一說到地府,我們除了會想到十殿閻王之外,還有一些人我們也是絕對不可忽視的,那就是我們的四大判官了。判官大多數長得兇神惡煞的,但是他們絕對是心地善良、正直的。他們的工作大部分就是幫助閻王判決人的輪迴生死,對壞的人進行處罰,但是對好的人那絕對就是好好獎勵了。
傳說判官位於酆都地府的天子殿中,來負責額審判在人間去世的幽魂。他們主要都在第五殿閻羅王的手下,閻羅王殿裡的文武四大判官,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四大判官分屬於賞善司魏徵、罰惡司鍾馗、陰律司陸之道、查察司崔鈺。讓我們來仔細的了解一下吧。
賞善司魏徵
魏徵主要執掌善薄,就是每個人行善的事跡形成的冊子。身上穿著綠袍,臉上帶著笑容,可能是審判的都是善良的人吧,每天笑呵呵的。生前行善的人去世之後都由他來安排,他根據每個人生前行善的程度,大小給予獎賞。在我們所說的所說的輪迴中,要麼登天成仙啦,要麼投胎去一個好的人家重新做人,這是只需要在孟婆那裡喝孟婆湯,忘卻前塵往事。
而魏徵的來歷我想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那就是唐代的名相。他因為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一起創建「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甚至唐太宗還對魏徵又這麼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想大家小時候應該都背過呢。我覺得可能是魏徵的這種直言不諱,善良正直,就使得他去世之後,人們將他編寫作四大判官之一。
罰惡司鍾馗
說到鍾馗,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在太有名了。我記得還有好多的電影、電視劇就是以他為主演的呢,譬如《鍾馗伏魔:雪妖魔靈》、《鍾馗傳說》等。而他的形象也是極其的威嚴,身上穿著紫色的袍子,怒目圓睜。嘴唇緊閉,就是一幅公事公辦的樣子,也可能是一直面對的是惡鬼吧。凡是來帶地府的鬼魂都要在孽鏡臺照一下,區分好壞。他根據閻羅王的「四不四無」原則來進行量刑,輕罪輕罰,重罪重罰,做好記錄,再交給陰差送去行刑。
其實鍾馗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判官的,以前的人們經常掛鍾馗的神像闢邪去災,從古至今都有流傳「鍾馗捉鬼」的故事,古書還有記載他一開始是唐代長安人士,相貌奇異,但是卻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可以這麼說,鍾馗是我國道教文化中唯一一個萬應之神,有求必應。真的是身兼數職,最後還要當一下判官。
鍾馗的興起相傳是因為唐玄宗,唐玄宗又一次出去玩得了重病,怎麼都治不好。忽然有一天在夢裡他看見有個小鬼偷了他的寶物,這時鐘馗出來了,並且把小鬼捉住並且吃了。唐玄宗詢問了一下他的事情之後,就醒了,醒來之後病就好了。於是他就命令當時的畫家畫下來,在塘汛總的大力支持下,鍾馗就成為了捉鬼之神。
審查司陸之道
陸之道這個判官主要是清代的小說家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中的《陸判》而來的。他是專門負責查閱生前的所做作為,然後根據他們生前的表現,給他們死後做一個評定,使好人能有好報,壞人也得到他們相應的懲罰。
陸之道還有一個小故事,在陵陽有一個人叫朱爾旦,他平時非常的遲鈍,別人哄騙他去背眾人都害怕的陸之道,結果命運的齒輪就慢慢地轉動了。他們成為了好朋友,陸之道把朱爾旦的心臟換成了一顆七巧玲瓏心,果然就變得十分的聰明了,當上了官。
陰律司崔鈺
這位判官可就是一個絕對的元老,是地府的頭號人物,左手生死簿,右手勾魂筆,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加壽命,讓惡人來到地府的任務。話說崔鈺還和魏徵是認識的,崔鈺在唐太宗的手下做事,是茲州的縣令,後來升官成為了禮部侍郎。生前的時候為官清正,死了之後還得到閻羅王的重用。
民間還有許多崔鈺斷案的傳說,流傳最廣的是「惡虎傷人案」,大概就是有一個樵夫上山砍柴被老虎吃了,他媽痛不欲生,去公堂喊冤。然後崔鈺叫人把老虎綁回來,並且把老虎的諸多吃人案件都說了,老虎還直點頭,最後崔鈺判定老虎罪不可赦,於是老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