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去理髮,突然發現耳邊有吵鬧聲,原來是一個理髮店的前員工來討薪。
先是大吼大叫,工作人員想把她拉到裡屋,別影響顧客,她力氣賊大,死活不從。
然後就開始摔椅子,把邊上兩個正在做頭髮的女顧客嚇得趕快「抱頭逃竄」,改坐我邊上了……
從她反覆吐槽的內容看,應該是入職不到兩周,因為某些原因,被開除了,但工資可能一直沒給結(或嫌給太少),之前和領導有溝通過,但沒用,就選擇來硬的。
她說了很多遍:「老子每天辛苦上班,做牛做馬,工資都不發,我拿不到錢,你們誰都別想賺錢!」
對,她說了無數次「老子」,而不是「老娘」……
正好最近「打工人」和「不講武德」這兩個梗超火,我就聯想到一個話題——
打工人,要不要講武德呢?
注意,以下分析,力哥不是站在老闆立場上說的,我只是就事論事,理性分析,幫大家理理思路,做做啟發。
有不同觀點,都可以交流,但噴我「屁股決定腦袋,無良資本家忽悠打工人」,視為對力哥智商的侮辱,恕我無法接受哈~
02
還是以上面這事為例。
如果這位打工人所言屬實,工作不到兩周,公司沒發工資,或沒按自己理解的事先約定發,她的合法維權途徑,是去申請勞動仲裁,讓政府給做主。
但這麼做,性價比可能很低。
一是勞動仲裁也有周期,搞不定還要去法院起訴,你得準備材料,來回奔波,都是打工人,時間就是金錢,本來就只幹了不到兩周活,以上海理髮店洗頭妹平均收入看,充其量也就兩千多塊錢,人間不值得啊。
二是這家理髮店,雖然中間換了個老闆,人員經常流動,不時忽悠我充錢,但少說也開5、6年了,說明公司經營有基本底線,不太可能故意找茬開除員工,然後耍賴不給工資。
如果這是常用套路,這家店早就名聲掃地,雞犬不寧。
所以我估計,這位打工人應該自己也有虧欠,要麼違反公司規定,要麼做事不靠譜,被顧客投訴,才會上崗不到兩周,就被fire。
更何況,她有沒有和理髮店籤勞動合同,都難說。
這種情況下,通過法律手段維權,可能既不經濟,也難成功。
所以想討回「公道」,只能自己想辦法。
來文的,擺事實,講道理,公司覺得自己與理與法都沒錯,你不認同就去告我,堵死。
剩下只能來武的……
有用嗎?
沒準有用。
因為她前東家做的是線下2C服務業,你跑人家門店裡大吵大鬧,肯定會影響生意。
店裡的顧客,一會覺得你們這店管理太差,員工都這種下三濫素質,會對自己人身安全產生擔憂;二會覺得咋還拖欠員工工資呢?是不是現金流快斷了?老闆準備跑路了?
門口的路人,也看熱鬧不嫌事大。本就是居民區熟人生意,這事很容易一傳十,十傳百,對理髮店聲譽造成打擊,最終影響營收。
但理髮店也不敢對你下狠手,畢竟你就一屌絲打工妹,我得開張接客,理髮店二十多張嘴等著開飯呢,真把你打傷,警察來了,事情鬧大,喊我停業整頓,那才虧大了。
所以鬧到最後,沒準理髮店實在沒轍,再給你2000塊,認栽了事。
當然,從這位打工妹句句「老子」不離口,三句問候你家人的素質和情緒控制力看,她可能想不到那麼多,就是咽不下這口氣,憑著血氣來討說法。
問題是,人在氣頭上,很容易做出讓自己後悔一生的衝動舉動。
如果受到刺激,光罵人不夠,還得踢椅子,再受刺激,踢椅子也不解氣,還得扔杯子,萬一杯子把吃瓜顧客砸破頭了咋辦?
畢竟理髮店人多勢眾,真把人惹急了,沒準對方也有人情緒上頭,真和你幹起來。
美國香港那些鬧事青年,事先說好要文鬥不要武鬥,怎麼鬧著鬧著就變全武行了?
因為本就情緒上頭,又和警方貼面對峙,一點火花,就容易炸,一邊打砸燒,一邊內心充滿無限正義,覺得自己好勇敢,好偉大!
幸好你是「孤膽女英雄」,對面人高馬大的男員工最多抓你手臂不讓你亂來,要是個男的,沒準資本主義老拳就上來了。
拳腳無眼,萬一打出什麼內傷,去醫院躺著,還不虧大了?
打架這事,打輸住院,打贏坐牢,怎麼都是虧。
如果是我,肯定選擇忍氣吞聲。
本就打了一周多的工,損失的也就自己那點勞動力,有時間搞這事,還不如趕快找新工作搬磚。
非得來武的,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可能受威脅。
03
這道理,用在社會上任何角落都適用。
衝動是魔鬼,我們不知道擦肩而過的路人,腦迴路是否正常,為一點小事爭執,沒準人家真會拔刀相向,你個正常人和神經病較勁,不值得啊。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只有長期從事一線服務性行業,才會發現,原來世界上人和人的認知差異能這麼大,很多問題,都是雞同鴨講,根本沒法溝通。
無論打工人還是資本家,大家都講點武德,給別人留餘地,也是給自己留餘地,在商言商,長遠看,對自己更有利。
但有時候人被逼急了,只能鋌而走險。
前兩年P2P行業全體暴雷,我也見過各種投資者W權場景。
有些鬧的最兇的,真是把全部身家性命都投了進去,想死的心都有,你不還錢,我就和你拼命。
如果在平臺出現資金緊張的初始階段,手裡還有點錢,而你又單獨來鬧,哭哭啼啼,要死要活,影響人家工作,實在要趕你走,就打110,警察來了也沒鳥用,但能對平臺形成威懾力。
畢竟一邊是強大的公司,一邊是弱小的個人,這種情況下,平臺實在沒轍,可能就會偷偷把錢還你。
哪怕你買的標的明明沒到期,理論上不能撤出。
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花錢消災唄。
但如果問題平臺已鬧得滿城風雨,投資者成群結對來討錢,那就真沒有了——就算能還一部分,也絕不能按鬧分配,只要給一個人退錢,剩下的就都要退,不患貧患不均,事態很容易失控。
還有一些滑頭平臺,會把帶頭鬧事的那幾個刺頭單獨拉到密室,說我把錢退你,但你不能聲張,還得幫我在群裡穩住其他投資人,讓他們別鬧。
到頭來,還是按鬧分配……
04
很多人說中國法院喜歡和稀泥,當和事老,覺得雙方不吵不鬧,和和氣氣,最好庭前和解,不行當庭和解,才是法院最大工作成就。
非爭得面紅耳赤,雙方水火不容,上訴反訴再上訴,搞出很大動靜,哪怕終審判決,也還是一肚子怨氣,反而不利於社會和諧,不好不好。
其實這些年中國法學界一直在強調程序正義,認為法官工作不是「定紛止爭」,而是「定分止爭」——你這麼判會加大矛盾,還是緩解矛盾,人家吵不吵,都和你沒關係,你只要按照法律,實事求是判就行。
我原來也以為,法官喜歡和稀泥,是中國法治精神不足的表現,後來發現,這是中國人文化基因造成的。
咱這民族,自古就喜歡和稀泥,儒道釋三大意識形態都講和稀泥。
天人合一、陰陽合一、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太極八卦、色空不二、不淨不垢、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最後還把三教合一了,中國人的意識形態,千百年來都強調以和為貴,沒有什麼死活都要堅守的原則,怎麼合適怎麼來,非常靈活務實,我們腦袋瓜就這麼圓。
正所謂「華人見面三分情」,不僅大陸,深受西方資本主義法治精神洗腦的港臺日韓也一樣,網上撕得熱火朝天,真見面了,就算話不投機,也會給對方也給自己留幾份情面,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撕破臉皮,畢竟禮儀之邦嘛~
但西方人不這樣,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吾愛吾師,更愛真理,沒有搗漿糊的空間。
這種認知模式上的差異,長久以來都是中國和西方產生衝突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所以會打起來,就是因為英國人覺得籤了《南京條約》,你們就應該遵守,中國人沒毀約,嘴上都說好好好,辦辦辦,喝著白酒,拍著胸脯說您放心,這事包我身上,最後卻用各種「你懂的」處世技巧,想方設法拖時間,和你打太極。
英國人被廣東官員玩得團團轉,最後發現自己被中國人繞進了死胡同,得了,我軍艦直接開大沽口,找你家皇帝說理去……
老是和稀泥,和法治精神背著走,實際上就是在鼓勵按鬧分配,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頭大……
05
打工人在職場混,不只為了個「錢」字。
這話不是我說的,力嫂說的。
本來我家都財務自由了,力嫂完全可以不工作,但如今,我幹活很佛系,一切隨緣,多賺點少賺點不是很care,和網友們東拉西扯,到處走走開開眼,聊聊天,開心就好,但她每天幹活很賣力。
也不是力嫂物慾強,還想買個十套八套,而是她在工作中獲得了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
真的,財務自由不是人生幸福終點站,就算財務自由,你也不可能整天混吃等死,腦子會變蠢,身材會走樣,皮膚會變差……你還是得給自己找各種事做,積極融入社會,賦予生活意義。
人是社會性動物,哪怕生理上不愁吃喝,心理上也沒法脫離社會。
之前有個熱帖,一個32歲小哥,父母雙亡,沒有妻兒,賣了房子,加上之前打工攢的錢,一共250萬,流動資金、存款、債基、股票、保險都配好,他覺得這點錢夠了,就辭職退休,租了個房子,每天睡到自然醒,一個人做飯、健身、玩手機……
作為打工人,你是不是無比羨慕?
我能理解你此刻的羨慕,畢竟我也是苦逼打工人一路過來的,但你可能很難理解他此刻的孤單。
小哥自己說,深夜睡覺時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孤單感,有時實在悶得慌,會專門跑五一廣場偷看美女。
長沙黃興路步行街
馬克斯·韋伯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
我們和貓貓狗狗不一樣,它們吃飽了玩,玩累了睡,睡醒了吃,就可以過得很快樂。
人,不可能。
我們會本能尋求生活的意義,找不到意義,就會空虛孤寂,每天恍恍惚惚,如同行屍走肉。
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只是因為每天都在苦逼搬磚,忙到無暇「孤獨」。
對於沒有明確宗教信仰的大多數國人來說,千百年來,支撐我們吃再多苦也要堅持活下去的最大信仰,是家族、家人、子女後代。
光宗耀祖,子嗣興旺,就是我們古人的信仰。
小哥準備一生孤獨終老,講真,我挺擔心他未來的精神生活……
06
打工有兩個功能,主要功能是賺錢恰飯,附帶功能是讓我們活得像一個「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工作會賦予我們很多積極意義。
當然,工種不同,意義的價值也不同。
很多重複性重體力勞動,比如裝修工人,意義的分量就比較小,若不是看在錢的份上,真沒幾人願意幹。
那些賺錢不少,又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積極意義的工作,才更值得年輕人追求。
需要以精神甚至肉體上的巨大痛苦為代價來賺錢的工作,不到迫不得已,最好別做。
職場是一個熟人間高頻接觸且精細化合作的小社會,尤其在到處是996異鄉人的當代中國,我們每天和職場同僚相處的時間,比家人多多了。
但除了家族企業,職場人之間又沒有中國人最看重的親緣關係,大家都是討口飯吃,哪怕相互再了解,關係再親密,也不可能像家人那樣。
所以職場人的分寸感,很重要。
別讓自己顯得太孤傲,離群索居,一毛不拔,把公私分賊請,沒人對你有好感,真遇到事了,也沒人替你說話。
也別真把職場當家庭,把同僚當家人,公私不分,沒心沒肺啥都敢說,本來沒事,可能也會因此攤上事。
有人說,職場人就該安安分分把事做好,別拉幫結派,各種站隊;
也有人說,有人就有江湖,中國說到底還是人情社會,做對事不如跟對人。
我覺得都不對。
踏踏實實做好事,讓自己的專業技能不斷精益求精,非常重要;
眼光精準跟對人,在對的行業,對的企業、跟著對的領導工作,也也重要。
這是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的問題。
總之,職場也得講究平衡,別走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