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惡」亦是惡|《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

2021-01-20 騰訊網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對納粹戰犯、

「猶太問題解決方案」重要執行者阿道夫·艾希曼,

開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審判。

漢娜·阿倫特就這場審判為《紐約客》寫了五篇報告,

後集結成書。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詳細記錄了

這次引發全球關注的審判的全過程,

並結合對大量歷史資料的分析,

提出了「平庸的惡」的概念。

惡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惡魔,

也有可能是平凡、敬業、忠誠的小公務員。

艾希曼由於沒有思想、盲目服從,

而犯下的罪,

並不能以「聽命行事」或「國家行為」的藉口得到赦免。

通過「平庸之惡」這一概念,

阿倫特力圖探討納粹的罪惡,

與其作惡機器上的小齒輪如何運作而達到滅絕的結果,

並「造成歐洲文明社會道德坍塌的全部真相」。

平庸之惡表達的是平淡無奇、內心虛無,

尤其是「不思考」、「無個性化」的狀態,

而極端的惡正是通過「平庸的惡」

翻轉了人們頭腦中的合法秩序,

把謬誤與惡意變成一個所謂「正義」的基礎,

造就了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

你可以不同意阿倫特平庸之惡的判斷,

但卻無法迴避她提出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在嚴密的極權統治下,

作為個體的普通人應該承擔什麼道德責任?

當我們閱讀阿倫特時,

世界的大部分已經擺脫了極權統治,

但人們依然需要阿倫特式的警醒:

自由世界並非萬保無虞,

極權主義的土壤依然存在。

阿倫特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在於:

保持人的尊嚴,

即保持作為人的根本屬性——思考,

是克服平庸之惡的必然選擇。

反之,不思考,就是通往邪惡之路。

#混序部落##混序大學##請教授薦本書#

本公眾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平庸之惡與永恆的善
    平庸之惡漢娜阿倫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詳細記錄了納粹的猶太問題專家艾希曼的庭審記錄。作為猶太問題最終解決中的重要角色,他履行著自己對第三帝國的責任,將數百萬無辜的猶太人送上通向死亡的列車。作為黨衛軍軍官,艾希曼敬業忠誠,為了獲得晉升而努力工作;對於艾希曼的家人,他是平凡普通的丈夫與父親;對於猶太人,他卻是納粹的幫兇,殺人的惡魔。對於自己的惡行,艾希曼在庭審中對自己的辯解是,他需要完成他的工作,服從第三帝國的命令,一切都是聽命行事,無關個人行為,他只是集權統治機器下的小齒輪。在漢娜阿倫特看來,以對權威的服從代替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註定讓他變成那個時代罪大惡極的人之一。
  • 馬小鹽:從《基督聖體》到《冒牌上尉》——符號身份與平庸的惡
    良知之心與公共職責真的就互相衝突嗎?顯然並非如此。眾所周知,納粹「死刑執行官」艾希曼(將猶太人移送集中營的運輸與屠殺作業大部分都由其負責)在耶路撒冷受審時,反覆強調他並未犯罪,他僅僅是在履行職責。阿倫特因此認為,艾希曼所犯的是由「不看」「不思」所導致的「平庸的惡」。其實阿倫特哲學理念中「平庸的惡」這一概念,最早源自於康德哲學的惡的分類。
  • 平庸面具下的艾希曼:從汽油推銷員到猶太人的沙皇
    原創 貝蒂娜·施湯內特 理想國imaginist一提起艾希曼,就繞不過阿倫特以艾希曼為例對「平庸之惡」的論證。書裡描寫的艾希曼和阿倫特在法庭上看到的那個不起眼的平庸官僚差距,每一步都讓人覺得心思縝密。編輯梳理本書中艾希曼的關鍵行動,分享給大家。1.
  •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他何以在審判時成功誤導阿倫特?
    艾希曼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因敘述者而異:他或者是一個完全正常的人,卻在極權主義之下被調教成缺乏主見的謀殺犯;或者是一名執迷於種族滅絕的偏激反猶太主義者;要不然根本就是一名精神病患,那個政權不過是遮掩其虐待狂本質的幌子罷了。於是關於艾希曼我們有了各種南轅北轍的形象,而且由於圍繞漢娜·阿倫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的論戰,那些形象被激化得更加水火不容。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網易雲音樂推薦的新歌《別讓我走遠》,借著其慵懶但不失深刻的聲線一下洞穿了耳膜,再細細琢磨歌詞,順藤摸瓜,第一時間注意到了《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說過:善可以是根本性的,而惡從來不是。惡只能是極端的,因為它不具備深度,也不具備魔性維度——而這正是它的恐怖之處,它可以像真菌一樣散布在地球表面,把整個世界變成一片荒蕪。惡來源於思維的缺失。當思維墮落於惡的深淵,試圖檢驗其根源的前提和原則時,總會一無所獲。惡泯滅了思維,這就是額的平庸性。
  • 《魔法律事務所》平庸的惡,總是在後悔中錯過
    1、 平庸的惡(1) 、即便是小小的惡,對於受傷的人來說也是很可怕的那份小小的惡,或許在一開始也沒有想過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吧?但現實就是讓人意料不到的。(2) 、小小的惡造就的可怕結果才是最大的遺憾誰說惡就一定是用暴力、毒害等方式直接傷害他人的呢?有時候不經意間的孤立、只為自己著想的自私,都可以算是一種惡。或許惡真的有大小之分,大惡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的,可以直接令對方受到譴責的;而小惡,卻因為其中埋藏著人類天性中不經意間的自私,而難以被辨別出來。小惡很容易讓人們爭論不休,小惡也很容易讓人細思極恐。
  • 納粹戰犯艾希曼,甚至學不懂中學課程,為何能害死400萬猶太人?
    阿道夫·艾希曼,一個平庸到有些乏味的人,你不會想跟他交朋友,因為跟他待在一起很無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無趣的普通人,卻導演了400萬猶太人被屠殺的劇本。猶太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在反思納粹的罪惡時,提出一個「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的概念。
  • 這部日劇想討論的是,「婦仇者聯盟」能否打退平庸之惡
    不像蝙蝠俠和史密斯太太,站在女主角對立面的打擊對象既不是能持械掃射的武裝組織,也不是小丑這樣的職業犯罪分子,而是平庸的惡,達摩克裡斯之劍一般懸在每個進入婚姻關係的女性頭上,至於落不落下來則是純粹的概率問題。習慣了寫「超人」的金城一紀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還是停留在某個比較中二病的年齡層面上的,這是整個故事的問題所在,它的無趣和無意義都在於此。
  • 0707《我們與惡的距離》
    正在他們行惡的時候,我仍要祈禱。141:6  他們的審判官被扔在巖下。眾人要聽我的話,因為這話甘甜。141:7  我們的骨頭散在墓旁,好像人耕田、刨地的土塊。141:8  主耶和華啊,我的眼目仰望你,我投靠你,求你不要將我撇得孤苦。141:9  求你保護我脫離惡人為我設的網羅和作孽之人的圈套。
  • 是惡之花還是惡之華 《惡之華》將推出真人電影
    由日本漫畫家押見修造創作的漫畫《惡之華》在2012年動畫化後掀起了一陣熱議,原因除了這部番內容扭曲引起不適,還有它「奇葩」的畫風——採用真人拍攝影像,再轉畫成動畫畫面的手法。結果就是令追這部「動畫」的觀眾們流著淚看到完結,並在多年後還記得當時這部番所造成的心理衝擊。
  • 2019華語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好人與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去年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面簡稱《與惡》)開播至今一年在豆瓣上仍保持著9.5的高分,僅十集的短劇被評為2019華語年度最佳劇。與我們熟悉的臺灣偶像劇不同,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社會紀實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漢娜·阿倫特曾經在《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中有段對平庸之惡的描述非常觸動我:惡,不只屬於極端的極權統治者,很多時候,它還屬於每一個平庸的參與者。
  • 都市之惡
    都市之惡這款非常好玩非常經典的角色扮演類格鬥類遊戲,能夠讓你在這裡體驗到全新的遊戲玩法,而且在遊戲當中擁有極高的自由度,不管怎麼玩都是由自己把控,完全沒有任何的規則可言,在這裡玩家可以懲惡揚善,也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大惡人哦!
  • 戰爭中惡童的惡是一種選擇
    小說開篇一句話是「我們來自大城市,經歷了徹夜的旅程」,她沒有明確告訴讀者大城市的名字,也沒有明確說出正在發生的戰爭之名,似乎這樣的情境曾在歷史上多次發生——爆發戰爭,男人被徵用,婦女流浪,孩子躲去看似安全的鄉下,開始在飢餓中等待親人歸來和炮火結束。
  • 孩子之「惡」及其背後的意義
    好,那我們先來說說,究竟什麼是惡呢?說到惡,就會想到善,進而也會想到好和壞,它屬於關於人性的極端的評判。不過,人性極其複雜,人性的善與惡也從來都沒有定論。所以,要想幫助孩子更好的應對內心之惡,父母首先要能夠以建設性的方式來應對自己的內心之惡,承認它,合理的引導它,如此,才能真正的傳遞給孩子合適的應對之道。當然,這也就意味著,不能一刀切的判斷孩子的行為屬於好或者壞,甚至父母要重新去理解,原本以為的那些所謂惡的另一面,是不是還蘊含著其他的意義。
  • 韓國電影《惡人傳》:食材很重口 廚藝忒平庸
    韓國電影《惡人傳》:食材很重口 廚藝忒平庸 原標題: 近來,日韓電影中推出了一系列的關於「惡」之探討的電影,如《兇惡》《惡人》《惡之教典》《極惡非道》等等。那麼,綜合上面三個因素來考量《惡人傳》,它不僅要滿足受眾的期待,在文本生成層面,這三個因素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為什麼說人之初,性本惡?其實,人之惡,是因為人認識不到惡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文化傳承和歷史沉澱,在此期間,要說最出名的聖人當屬「孔子」,孔子創立了儒家,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他開創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所以是當之無愧的聖人,其次與之比肩的另一位大儒叫做孟子,在儒家中,孟子的地位是僅次於孔子的,孟子最具有代表的一句名言叫做「人之初
  • 帶你了解「此世全部之惡」,Fate最富戲劇性角色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名為"此世全部之惡"的聖杯中的黑泥。黑泥名為安哥拉曼紐,被稱為"此世全部之惡",是人世間絕對之惡的集合,其原型是拜火教信仰中所有世間惡的化身——阿里曼。原本,安哥拉曼紐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是無法在聖杯戰爭中被召喚的。但在第三次聖杯戰爭中,御三家之一的愛因茲貝倫家族利用異國的觸媒,將安哥拉曼紐以第八職介Avenger(復仇者)召喚了出來。
  • 韓劇惡之花大結局是什麼意思 韓劇惡之花結局在哪裡看
    《惡之花》大結局韓國tvN電視臺周三周四劇《惡之花》昨晚播出大結局,刷新了自身最高收視紀錄據韓國收視率調查公司今天發布的最新數據,昨晚播出的《惡之花》大結局創下首都圈平均6.6%,最高7.3%,全國平均5.7%,最高6.2%的收視率,又一次刷新了自身最高收視紀錄。《惡之花》大結局中,李準基飾演的男主人公在被無罪釋放後又一次確認自己對妻子的愛,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其他角色也都回歸到了各自的日常生活。
  • 《寶可夢劍盾》惡之波動技能介紹 惡之波動技能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寶可夢劍盾惡之波動技能怎麼學習?
  • 究竟什麼是惡?《十宗罪》為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答案
    我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下一句呢?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我們在看到罪惡的表象時又是否會追尋「惡」的源頭是什麼?為什麼一個平白無故的人會做出各種殘忍至極的事情?他們真的天生就是惡魔嗎?《十宗罪》便給我們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