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土土絨
動畫片是孩子們愛看的節目類型。近日,有網友反映湖南衛視金鷹卡通頻道播放的一款動畫片《菲夢少女2》「價值導向有問題」,不應該提倡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穿得花裡胡哨的還在舞臺上表演換裝。據媒體報導,湖南省廣播電視局表示,金鷹卡通頻道第一時間停播了《菲夢少女2》,並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整改。
這個事情讓人有點迷惑。熟悉動畫片的人都知道,動畫、漫畫的特點就是以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人物、事件,並不是現實生活的原樣投射。因此,在動畫片裡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完全「不符合事實」但卻毫不違和的事物,比如說,人物的眼睛大得佔了臉的一半,腿長看上去有一米八,至於動物會說話、植物有人性等等天馬行空的想像,在動畫片裡同樣顯得很正常。
除此以外,孩子天生喜歡色彩豐富的事物。為了吸引孩子觀看,絕大多數面向未成年人的動畫片都會使用鮮豔亮麗的色彩,這也是動漫行業的常見現象。新聞中提到的動畫片,講的是一群少女努力訓練成為演藝偶像的過程,人物「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穿得花裡胡哨」也符合劇情需要。倒不是說其有多好,而是說,這是一部風格很常見的作品,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家長擔心孩子受到不良影響的心情,並非不能理解。針對未成年人的文學、藝術、娛樂作品,確實應該有特別考量。比如,不能渲染血腥暴力,不能摻雜色情暗示等,這些禁忌應該已經是社會共識。但是,人物的發色和衣服的花哨問題,似乎很少受到質疑。
當然,很少受到質疑不代表就是對的,有人提出問題,大家一起平心靜氣地分析利弊,權衡得失,最後社會達成共識,是最好的結果。但一言不合就向主管部門舉報,則直接把文藝問題變成了管理問題,不但無助於文藝圈的激濁揚清,也讓社會各界都對此心存疑問。
實際上,文藝作品表現紛繁複雜的人生,呈現迥然不同的風格,本是常態。欣賞一部作品,不能光看它描述了什麼,還要看整個故事的邏輯,創作者暗藏的情感傾向。不能說動畫人物有不同發色,就是提倡染髮,動畫人物穿著豔麗的衣服,就是宣傳奢靡生活。《菲夢少女2》花了大量篇幅來描述主人公們在困難面前絕不退縮,為了夢想不懈努力的過程,這才是作品的主旨。為什麼看不到這些,只看到人物的發色服裝呢?
其實,有的時候,「擔心孩子受到不良影響」很可能表現的只是成年人的認知盲區而已。過去,曾經有家長曝光學校的健康教育課本「尺度過大」,導致課本被收回。實際上,課本是由專業團隊歷時多年編纂而成,是對兒童系統而嚴肅的性教育教材。但是,一些人依然談性色變的心理,讓他們覺得正常的性教育也「犯禁」了。
在動畫片問題上也是一樣。染髮是一種不良導向嗎?恐怕有點上綱上線了。發色歸根結底是一種審美,審美會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也體現了社會文化的某些特點。上了點年紀的人或許還記得,在80年代,很多人覺得穿喇叭褲就等於耍流氓,是「不正經」的表現。而今天,社會越來越開放、多元,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萬花齊放才是春,美是有很多不同表現形式的,對於他人的另類選擇應該更加包容。這樣的社會,才是更有活力的社會。
對於成年人來說,擁有一顆開放包容的心,是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對於孩子來說,也不要小瞧他們的判斷力。「看了一個動畫片就學壞」,這是一種懶惰的思路。家長的引導、學校的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更重要的部分,也是為孩子價值觀打下基礎的部分。假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做好了,孩子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帶歪」。他們會建立起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就如同建立起身體的抵抗力一般。在這樣的情況下,斤斤計較於動畫片的發色、服裝,反而是對孩子的一種過度保護。(土土絨)
[ 責編:劉冰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