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所有人都畏懼我的時候,你是唯一一個罵我的人,但是現在,所有人都巴不得我死,都恨我,唾棄我的時候,你卻是唯一一個站在我身邊的人。
#陳情令#
問靈
其實哪有什麼逢亂必出啊!不過是他想找到魏嬰的魂罷了,不過是想讓魏嬰回來後第一個見到的是自己,讓他知道有人在掛念他,他不是孤身一人罷了,不過是想在魏嬰回來後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個保護他的人是自己罷了,對他說出那句遲來的「我信你」。
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藍湛執念很深,他知魏嬰不會奪舍,所以逢亂必出,打算問靈一生,只為尋得魏嬰的一縷孤魂。知你逢出必亂,所以我逢亂必出。若不是聶導的一手策劃,藍湛就是人間的一縷遊魂,苦苦尋覓,度過餘生。
三百道戒鞭
這也是阿令與原著一點點小區別,原著中的三十三道戒鞭,盡數罰清,差點要了含光君半條命。皎皎君子,澤世明珠,這是藍湛受到過最重的懲罰,這也成為了含光君這輩子最大的「汙點」,但為了魏嬰,無怨無悔,咬牙挺了下來。原著中的藍湛還有傷好後找到魏嬰的一絲希望,而阿令卻是藍湛在羨羨身亡的絕望中接受的懲罰。
可以想像到藍湛重傷後拒絕塗藥的場景,不想塗藥,不想讓這些傷儘早癒合,因為這些傷是因為魏嬰才受的,每一鞭都是藍湛與他的回憶,每一鞭都承載著藍湛對他的思念。這些傷好後留下的疤,也是藍湛這些年的思念,因為這些傷疤,才讓藍湛肯定,那個人真的存在過。
喝過他喝過的酒,受過他受過的傷。
在世人唾棄魏無羨的時候,當世人正在為夷陵老祖身亡後開懷大笑的時候,藍湛守著那人愛喝的天子笑,他醉了,醉得徹底,從這一天起,醉酒便成了含光君的常態。如果魏無羨沒有被獻舍回來,藍忘機的餘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活埋。
醉酒時的藍湛會找兄長要笛子,他哪是要笛子,他要的只有陳情,以及陳情的主人;醉酒時的藍湛會翻出那印有太陽的烙鐵翻出,然後狠狠地摁向自己的胸口,與那人烙印同樣的位置;醉酒時的藍湛會默默在角落裡流淚,一面流淚,一面說著,我把他弄丟了。
尋陳情,藏鈴鐺
藍忘機何曾不想讓魏無羨回來!世人皆知含光君與夷陵老祖不合,但又有誰知道,藍忘機找了陳情十六年,藏了清心鈴十三年,每每彈起問靈曲,身邊必有清心鈴,他希望羨羨能聽到他的呼喚,見到自己的舊物後會有一絲回應。
每天夜裡,每當無事的時候,都會想到那個人,想得緊了便喝下靜室中為他藏著的天子笑,醉了,抱著酒瓶,拿著魏嬰為你畫的小像,痴痴地看著。十六年來,含光君從來沒有放棄尋找魏嬰,哪怕是他的物品,一件也好,有個念想啊。
等待十六年
魏無羨身死後,藍湛閉關三年,說是閉關實則養傷,這三年重傷難行啊。傷好後再次來到亂葬崗,因為他不死心,也許那人沒死呢,也許只是躲避風頭呢,也許會回來呢,他經歷了這麼多次艱難險阻不都是回來了?這一次會不會也會呢,就如同他從前比武時會故意受傷讓對手幾招一般。
幼時等一不開的門,長大等一不歸的人。魏無羨真的不在了,藍湛最後的希望也沒有了,好在他找到了阿苑,那個魏嬰曾經倍加疼愛的孩子,也是因為這個孩子藍湛才又點燃了希望。不過可惜的是,阿苑因為那場戰爭,發燒失去了記憶,失去了也好,那些記憶也並不是好的。
魏無羨的劍,名隨便,因為他人很隨便年少風華;藍忘機的劍,名避塵,因為他不染塵埃天上謫仙。一憾不能全魏嬰鮮衣怒馬間,二憾不能免藍湛甘苦十六年。聲聲藍湛,滿是歡喜;聲聲魏嬰,皆是深情。
魏無羨這一生太苦了,失去太多太多了,經歷了別人不懂的痛;藍忘機這一生太雅正了,幸好,那一年的聽學,幸好,魏嬰有藍湛,幸好,魏嬰回來了……幸好,藍湛等到了……
藍忘機因為不夜天沒有和魏嬰站在一起,他後悔了,他自責。其實如果不是因為莫玄羽,魏無羨根本不想回來,那樣,藍忘機會問靈一輩子!苦守著幾張早已泛黃的小像,還有那一地的天子笑。
《陳情令》觀音廟,吃人堡,惡詛痕。細數藍湛差點失去魏嬰的瞬間
《陳情令》三次後退:藍湛的隱忍,魏嬰的悔恨,溫寧的不可思議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