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縣:打造高品質農業產業「金字招牌」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湯陰縣大力實施「育龍頭、延鏈條、抓創新、促循環、樹品牌」五項舉措,吸引農業龍頭企業落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福建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火鍋料製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去年在湯陰縣投資12億元,建設了年產15萬噸速凍肉及魚糜製品項目,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企業投產陷入困境。湯陰縣駐企負責人按照防疫要求,聯繫企業所需原料,協調辦理道路通行證等。2月19日,企業正式投產。

  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籌建負責人 江猛

  目前我們的產能是日產150噸,工人是在700人左右。未來我們集團也會把我們的河南工廠打造成我們全集團最大的一個活料生產基地。

  像安井食品一樣,湯陰縣食品產業園有25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湯陰縣建立『四級分包』責任制,一個企業明確一名縣級領導負總責,同時指定一名縣直單位科級幹部、一名企業所屬鄉鎮科級幹部及一名首席服務員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這裡是今麥郎飲品(湯陰)有限公司,在當地職能部門的呵護下,企業年產30萬噸瓶裝飲品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得益於這樣的湯陰速度,今麥郎又追加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110萬噸功能麵粉項目。

  今麥郎飲品(湯陰)有限公司總經理 許賢標

  今麥郎二期已經建設完成,預計今年六月份全面投產。

  目前,湯陰縣已經建成健康食品、生物醫藥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帶動了小麥、玉米、果蔬飲品、中藥材等10大循環經濟產業鏈,直接轉移富餘勞動力6.4萬人,促進農民年增收9億多元。湯陰縣連續七屆獲得「全國食品工業強縣」榮譽稱號。

  湯陰縣委書記 宋慶林

  我們將推進企業服務中心手續代辦機制和四級幹部分包機制來提升營商環境,圍繞「湯陰北艾」國家地理標誌品牌延伸我們的產業鏈條,不斷提升主導產業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韓肖)

相關焦點

  • 「金字招牌」變「脫貧王牌」
    巧的是,這三家奮戰在當地脫貧攻堅一線的企業,分別獲得了一塊國字號「金字招牌」。「金字招牌」一: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12月12日,斜風細雨中,記者走進位於王家源村的萍鄉市荷樹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肉羊養殖基地。此時正是羊肉銷售旺季,這兒的肉羊養殖也步入了黃金期,拖運肉羊的車輛進進出出地忙碌著。
  • 儀隴:蠶絲起舞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產業興縣在儀隴》系列報導三:蠶絲起舞 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大農業,大產業,大有希望」。近年來,我縣按照省委「10+3」、市委「5+5」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要求,建成銅鼓土門、新政柴井、大寅三河,三大現代蠶桑示範基地,與農民建立合作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我縣現代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走進銅鼓鄉蠶桑產業基地,一片綠色呈現在眼前,十多名村民正在桑園裡幹活,有的除草,有的施肥,一片繁忙的景象。
  • 如何打造千億元級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州農業農村局局長說...
    如何打造千億元級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州農業農村局局長說.......趙珖菻「以打造世界一流綠色品牌為目標,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把紅河高原特色現代化農業打造成我州千億元級支柱產業。」開遠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落地,就是我州實施農業主導產業培育的最好例證。」趙珖菻說,我州將持續分級推動「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建設,持續推進「一縣一業」和「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把水果、蔬菜、花卉、規模養殖、梯田紅米、中藥材「六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十四五」末,力爭「六大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形成規模大、效益高、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
  • 晉中和順:加快打造火麻產業 推動農業轉型發展
    「山西·和順火麻產業論壇」現場。新華網 發(馬夢迪 攝)近年來,和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搶抓鄉村振興的有利契機,以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緊緊抓住農業產業化這個龍頭,圍繞市場需求和資源優勢,積極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大力推進地域特色種植業,火麻種植面積穩步增加。
  • 安井食品落戶湯陰開啟產業布局新篇章
    本報訊 記者李文良 發自河南 近日,記者來到了位於河南省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的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這是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是目前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火鍋速凍食品生產基地。 「2018年10月18日,我們和安陽市政府籤約,今年2月19日一期項目試投產,目前日產成品量已達220噸。」
  • 洛陽市農業產業工會成立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梁佔強)6月30日下午,洛陽市農業產業工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這標誌著農業工會正式誕生。這是洛陽市成立的首家農業產業工會。為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洛陽市總工會把深化工會組織改革列入2020年重要實事之一強力推進,並圍繞加快建設洛陽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長極,突出抓好新經濟體組織工會建設。洛陽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安佔力,洛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杜中嶽及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代表共80餘人參加會議。
  • 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 武威打造「1+N」奶產業集群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武威打造「1+N」奶產業集群12月13日,甘肅省項目建設傳來喜訊,武威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製造示範應用項目一期正式投產運行
  • 神木市欄杆堡鎮:「4+」模式助推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欄杆堡鎮緊盯現代化農業發展目標,經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土地整理,加強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模式,有機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發展迅速,極大推動了農業生產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總體實現了整體化、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組織化種植,帶貧益貧成效顯著。
  • 「篤定前行 肅州有為」系列報導之二 「金字招牌」 戈壁味道 譜寫...
    「篤定前行 肅州有為」系列報導之二「金字招牌」 戈壁味道 譜寫現代農業傳奇戈壁生態農業是肅州區現代農業的一塊「金字招牌」,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讓一望無際的荒灘變成增收的「聚寶盆」。2020年,肅州區依託四大國字號平臺,加大新品種、新技術以及智慧農業的應用力度,戈壁生態農業新成果接連不斷,更讓農產品提檔升級、種植戶穩定增收,現代農業持續壯大,結出累累碩果。在普通人眼裡,肅州區總寨戈壁農業產業園裡種植的茄子看上去和平常見到的沒什麼兩樣,但在技術人員的眼裡,它們各有不同。
  • 福建:政科企共建農業產業研究院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2月24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22日,福建省農科院、福建省星源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建設的星源現代循環農業產業研究院在福清市成立。該研究院將力爭用3年到5年時間,為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和福建省「菜籃子」工程建設創製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價值科研成果,集成一批可推廣複製的產業關鍵和共性技術,打造具有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培養一支鄉村產業振興急需的企業科技骨幹。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省農科院於今年全面啟動農業產業研究院建設工程。
  • 陝西省農業農村廳:打造周至獼猴桃特色產業扶貧新篇章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在陝西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陝西省農業農村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不折不扣的把黨中央、國務院和陝西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了日常、落實到了產業扶貧工作的方方面面。
  • 馬正勇:全力推進我市旅遊產業高品質高端化發展
    6月23日,市長馬正勇率隊到清城區七星崗塔、飛霞山藏霞古洞、飛霞洞等地就我市文旅產業發展、文物保護等工作開展調研。他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處理好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係,探索推進北江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清遠特色的旅遊品牌,全力推進我市旅遊產業高品質高端化發展。
  • ...市委全會精神:以匠心規劃建設郊區新城 高水平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
    周江勇赴臨安區宣講市委全會精神以匠心規劃建設郊區新城高水平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調研夏禹橋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2月17日至18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全會部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匠心規劃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把區域特色做特、優勢做優、長板拉長,努力打造城市功能完善的高品質生活空間。許明、盧春強參加。考察臨安濱湖新城客廳規劃建設情況青山湖畔,冬日暖陽下山水相依、湖城交融。
  • 崇明全域打造「海上花島」 村舍道路河流處處皆風景
    循著「自然生態、田園野趣、四季鮮亮」的初心,崇明區努力把每一條道路、每一條河流連成風景線,把每一座村莊、每一片農田繪成風景畫,全域打造「海上花島」,努力建設成為上海的大花園、長三角的中央公園。綠色「兩無化」提升農產品品質瀛洲大地上,崇明菜、崇明米「金字招牌」背後,凝聚著理念新、科技強、人勤勉的多方元素。
  • 河北故城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業+」新模式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於凱春、王希錄)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江西南城縣:用好地標產品 打造特色產業
    推進產業扶貧,是增加貧困戶收入的「助推器」。近年來,南城縣注重挖掘比較優勢,揚優特色產品,把地標產品作為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地標」品牌建設,著力提高地標產品在壯大扶貧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中的佔比。全縣形成壯大了麻姑茶、麻姑仙棗、洪門雞蛋、洪門鱅魚、南城五黑雞、南城淮山等一批市場知名度高的地標農產品,地標產品成為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和助力精準扶貧的「金字招牌」。
  • 遠郊農業的參考——日本栃木縣草莓產業經驗
    此外,2003年4月創辦了「栃木產業創造廣場」,通過產·學·政之間的合作,進行研究開發和產業化,致力於下一代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 農業生產以稻米、蔬菜、畜牧產品為中心,2014年的農業產值為2495億日元,排名全國第9名。其中草莓與葫蘆幹的產量傲居全國第一。農產品主要銷往縣內及首都地區。縣內特產的優質草莓及梨等,同時也暢銷海外。
  • 遠郊農業參考學習——日本栃木縣草莓產業經驗
    此外,2003年4月創辦了「栃木產業創造廣場」,通過產·學·政之間的合作,進行研究開發和產業化,致力於下一代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農業生產以稻米、蔬菜、畜牧產品為中心,2014年的農業產值為2495億日元,排名全國第9名。其中草莓與葫蘆幹的產量傲居全國第一。農產品主要銷往縣內及首都地區。縣內特產的優質草莓及梨等,同時也暢銷海外。
  • 立足新發展階段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訪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新形勢下如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針對這個問題,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辦公廳主任廣德福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發力點,以強化高素質主體培育為支撐,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如何理解新形勢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 讓「泉禽」成為綠色泉州「金字招牌」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農業農村局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出臺的《泉州市促進家禽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肉禽出欄量達到3000萬羽,禽肉產量3萬噸以上;蛋禽存欄900萬羽,禽蛋產量達到10萬噸;全市規模養殖比重達75%以上,規模化集中屠宰加工比重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