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6某期節目提到:個人獨資企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的確不光是老闆,還有很多明星都紛紛註冊個人獨資企業,那麼為什麼大家開始熱衷於它呢?它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個人獨資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即為個人出資經營、歸個人所有和控制、由個人承擔經營風險和享有全部經營收益的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的四大優勢(相比於有限公司)
1.企業的建立與解散程序簡單。相比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在申請註冊和註銷等方面,都有相對更簡單快捷的流程
2.經營管理靈活自由。企業主可以完全根據個人的意志確定經營策略,進行管理決策。
3.享受財政扶持政策。現在不少園區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做總部經濟招商引資,這是一種註冊式招商,非實體辦公,不受地域的限制,不需要實體落戶,可以跨區經營,外省市的也能享受園區的財政扶持政策,同時也免去企業實體入駐的高額成本。
4.個人獨資企業稅負低,免交企業所得稅。企業經營最主要涉及的稅種有4個,分別是增值稅、增值稅附加、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大家都知道,個人獨資企業是不用交企業所得稅的,而有限公司必須要交。通常情況下,個人獨資企業能享受相比有限公司更低的所得稅稅率,一家核定徵收、小規模納稅人的個人獨資企業,綜合稅率最高在5.3%左右,遠低於有限公司。
其實,個人獨資企業在「合理避稅」的操作面已逐漸被很多老闆所熟知並應用,但還是有不少老闆對這種企業經營形式相對陌生。為了加深各位老闆的理解,繼續就這個話題深入,那麼老闆和明星為什麼熱衷於註冊個人獨資企業呢?我總結了這三點。
一、合理合法降低稅負成本
這時候,個人獨資企業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於明星而言,明星可以以工作室的名義對外承接廣告、拍片等業務,這樣個人「勞務報酬所得」就轉變成了個獨的「經營所得」。
以企業為例,假設2019年,某企業盈利300萬,那麼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300*25%=75萬,個人所得稅(股東分紅):(300-75)*20%=45萬,那麼股東拿到手只有300-75-45=180萬,辛苦了一年,最後接近一半用來繳稅,不心痛嗎?
假設股東成立了一家個人獨資企業,一年開票額是500萬元,那麼需要繳納:
增值稅稅金:300÷(1+3%)×3%=8.74萬
附加稅稅金:8.74×10%×50%=0.44萬(縣鎮附加稅為10%)
個人所得稅稅金:300/((1+3%))×10%×35%-6.55=3.64萬(個人獨資企業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
總稅金:8.74+0.44+3.64=12.82萬
綜合稅率:12.82÷300=4.27%
我們通過計算發現,當股東的股東分紅轉變為個人獨資企業的收入後,個人獨資企業稅率只有4.27%,遠遠小於分紅個稅的45%,總體稅負成本也下降了107.18萬!
二、管理成本小,無需健全財務制度
例如不需要建帳,稅種簡單。而有限公司則必須按公司會計制度建立健全的財務報表,繳稅的種類繁多,管理起來非常麻煩。
三、享受核定徵收,有助於合理避稅
比如一家服務型企業年營業額為1000萬元,扣除成本進項費用最後應納稅所得額為400萬元,但其中200萬是跟個人的業務還有一些宣傳費用無法取得票,導致按400萬基數交企業所得稅就是400X25%=100萬,200萬*25=50萬的稅負是由於無票支出導致。
如果咱們把這200萬以業務的方式分包給一家個人獨資企業來做,因為個人獨資企業是根據開的票額來算,有無進項要求不嚴,個人獨資企業只需要交增值稅3%,個稅2%,今年由於疫情,現小規模增值稅3%降為1%。
增值稅:400/1.01×1%=4萬;
附加稅:4×10%×50%=0.2萬;
個人所得稅:400×2%=8萬
一共繳納:4+0.2+8=12.2萬
這樣一對比,原本的無票支出需要承擔25%的稅負,繳納50萬的稅金,一下子只需要承擔12.2萬,節約了37.8萬。
想了解更多財稅知識可以持續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