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微型街景模型在香港玩具展記者會展示。中新社記者 譚達明 攝
新華社香港1月10日電題:香港玩具展:科技如何改變玩具業?
新華社記者郜婕 張雅詩
一幅看似普通的木質拼圖,拼好後對準平板電腦的攝像頭,電腦屏幕立刻顯示出拼圖上航展畫面的「立體版」:飛機拖著彩色煙霧飛過天空,抬頭觀看的觀眾鼓掌雀躍……如果按下屏幕下方的選項按鈕,還可選擇聽一首關於飛機的兒歌或觀看一段真實航展的視頻。
這款融入增強現實(AR)技術的玩具,把傳統的拼圖變得妙趣橫生。而正在此間舉辦的第四十四屆香港玩具展上,類似的玩具比比皆是。在這一亞洲最大規模的玩具展上,虛擬實境(VR)、3D列印、人工智慧……種種時下熱門的技術都不難找到。
「藉助最新科技,玩具正變得更加有趣,對兒童更有吸引力。」本次玩具展參展商之一、寧波歐蒙教育用品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葛思安說。
這家為多個歐洲玩具品牌代理中國及亞洲地區業務的經銷商每年參加香港玩具展,展示的產品主要為針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類玩具。葛思安告訴記者,趣味性是教育類玩具達到「寓教於樂」目標的關鍵,而科技使這一目標更容易達到。
把傳統教學類玩具與最新科技相結合,也意在滿足「家長的期待」。葛思安說:「這些玩具包含的基本教學原理沒有改變,但我們處於數字時代,家長對孩子學會使用電子產品、了解最新科技抱有期待。我們需要把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滿足家長的期待。」
除了與傳統玩具相結合,一些新技術也被玩具設計者直接用在新型玩具的開發中,本次玩具展上展示的一款機器人玩具就是一例。這款針對4至9歲兒童的玩具把抽象的編程語句變成可觸摸的編程模塊,玩者把印有各式箭頭或音符圖案的編程模塊排序,藉助圖像識別技術識別這些模塊並生成指令,即可驅動機器人移動、畫畫、播放音樂等。
這款機器人玩具開發者、深圳市瑪塔創想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鄭曉雄告訴記者,這款玩具意在幫助兒童掌握簡單的編程邏輯,理解編程的基本原理。
「我自己學習編程時感覺很困難、很費解,因此希望通過這款玩具讓我的孩子以一種比較有意思的方式觸摸編程的門檻,為以後進一步了解人工智慧奠定基礎。」鄭曉雄說。
科技除了為玩具的開發和設計帶來更多可能,也為玩具的銷售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本次玩具展期間舉行的「香港玩具業會議2018」上,美國玩具業諮詢公司「國際玩具專家」執行長理察·戈特利布說,科技的發展可能改變消費者的行為方式,進而改變玩具銷售業。
在這次以「行業蛻變:玩具業的矚目趨勢」為主題的行業會議上,英國玩具零售商哈姆利玩具店中國區執行長卡爾文·廉說,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零售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從數十年前單向影響為主轉變為如今的相互影響,大大改變了玩具零售業的銷售方式。如今的玩具零售商需要把線上與線下銷售相結合,並利用大數據技術更精準地鎖定目標客戶。
卡爾文·廉表示,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還需保持敏銳嗅覺,及時發現並緊跟日新月異的行業新趨勢。「前幾年大家都在說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玩具,最近又開始追捧STEAM(即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及數學)玩具,誰知道將來又會加入什麼新元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