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學年,特別的課堂。一夜之間,「未來」似乎就這樣來到了我們面前。那麼,我們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將「英語學科教學」轉向「英語學科教育」,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為了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我一直在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非常時期,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投入到學習、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嘗試把疫情變成學生的英文教材,在錄製空中課堂的同時,推出以疫情相關英文歌曲、繪本故事、小常識等為載體,形式更為豐富的戰「疫」課程。在保證英語教學的同時,與家長、學生共同完成這場關於信念和生命的教育。
比如,戰「疫」微課——《聽我說謝謝你》。疫情期間的點點滴滴對於學生而言,是一套特殊的成長教材。在這場戰「疫」中,無數人進入我們的視野,用他們的善與愛感動著我們。為此,我給學生上了一節特殊的英語課,以此為愛而行,致敬最美逆行者。我選擇了一首中文歌曲《聽我說謝謝你》,並將它譯成英文《Listen to me say thank you》,大膽地運用到孩子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我不僅關注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培養,還特別重視將生命、健康、感恩等教育要素融入其中。微課精心的設計,精彩的講述,完美的製作,武漢的孩子都在唱著這首動聽的歌:「I want to thank you, because of you, love is always in my heart. Thank you for spreading happiness.」吳玥禎同學用英語飽含深情地致敬最美逆行者:「Thank you for lighting up the darkness and giving us hope and sunshine.」孩子們學會感恩生活,用最美的歌聲來傳遞人間的愛,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精神鼓舞,為武漢抗疫貢獻力量。
「誰說課堂教學只能這樣?」我們要經常提出疑問並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把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思。
第一,巧借音樂,引人入勝。教師利用富有特色的英文歌曲進行教學,讓流行歌曲走進英語課堂,為孩子營造一個活潑、愉快的語言學習環境。我們在網上開展了水果湖一小好聲音比賽,有的學生表演了蘊含國際友情的英文歌《Chime Of The Dawn Bells》,中文譯為《黎明的編鐘聲》,借音樂的力量激勵我們勇敢前行。還有的學生創編歌曲,用美妙的歌聲突破枯燥乏味的語法知識。學生創編歌詞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的過程,他們在展示自編自演歌曲時很有成就感。
第二,活用遊戲,妙趣橫生。我們鼓勵孩子在學習中尋找快樂,開展了「英語趣配音」的遊戲活動,學生從不知道怎麼玩到懂得玩,從玩得不熟練到熟練玩家,從低分到高分到打爆機,從試試看到痴迷投入。我們的英語趣配音:「不吵,不堵車,武漢像被按下了暫停鍵」,但我們的學生開啟了錄音鍵,錄下為武漢加油的心聲。
第三,靈動創新,迸發激情。杜威的「做中學」理論告訴我們,讓孩子做什麼比學什麼更重要。因為做的時候需要思考,學習自然發生。我們鼓勵孩子在學習中發展創意,開展「抗擊疫情中最美的人」手抄報評比活動,鼓勵學生製作自己的mini book。
學習因創意而充滿樂趣。相信學生,學生就會創造驚喜。而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6月10日第5版
作者:白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