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選擇做這份工作後,同學朋友慢慢地就沒了聯繫,親戚也不怎麼來往了,大家都覺得晦氣。記得才工作那會兒有親戚說我:『你既然敢和死人打交道,估計也敢殺人』……」
流言蜚語中,什麼讓她勇往直前?
回憶起多年前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祿豐縣殯儀館館長李春萍仍記憶猶新:那天,殯儀館接到了一名死者,因交通意外死去的屍體顯得面目猙獰,整體形象早已扭曲得不成人樣了。當殯儀館裡一位前輩修復完整屍體後,家屬那感激的模樣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裡,這堅定了她在這個崗位幹下去決心。
時間撥回到1991年,那時剛剛高中畢業的李春萍有著大把青春和前途,但她卻不顧世俗的偏見和人們的異議,毅然加入了殯葬行業。然而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工作她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事情,那是一具因交通意外而變得血肉模糊的屍體,不曾見過這般場景的她嚇得幾乎癱軟在地,而李春萍的父親卻將這具屍體交給她來處理。聽到這話後,李春萍哭了,她央求著父親說自己害怕,做不了。可父親不僅沒有理會女兒的懇求還厲聲批評道:「作為一名殯葬工作者,這是你的職責!你不幹誰幹!」
圖為李春萍 雲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供圖 在父親的「逼迫」下李春萍戰戰兢兢地走上了化妝檯,不知道吐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淚才在其他前輩的指導下完成了美容。在之後一段時間裡,李春萍吃不下飯,常常要非常疲倦了才能入睡,精神壓力特別大。她想過換一份工作,於是偷偷背著父親去了工廠上班,但被父親發現了。父親開導她道:「殯葬事業也是黨的事業,必須要有人去做,如果你不去,我不去,那工作由誰來完成,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時間一久就適應了。」面對父親的開導,她只得暫時放下辭職的心思回到了崗位。
你所嫌棄的,卻是她日夜堅守的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當初的少女已為人婦,可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她時常不能顧及家庭。雖然殯儀館離家並不算遠,但李春萍一直堅守崗位,有些時候工作忙起來一連好幾個星期都回不了家,逢年過節她亦堅守崗位,甚至連孩子生病了她都照顧不了。「你以為你很光榮嗎?」面對丈夫的指責她只能默默承受。而長期高強度的工作也讓她的身體嚴重透支,就像一臺生鏽的發動機得不到保養,每次工作都是透支壽命來強行運轉。為了不讓家人和同事擔心,她隨身攜帶著止痛藥片,每當疼得受不了時她才會吃兩片緩解疼痛,隨後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圖為李春萍工作照 雲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供圖 2008年因為工作認真刻苦,表現突出。她被組織任命為祿豐縣殯儀館館長,她也沒有鬆懈,依然身體力行,處處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而隨著殯葬改革的推行,有很多的民眾因為受民風民俗的影響,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並不理解殯葬改革。這為工作的展開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她極力勸解那些不理解的民眾。在她的勸解下,慢慢地大家也開始接受了火化這一概念。而總會有不聽勸的人,每次發現違規行為時,她都會和執法人員一起,走在工作的最前列。
2018年12月又一起違規埋葬被發現,發現時屍體已經下葬了好幾天,已嚴重腐化。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後,打開棺材的那一刻,屍體散發的惡臭濃烈得讓人幾乎暈厥,在場的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抬屍體,大家都面面相覷。作為館長,她第一個上前去處理棺材裡的屍體,在她的帶領下,大家一起把那具屍體抬出並裝進了裹屍袋裡。
2020年11月,一次去運屍體的途中她不幸遭遇了車禍。司機當場昏迷,她強撐著意識聯繫了副館長,讓副館長告知逝者家屬發生了交通事故不能在九時準時到達。經醫院診斷,司機受傷嚴重需要進行開顱手術,而司機的手術卻因費用問題只能延後,對此她很自責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出院後不久她就投入到了工作中,面對領導同事的勸說,她態度堅決地說:「工作堆積的太多了,我還不能休息!」
既為逝者,也為生者
李春萍始終奮戰在殯葬事業的第一線,對工作勤勤懇懇、公正廉潔。她把青春獻給了這平凡而特殊的事業,為了民眾默默地付出。
圖為李春萍獲表彰 雲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供圖 李春萍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同,先後獲得了諸多榮譽:如2007年被省人民政府表彰為雲南省「民政工作先進個人」;2010年被民政部表彰為「全國殯葬工作先進個人」;2011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勞動模範」稱號;2015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9年4月被民政部授予「孺子牛獎」等。
一路走來,李春萍歷經的風雨坎坷難以細數,但她仍然熱愛著這份事業,在組織準備把她調遣到待遇更好、更加輕鬆的工作崗位時,她拒絕道:「我不能去!我的工作崗位特殊!」。
在和李春萍館長談論她這些年的經歷時她笑著說:「在我選擇做這份工作後,同學朋友慢慢地就沒了聯繫,親戚也不怎麼來往了,大家都覺得晦氣。記得才工作那會兒有親戚說我『你既然敢和死人打交道,估計也敢殺人』……但我的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這麼多年,有家人的支持和逝者親屬的感激,我就有前行的動力。」
由於職業的特殊性,殯葬從業者很容易讓人產生疏離感,但這一份職業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因為殯儀行業從業者是為逝者維持最後的體面,幫生者緬懷親人的職業。
既為逝者,也為生者。
李春萍說,她很喜歡《入殮師》裡的一句臺詞:「死亡就像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個旅程。而我則是守門人,在這裡送走了許多人,並對他們說『一路走好,來世再見』。我想,死亡不止是一段旅途的終點,它也是新旅途的起點。」
雲南網通訊員 王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