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之境界》這是一部涉及哲學、心理學、佛學的作品,讓我驚嘆的是作者能把這麼意識流只可意會的內容用故事和語言傳達出來,並且劇場版動畫能看出真的是用心之作,不論是畫面、配音、還是音樂都有傾注感情在裡面。
空之境界,對我而言,是一部很特別的動漫,不同於EVA那種激烈,空之境界有一種奇異的氛圍,者也許來自於配樂,來自於那七個靈魂漂浮於巫條大樓上襯著滿月的背景時出現的聖歌一般的人聲。然而,於我而言,它更多地來自於那種感知。
」眼前巨大的現實和自身所感受到的狹小日常空間的矛盾「
大三的時候才看了部作品,起初是由於名字的吸引。
然後得知蘑菇也算是一個厭世者(空境和fate之後,他應該好了很多吧),體會這部作品,悲傷地情緒瀰漫的場景畫面,仿佛要對抗沉重命運的錯覺。
我對型月世界觀什麼的是一竅不通的,但是沒有存在看不懂的情況,反而是常常淚流滿面。我想有經歷過嚴重心理低潮,並且最後自己走出來完成伽藍創造的人,看這部作品能深深找到共鳴。
我們在心理崩潰的邊緣,都希望遇到一個黑瞳,其實我們都遇到了,只不過它不是一個人,而是這個世界留給你的愛和希望,重新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的希望。即使自己都懷疑自己,但世界並沒有拋棄你,在時間和空間的長河中,總有希望會照亮你。為什麼「你需要一個普通人填補內心的空洞」?因為這份大愛就存在於平凡之中,因為有黑暗就有光明。
空之境界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個溫暖的故事。在平凡中蘊含的那份愛和希望面前,一切哲學術語都顯得多餘。到第7部結尾處,「根源」還重要嗎?於是第8部,嘮叨的「根源」人格最後消失了。橙子老師說過「到達根源的人都沒有再回來」,我想是因為他們不再非要追求什麼,變成幸福的普通人了吧。
就動畫而言,空境的乾貨不多,很多都太朦朧,而且蘑菇也的確有裝逼的嫌疑,所以有人說「解讀大多牽強附會」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這個也要看觀眾,從這些朦朧的東西延伸出去能得到哪些東西就很不一樣了。當然,即使沒有這部作品,很多人也會得到。但是,就我個人而言,重要的不是他講了什麼,而是,有這種風格的作品,我很喜歡。
當然如果全部是乾貨結晶並且依舊藝術感如斯,那就是真神作了——但是,太難。哲學也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