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與蘇州、常熟接壤的蕩口古鎮,佔地面積20.68公頃,位於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南鵝湖鎮境內,距離無錫市區25公裡,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裡,享有"小蘇州"、"銀蕩口"之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不同於江南周莊,西塘這樣的古鎮,蕩口古鎮名氣並不大,裡面多翻新後建築,這裡遊客與知名古鎮少很多,但作為遊客來說,享受這份安靜,倒也愜意。不過,在節假日蕩口古鎮也是人山人海,怕人多的可以平日來。
蕩口古鎮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除了古建築多,就是名人故居多。在不大的蕩口古鎮裡,你可以一次性看到4個名人故居,他們分別為華蘅芳祖宅,王莘故居,錢穆舊居以及華君武故居。不得不說,江南自古富甲天下,與這裡良好的文化氛圍有關。
今天我們要帶大家看的,是華君武故居。提起華老先生之名,你第一印象一定是他的漫畫。1915年4月24日生於浙江杭州的華君武先生,其實他的原籍為無錫蕩口。這座專門為華老先生修建的故居,也讓遊客一睹他的生平與漫畫生涯。
華君武(1915~2010)著名漫畫家、美術活動家,早年就讀於浙江省立第一中學,上海大同大學高中部,並開始發表漫畫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從事抗敵宣傳,後到延安。華老故居裡,很詳細寫著他的生平簡介。
2010年6月13日,華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華君武故居是清晚期建築,五間二進,磚木結構,地面青磚鋪面,房屋及門窗古色古香。第一進客廳為平房,第二進為帶左右廂房的二層樓房,華君武童年在此居住過。
一樓主要介紹華君武先生在上海、延安、東北以及新中國各個時期的經歷,及他的漫畫代表作品;二樓設有閱覽室,收藏與漫畫相關的書籍供遊客閱讀。二樓的東廂房為工作室,西廂房為起居室。
看華君武先生的漫畫,前期富有戰鬥性,後期以現實抨擊為主,辛辣地諷刺了社會上種種醜陋、落後現象。在他的作品展示中,除了欣賞他的獨特構思,刻畫人物入木三分外,最大的特點是富有幽默感,讓你邊看邊笑,耐人尋味。
所以來華老故居參觀,你要慢慢看,慢慢品,不要走馬觀花,否則就白來了。
華君武長期從事漫畫創作,一生畫過無數漫畫。他第一張漫畫作品發表於1934年, 到他離去畫了近80年。他的一生,跨越年代久遠,經歷無數風雨,漫畫始終是他的戰鬥武器。
從展館中了解到,華君武先生上中學時就曾在《浙江日報》《時代漫畫》《獨立漫畫》《上海漫畫》等報刊上發表漫畫作品。在延安期間,為《解放日報》畫時事漫畫。
華老的主要代表性作品有《疲勞過度症》、《肉骨頭引狗》、《磨好刀再來》、《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死豬不怕開水燙》、《假文盲》等。出版有《華君武漫畫選》、《華君武漫畫》和《我怎樣想和怎樣畫漫畫》等二十四冊,在他故居中都有展示。
來看看華老的幽默漫畫,在牆上,掛有「聽相聲,比慢,疲勞過渡症,戲影成四人」等漫畫,不過至於啥意思,你要慢慢看,是越看越有嚼頭,也形象記錄了那個年代的生活印跡。
華老在自傳《漫畫一生》中這樣敘述自己:「我自幼喜歡繪畫,但一畫靜物,就很狼狽,總也畫不像,我喜歡用比較隨意的、寫意的手法畫畫,這符合我的性格,最終我選擇了漫畫」。
不出現被諷刺對象,而達到諷刺效果,是華老許多「內部諷刺畫」共有特點。再如批評動不動給人扣大帽子的《杜甫檢討》,批評相聲水平不高的《聽相聲》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至今給讀者留下極為深刻印象。
華老漫畫思想選材廣有深度,廣為群眾所熟悉和喜愛,不過「諷刺漫畫」在禁忌頗多的五六十年代後來被稱作」罪證」,讓他為此也吃到不少苦頭,曾被迫擱筆十年。
1945年6月至1949年,華君武先生前往《東北日報》工作,一直到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
在東北的五年,是華老漫畫創作的一個高峰時期,作品內容多是揭露美帝國主義的題材,達到一個全新水平,成為解放戰爭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漫畫家之一。
如今,華老已離去,而他留給後人的,是寶貴的時代記憶。而在他的故居,常常讓喜歡漫畫的年輕人及中老年人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