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開封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鄭州毗鄰。開封自貿區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2][3]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歷經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朝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古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也是著名的國畫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
開封地處中原腹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多為粘土、壤土和沙土,適宜各類農作物種植。開封境域內,因黃河泥沙淤積使黃河河床不斷抬高,形成了河高於城的「地上懸河」。開封地下則因歷次黃河水患使開封數座古都城、府州城池深深埋於地面之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都城、2座省城及1座州城,構成了中國罕見的城摞城奇特景觀
開封境內河流湖眾多,分屬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黃河大堤以北地區屬於黃河水系,流域面積約281平方千米;黃河大堤以南地區屬於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惠濟河、馬家河、汴河、賈魯河、渦河等,流域面積約5985平方千米。開封市中心城區內五湖四河環繞市區,水域面積達220多公頃,約佔開封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的1/10,素有「北方水城」之稱。
開封是享譽中國的著名民間藝術之鄉,享有「中國戲曲之鄉」、「中國木版年畫之鄉」、「中國汴繡之鄉」、「中國菊花之鄉」等美譽,境內有汴繡、官瓷、朱仙鎮木板年畫等精美工藝品,現存有廟會、燈會、鳥市、花市、夜市、風箏、鬥雞、盤鼓、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開封境內的鐵塔、相國寺、包公祠、延慶觀、禹王臺、繁塔等重點文物古蹟,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及旅遊價值。開封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境內的名勝古蹟中保存以及館藏有上自漢代、下至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1000餘件,是研究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文物古蹟
開封的先民活動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開封市祥符區萬隆崗遺址和尉氏縣洧川鎮斷頭崗遺址,發現了數處新石器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其發掘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開封市域內就已經有人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