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山號明月景勝畫:登江西宜春明月山散記

2021-01-20 旅遊小報

作者:史遇春

(一)

酒味還未散盡,多少有些醉意,李太白「鬥酒詩百篇」的豪邁情懷,我想,或可於此間擬得一二。

暈乎乎的,那種飄忽是外在的,是體表的,是軀殼的;清醒的,是神智,是詩意,是柔情。

在江西宜春逗留幾日,其間頗多「第一」:

第一次,來到江西的這座城市。

第一次,喝那麼多的白酒。

第一次,觀瞻始興於漢的宜春臺。

第一次,聽聞昌黎書院,得知韓愈亦曾在此間留駐。

第一次,遊明月山。

第一次,看見如是美山、如是秀巒;如是茂林,如是修竹;如是清流,如是飛瀑……

最初的,往往被認為是最美的。所以,我要說,宜春值得珍藏,明月山更值得珍藏。

明月山。

聽到這個名字,並沒有多少想法,淡得就如同一杯清水,首先想到的是李太白的《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婦多苦言。

高樓當此夜,嘆息應未閒。

臆測明月山的名號是否和此詩第一句有關?又猜想,明月與山的聯姻,大概不是鄉村野語,便是無聊文人的故作風雅。因此,對於明月山,便不放在心上。

那日乘車,從宜春市區進軍明月山,一路,經過的都是鄉村,難免有思鄉之緒。

山青林密,似乎是慣常的描寫,但地域不同、心情不同、物之感人亦大有不同。

同行的鄭兄與黃兄都是實在人,雖是因為工作關係而聚在一起,但和他們相處,沒有工作中的拘謹、沒有應酬時的塵氛,一切都很自然。二位老兄一路閒談,能搭上話的,我便應幾句;插不上嘴的,也不需沒話找話。

不說話的的時候,我就靜靜地凝視窗外,觀景觀物。想想那個時候,真有王昌齡《閨怨》中「春日凝妝上翠樓」的閒適。不同的是,我不是少婦,我也完全沒有什麼「閒愁舊恨」。這樣的狀況下,心中滿是釋然。

車窗外面,除了不高的青山,便是冬日休閒的稻田。路上有偶爾跑過的狗,車子經過,毫無忌憚,悠閒地如遊吟的雅士;要麼,走過一隻雞,不疾不徐,沒有絲毫驚慌。

山的青,是竹的奉獻;山的秀,是樹的纏綿。

兩山之間,夾著大片的稻田。山,是綠的,生命的徵象抒發著活潑潑的靈動之氣。稻田中只剩下了貼地的稻根,一片枯黃,雖歷盡滄桑,但不失風韻,在山青的陪襯下,不見蕭殺,倒是有幾分功成身退的從容。

鄉野的舒展,可以帶動身心。這個當兒,「藩籬」二字似乎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他鄉它界之物,全然與我無涉。

我從來都是個地地道道的鄉下人。鄉下人進入鄉野,永遠不會厭棄,永遠不會煩愁,更多的,當然是熱愛;更多的,當然是親近。

秦腔《花廳相會》的戲文中的道白有:

「美不美,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此鄉雖非彼鄉,此情卻同彼情。這裡雖然不是我的家鄉,卻有同樣的情思,同樣的風致。

水牛分散在冬日的田野中,在青山和黃稻田之間,又添了一抹悠然飄動的黑,多了一層深沉的點綴。

雖然沒有雨,也沒有牧童,但陰暗潮溼的天氣,「村童雨中牧」的景致還是會閃現在想像的空間。

大自然是一幅不須雕琢的天工畫。

無論在哪個位置、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窗外都是一幅幅化工造物的圖景,田園的美,大約都在於此。

我向來都不喜歡人工雕飾的東西,就如同我不喜歡矯揉造作的人。

自然的美,往往在於它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切自然物態,一經點畫,便入俗氛。

一路思緒紛飛,飄然萬裡。鄉村是我的魂,每每經過鄉村,我便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動。

鄉土,是一縷清風,是一絲香魂;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底蘊。它裡面,有熱烈,亦有深沉;有奔放,亦有寧靜。鄉土,是一種滋養,也是一片豐收;是起點,亦是歸宿。這一切,不是一種狹隘,而是一種開闊;是一種歸屬,更是一種認同。中華文化中的鄉土情結,就是一條根。所以,無論在哪裡,我們都不會忘記鄉土,忘記那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濃濃鄉情。一有觸及,情感便如同潮水湧動。

鄉間的路,直與山相接。思緒像風一樣,天南海北、風花雪月、滄海桑田地無意識流動。終於,還是被山阻隔,於是停留。

(二)

山,我是見過許多的。

廈門的山,我走了不知幾多次。每次入山出山,都有不一樣心情。

在廈門,轉幾個彎,走幾級臺階,你就有可能由城市步入山間,由喧囂進入寧靜,由繁華轉向淡泊。

廈門的好,大多數人只看到她的海,我卻體味到了她的山,以及她山海之間的別樣風致。

當年爬華山,是在夜裡,景致多有疏落,只記得她的險:如九十度橫立天際的雲梯;如斜傍絕壁的棧道。或許當日浮躁,無法深味華山的多種情致。印象所及,除了險,還是險。

《論語》有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常常歪想,夫子這句話很有些道理,但是把仁智生生分割了,或許是不完備的。依我愚見:非大智無以成大仁,無大仁亦難得全大智;仁智二者,往往相輔相依,相得相成。

許多時候,仁智為一,難得區隔,就如同這山與水,二者雖為二物,但往往是山中有水,水倚山生,相得益彰,難能切分。

明月山便是如此,他山或亦難出此定式。

初近明月山,首先看到的是明月廣場和明月女神。據說,這明月女神曾為宋代(南宋)某位皇帝的皇后,姓夏,名雲姑。

因明月山形酷似半月,遂有明月之號。半月的內圓,十分開闊豁亮。明月廣場即在內圓之中,其氣勢自與別山不同。在數山圍成氣勢恢宏的半月形起伏的坡地形態的大空地上,形成連綿的地勢,有月牙泉,有灰瓦白牆的類徽派建築,大氣而穩重,明秀而不失風韻,明月女神屹立其間,真有「母儀天下」的皇家氣象。

明月女神為銅鑄像,其丰姿綽約,直難用言辭描說,身材高挑,體態秀頎,面容端莊,氣度高雅,正與這廣場融成一體。

在明月廣場看明月山,只見霧氣繚繞,蒼山含翠。遠眺,是霧裡看花、戴紗觀舞的景狀,雖有朦朧之美,但多少有「終隔一層」之憾。轉念一想,這或許也是明月山的另一種丰姿吧!

廣場上,有零星的小販,看神態與打扮,均是淳樸與憨直。雖然也是在打點生意,但完全沒有城市化商人的厭人精神與逼人氣勢。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可愛可親,沒有刻意的吆喝,沒有生硬的拉客,更不要說死拽爛纏了。

有一婦人,主動與我們搭話。說是這裡陰天、多霧,但山頂陽光燦爛。婦人所說的情景,我實在無法想像。雖如此,但沒有半絲懷疑,因為,從她的談話中可以讀出真誠。

穿過廣場,開始進山。進了山門,如入江南書香人家的大庭院。山作屏障水作點綴,多少有些如在夢境的迷幻。山、水、樹、林之間,偶有灰瓦白牆的建築若隱若現,真有些飄飄然恍在桃源勝境的景狀。

記得當年發痴,曾有作江南書生,夜伴青燈閒讀,吟嘯山水,遊藝棋琴,丹青香墨,紅袖作陪的奢想。

誰知今日入山,真有親臨江南的意味。

走過一段庭院式的路,便入竹林。

古人有云:「食可三日無肉,居不可一日無竹。」東坡《於潛僧綠筠軒》亦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被人傳為佳話。我卻不以為然。以「肉」對「竹」,還牽強過得去;以「肉」比「竹」,真是俗了,且是大俗。

肉裡有多少血?有多少腥?更有多少欲?……

竹嗎,那可就沒得說。

我是北人,卻極愛南方的風物景致。對於南地,我的第一喜,便是這青青翠竹。

當日有一林姓友人生子,讓我取名,我力薦「林茂竹修」為名,惜其未採納,於此或可見我對竹鍾情之一端。

竹的美,首先在它的身,節節分明,正直無邪;其次在它的色,青翠欲滴,宛若潤玉;第三在它的葉,層次分明,團團緊簇;最好是它的態,清癯秀頎,乾淨無染,積極向上,德高節潔。

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竹子,沒見過如此清秀雅致的竹子。

明月山的竹子,樹幹別有情態。青翠的幹上,有一層薄薄的白紗,似落了霜又似描了白,青白之間,見其質樸純良,又見其清幽高致。大自然的美,還在於它的天然配色。青與白的混搭,是絕配,猜想也是大匠思路之所難及。青白之間,是柔婉,又是靜穆;是和約,亦是清肅。化工之妙,正在其無言大美之中,天地之造化神奇,正在其能奪能工巧匠之所精,成凡夫俗子之所難及也。

美哉,天地!

大哉,造化!

(三)

拾階而登,左邊是鬱郁蒼山,右邊是潺潺清流。心靈的蕩滌,最佳莫如此情此境。一切俗世的煩惱苦悶,便是使勁搜尋,也無法在胸中須覓得片只。便是最無趣,最不解風情的人,一入此境,也會思如泉湧,才似串珠。

溯水而逆上,水在往下走,人奔高處行。那一種清澈,真非久居城市的人所能想像。

水流在石間穿梭,大石、小石偶有阻遮,便順勢成白花一朵,剔透晶瑩。

曹孟德遊褒,見石門之水,曾有「袞雪」之題。浪如白雪,確也形象。但是,僅觀水花,便知雪之白,可狀浪之清透;轉念細想,亦曉雪之靜固,難寫浪之靈動。

一物擬一物,是形象的思維方式,但一物擬一物,大多時候,直難寫出所擬者的本真。

山間的水細,更顯其輕柔之美。激石而蕩,遂作水花一朵。這花,是靈動的,是飄忽的,是活潑的,是快樂的……如是,亦成就了我的心境,與其結成一家,融作一團,嬉戲嘯歌,真得人生之樂趣、佳致。

水是山靈動的眼眸,山是水強健的軀體。山水一體,才得合一之美。

試想山無水,便少了許多轉盼之媚;假令水無山,便沒了穩健的依歸。

明月山的秀美,山佔五分,水佔五分。

明月山的水,並非毫無變化,板滯如一;而是千變萬化,神秘莫測。

有時候,這水是山童稚的純真,水汪汪一泓,滿是無邪,滿是善意。

有時候,這水是山善睞的明眸,顧盼神飛,望之流連。

有時候,這水是山雍容的風華,莊重而飽含熱情,穩當而不失風雅。

有時候,這水是山睿智的大度,清澈而有智慧,和藹而多蘊慈柔

「移步換景」被譽為高明,許多時候,「移步換景」只是園林程式化的模範。雖然用意很美,但終須添物置景,難除其「斧鑿」的痕跡。

在山間行走,「移步換景」的說法都嫌其板滯。不用「移步」,只要轉換角度,便有不同的景致凸顯眼前。

此刻還是雲纏霧繞,轉身或成山清天朗;俯視或是「青青翠竹」,仰望已成「鬱郁松柏」;直視只見層巒疊翠,斜觀又得一峰入雲。

天工造物的神奇大概就在於此。

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我想,這其間,或許多少有些「天籟正音」的考慮。

隨性自然,既是天之常態,亦是人之本性。然而,因世間種種,人失本真。故而崇尚自然之說,自古及今不絕於耳。

途行間,忽有一句入心:

「萬丈情思付山河」

見如此江山,自然為其所動。山的美,在其博大,這是一種胸懷;水的美,在其柔婉,這是一種情致。

魏晉人說:「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雖有過枉之訾,但其間的道理卻讓人佩仰。

俗話說:英雄氣短,都只為兒女情長。

我說:此英雄非真英雄也。

「氣短」的英雄,便稱得起英雄,也只是小英雄,非大英雄也。

大英雄,真英雄,胸中是萬裡雄圖,大好山河,縱有兒女情長,也只將其存於一隅,難與河山爭勝也。

山河之美,是大美,是亙古之美,是難移之美,故而,萬丈情思可一付也。

兒女情長,是小美,是短暫之美,是動搖之美,故而,是時移事易的。

如若胸中有山河,那些個兒女情長,便自會退居其次。

如若胸中有山河,那些個「兒女子」的痴態、傻態便顯得極為渺小。

若見山河之美,情思自可全付,當亦無暇留戀「兒女情長」。

(四)

一路上,有一根竹杖陪我左右。

這竹杖,還是黃兄惻隱,在山下時,從山裡的小姑娘那裡買得的。

記得在上山必經的路邊,有個小女孩拿了一捆竹杖在賣。那孩子大約十一二歲,或者更小,很是靦腆,多少有些羞澀,全是鄉村的樸實,問話時,怯生生地。

起初,以為這竹杖隨手帶著,也只是玩玩罷了。誰承想,竟一路相隨,成了我的左右手。

這竹杖,拄了一路,竟也拄出了一些情思,李太白再一次與我神會: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

甚至,還想到了《神鵰俠侶》中洪七公的打狗棒。

看著遠遠的雲峰,摸摸手中的竹杖,我也得了一句:

手扶綠玉杖,伴我入青雲。

扶著手掌,一路攀登。便入了瀑布的地界。這瀑布,也是平生首見。

第一條,是雲谷飛瀑。

遠遠望去,瀑流從山頂落下,潔白如洗,晶瑩如冰。雲谷飛瀑雖號「瀑布」,但並非如「布」,卻似珠簾,風動之間,閃躍跳動。

從下往上看,突出的巖石偶有攔截,瀑布遂成幾節,攔截處成水花,顏色更白、更亮。瀑流舒緩下注,沒有急躁,幾近柔穩。

瀑流的橫面不寬。瀑流幅面中間水流齊整,說是「布」,亦屬形象描摹;瀑流幅面兩側散亂,如珠斷線,跳奔自如,珠珠活潑可愛,粒粒輕盈靈動。

走近雲谷飛瀑,先是感覺到柔如輕鴻,密如細雨的小水珠親吻臉頰。走了一段山路之後,冬的冷意已被登山的愜意與熱情送走了。臉上暖暖的,被這飛瀑濺出的輕霧一襲,是爽心的舒適。

再仰頭望去,雲谷飛瀑更見其高。水流貼著巖石下滑,上面舒緩,下面疾速,衝入近地小潭,形成一個下壓的水花,令人著迷。

沿著雲谷飛瀑上行,即入玲瓏瀑。玲瓏瀑小巧而短促,瀑流較雲谷為疾,瀑流幅面比雲谷寬而整齊。不用多講,其得名「玲瓏」二字,便是正解。

玲瓏瀑之上,又得魚鱗瀑。魚鱗瀑的名號,臆得於其瀑流形態。其長度遠過玲瓏而稍遜雲谷。魚鱗瀑從上而下的瀑流景狀沒有雲谷的「飛流直下」,也沒有玲瓏的「滴水不漏」。

魚鱗瀑多少有些坡度,順山形的走勢而沿著巖石的傾斜而流動,如鋪在斜坡上的魚鱗狀絲綢,隨風而翻動。

瀑水沿坡而下,被巖石一塊一塊的突起不平所激蕩,形成一塊一塊整齊有序的魚鱗狀水花,煞是美觀。

魚鱗瀑並非一氣呵成,而是有分節,每節因地勢、坡度、突起、流速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魚鱗狀水花。雖有分節,但各節之間並非一刀截斷,而是自然銜接,天衣無縫。

近落地處,水流湍急,魚鱗由方菱而成長菱,入潭而匯成一體,其妙莫名。

自魚鱗瀑而上,便是玉龍瀑。名為玉龍,在於其形如龍,其態如玉。因為山勢轉移,玉龍瀑呈忽隱忽現之奇,即瀑流某處入目而另一處卻為山所遮,難得一睹。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此即是也。

山行玉龍瀑,正霧氣升騰之時,此玉龍真有飛天之勢。

忽入一處,且少竹子,而多雜木,但見一瀑,即號「白練」者。

唐人徐凝有詩云:「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雖為人詬病,但這「一條界破青山色」卻是出塵之語,非常人能道得也。

瀑名「白練」,是其有別於「布」也。

此瀑乃眾多瀑布中瀑流橫面最窄的一個,流速較快,瀑流的顏色看去全為白色,遠望有白練飄飛之感。

山多秀色,也富人文。

朱熹遊此山,曾賦五律一首《袁州道中》:

我行宜春野,四顧多奇山。

攢巒不可數,峭絕誰能攀。

上有青蔥木,下有清冷灣。

更憐灣頭石,一一神所剜。

眾目共遺棄,千秋保堅頑。

我獨抱孤賞,喟然起長嘆。

宋袁洪在山間時,亦層賦七律一首,其末聯云:

「昨來因結東林社,也得僧家一日閒。」

想想,塵世擾攘,能於山間行走,亦是浮生一大趣事。

山行間,黃兄曾問及李義山《夜雨寄北》一詩: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人生在世,能有人相知相望,共剪燭心,齊說夜雨,也是一種詩意啊。

明月山有月老坡,曾留一影,也算是和這詩情無聲的默契吧!

這一天,在山下是陰天;在山腳是霧天,在山腰是雲天,在山頂是晴天。

人生,大約亦是如此。心境的陰晴,不在於你所認識的外表,而在於你所站立的高度。

山號明月景勝畫。

拉雜說了這許多,算是對此行的不忘吧。

他年若再有幸,再來山中蕩滌俗氣。

(全文結束)

相關焦點

  • 宜春明月山:溫暖你的不僅是溫泉,還有一段千古情緣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易久森報導:如果在國內眾多的溫泉裡,讓人選一個再去第二次,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江西宜春明月山的富硒溫泉。且不說溫泉的品質,只是那種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感觸,就已足夠讓人心動。
  • 明月何時照人來——5A景區明月山遊記
    是的,我阿卡林省就是這麼多山,哈哈哈...但是,有這麼一座山,可能相比前面提到的這幾座,知名度要低上許多,那就是位於江西宜春的明月山。也許你沒聽過,但這並不妨礙它是作為一個5A級景區的角色存在。當然,也許你又要說了,5A有什麼了不起的,也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嘞~確實,不排除部分5A級景區確實不怎麼樣這樣的問題,但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不巧了嗎?
  • 江西明月山好玩嗎?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喜歡旅遊,所以身邊的朋友要出去玩之前都會來找我做一下功課,小長假前就經常有人問我江西明月山好玩嗎?去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之類的。我是去年去的明月山,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總體感覺明月山還是挺有意思的,看這麼多人喜歡,就做個簡單的小攻略吧~可以給計劃去明月山的你們一個參考。
  • 江西明月山好玩嗎?絕不辜負你的「說走就走」
    原標題:江西明月山好玩嗎?絕不辜負你的「說走就走」一搜明月山相關的消息,總能看到各路網友在問「江西明月山好玩嗎?」之類的問題,雖然說每個人對」好玩「的定義不一樣,可對我來說明月山確實是極美的,明月山之旅也快樂而充實,絕對不會辜負那幾天假期。
  • 「明月處處有,宜春月最明」我為尋月而來,竟不願離開
    「明月處處有,宜春月最明」古人曾在詩中這樣寫道。明月山,便是這份濃厚的月亮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它因山上「有石夜光如月」而得名,竹海、飛瀑、松濤、奇峰等一些列優美的景致,讓這座名山「步步拾錦繡,一裡不同天」。根據神話史詩記載,明月山為嫦娥的故鄉,是當年嫦娥奔月的地方。
  • 江西宜春明月山溫湯汙水處理廠項目復工建設
    02.搜狗新聞:江西宜春明月山溫湯汙水處理廠項目復工建設 通訊員/朱敏 為全面落實市級部署要求,加強復工後的疫情防控,宜春市方科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明月山溫湯汙水處理廠項目部根據要求,成立項目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及工作隊伍,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切實做好項目疫情防控。
  • 宜春明月山不可錯過的人間仙境
    春天去哪裡旅遊比較好,有人說去泰山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感,還有人想體驗一把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杭州西湖,欣賞斷橋上的春色風光,但要我說春天不如去宜春明月山瞧瞧,去那山水之間感受春光懶困倚微風的恣意。去年春天我帶我媽去了一趟宜春明月山,體驗甚是好,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那次明月山之行吧。
  • 江西明月山好玩嗎?帶著老媽三天兩晚開心到飛起~
    原標題:江西明月山好玩嗎?帶著老媽三天兩晚開心到飛起~一直說要帶老媽出去嗨皮幾天,趁著最近陽光燦爛,趕緊請個年假,踩一腳油門,帶著老媽去一趟她一直很想去的明月山~回來之後很多朋友都問我江西明月山好玩嗎?
  • 我懷疑江西最好吃的都在宜春溫湯…
    我懷疑江西最好吃的都在宜春溫湯… 2020-11-04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側懸崖峭壁一側萬丈深淵,漫步明月山青雲棧道,雙腿瑟瑟發抖
    唐朝大詩人韓愈有詩「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說的就是江西省的宜春和明月山。明月山景色秀美,但是如果你問我什麼東西讓你印象最為深刻,我的回答會毫不猶豫,明月山頂的青雲棧道,棧道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一側是絕壁,一側是萬丈深淵,走在上面雙腿瑟瑟發抖,但是眼睛卻極為享受,遠處秀美的青山黛色讓人流連。明月山位於江西宜春,來明月山的第一感覺,這裡是炎炎夏日裡絕佳的避暑勝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宜春明月山:黨建引領「新老溫湯人」唱響...
    「新老溫湯人」唱響幸福和聲   「新溫湯人」朱扣林(左)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攝影報導:「親愛的黨啊!您就是我最親愛的媽媽」,7月6日,在明月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多功能室,數十名居民(包括本土居民和來自外地的居民)正自發地熱情歌唱歌曲《黨啊,親愛的媽媽》。  宜春市明月山風景區溫湯鎮是遠近聞名的「康養聖地」,本地人口26200人(「老溫湯人」),常年在溫湯居住療養的外地人10000多人(「新溫湯人」)。
  • 這裡有個桃源鄉 武功山明月山小眾線路安利
    這篇主要mark一下武功山 明月山這條線,春夏季節踏青消暑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基於個人喜好也加了徒步和騎行路線,江西全境的自然風光都非常好,明月山區域景點開發也很到位,算是一條既適合觀光又比較小眾特別的路線。
  • 「五一期間」穿漢服有機會免費遊明月山
    明月山風景如畫,近日,明月十五坊街區開街,該街區融明月山項目展示、文化推廣、商業經營為一體,集結琴、棋、書、畫等文旅產品,成為景區文旅融合新亮點。記者了解到,明月山緊抓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推出一系列助旅興旅舉措,設立專項倒貸基金扶持旅遊企業復產,制定獎勵辦法、出臺減免稅費政策助推文旅產業發展;同時,加速景區內基礎設施、旅遊項目的推進力度。
  • 冬至後,爬山泡溫泉,江西的天然溫泉在這裡
    江西的名山眾多,溫泉也十分有名的哦,很多外地遊客千裡迢迢都會來這邊泡一泡,近年來 咱們江西有越來越多,小編就推薦一下,僅供參考。明月山溫泉之旅愛我就帶我去明月山。明月山這個愛情聖地,不管什麼季節來這裡,都有浪漫的景致在等你。
  • 美食文化節,連續5天,就在宜春溫湯!
    美食文化節,連續5天,就在宜春溫湯!宜春當地食品不僅好吃,而且含硒量豐富,營養價值高,大多是天然富硒食品。原汁原味是贛菜的最大特色,贛菜對於食材有很高的要求。食材展銷、廚師大賽、特色宴席等活動,都有宜春富硒食材的身影。
  • 9月29日-10月8日,全市旅遊迎賓宴大評比,我們在明月山古井泉街宜春...
    參與品嘗 注意文末 9月29日-10月8日,全市旅遊迎賓宴品嘗評比活動在明月山溫湯鎮古井泉街宜春印象餐廳本次活動由宜春市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宜春市全媒體中心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打造美食品牌,豐富旅遊產品,提升旅遊品質。 通過全市旅遊迎賓宴品嘗評比活動,推選出宜春旅遊迎賓宴並在全市推廣,讓其成為旅遊、商務、公務接待一桌菜。
  • 來宜春,感受豐收的喜悅!
    來宜春,感受豐收的喜悅!9月22日,宜春·明月山第十四屆月亮文化旅遊節——月鄉果最甜·奉新縣獼猴桃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啟動。奉新獼猴桃種植面積達8.5萬畝,其中掛果面積近7萬畝,是全國最大的「黃心獼猴桃」生產基地。從2018年起,奉新以果為媒,每年策劃舉辦獼猴桃文化旅遊節。
  • 山洪洶湧襲來 明月山上演驚險大營救
    圖片由消防部門提供    5月6日,宜春明月山風景區突降暴雨,引發山洪,部分遊步道被衝毀,數十名遊客被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明月山的山洪災害,省長鹿心社和副省長殷美根分別作出批示,要求切實組織好救援,確保人員安全。明月山風景區管委會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救援力量立即展開營救,與山洪賽跑。
  • 宜春明月山硒溫泉卡通人物形象徵集大賽 50位硒硒公主已入圍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何珍報導:從7月1日開始發布徵集的「古井泉街杯」明月山硒溫泉卡通人物形象「硒硒公主」全球有獎徵集大賽,經過廣泛徵集,截止到8月20日,收到了近三百幅作品。  據統計,作品的設計者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覆蓋了江西、湖南、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區,也有來自韓國、臺灣、香港、內地等多地的設計者,其中有一部分學生作品,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江蘇大學、廈門華僑大學、西安美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泰豪動漫學院等高校。
  • 3趟夜班公交除夕停運 宜春2020年春節公交運行時刻表出爐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報導:1月21日,記者從宜春公交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月24日(除夕)至1月28日(正月初四)期間,公交運行時間將進行調整,正月初五全面恢復正常班次運行。其中,602路、603路、605路三趟夜班車將於除夕停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