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縣的雷先生突然出現全身皮膚發黃,經過四處求醫,多方打聽後來到湘南學院附屬醫院肝膽外科就診。檢查後發現,雷先生患了肝門膽管癌。肝膽外科主任彭釗帶領的專家團隊為雷先生成功施行了肝門膽管癌根治切除術。歷經6小時,專家成功清掃「雷區」,切除腫瘤。
術前患者皮膚發黃似「小黃人」
男子莫名全身發黃似「小黃人」
3個月前,家住郴州桂陽縣的雷先生突然全身皮膚發黃,連眼睛都變成黃色的。看著鏡子中的像「小黃人」般的自己,雷先生被嚇壞了。他心想著,自己一定是得了肝病。於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他去了專科醫院。經檢查後,他得知自己患了肝門膽管癌。醫生告訴他,這是一種惡性腫瘤,是肝門處的膽管內長了腫瘤,逐漸增大的腫瘤將肝門處膽管慢慢堵死,使肝臟分泌的膽汁無法排出體外。這正是雷先生全身皮膚發黃的原因。聽到這個消息後,雷先生頓時感覺五雷轟頂。
四處求醫,終有治療希望
「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我去了很多家大醫院。醫院看了我的檢查後都說,我的腫瘤很特別,已經侵犯了肝門部的大血管,最好的辦法是爭取手術切除,但是根治性手術難度非常大,建議我去更大的醫院再看看。我當時聽了心裡都涼了半截。後來經多方打聽,得知湘南學院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彭釗技術高超,為眾多疑難病症患者解除了痛苦。於是,我帶著一絲希望,輾轉來到湘南學院附屬醫院就診。」雷先生說到。
入院後,彭釗主任立即為雷先生安排了檢查。通過仔細閱片後,彭釗主任認為,患者肝門膽管癌還有機會進行手術根治。聽到這個消息,雷先生一直緊鎖的眉頭有了一絲絲鬆動。
腫瘤部位特殊,手術難度極大
「這種手術難度極大,非常考驗肝膽外科醫生的技術,」彭釗主任解釋道:「因為肝門區的解剖結構非常複雜,像立交橋結構。膽管、肝動脈、門靜脈以及其他異變血管等都從這分叉入肝,而且是不斷地分叉,就像樹枝一樣。由於患者的腫瘤生長在肝門部,剛好卡在了大血管和膽管中間,常常侵犯血管和肝臟。所以,如果要徹底切除腫瘤,還必須同時切除很大部分肝臟以及受侵犯的血管。這就需要醫生在術前對肝臟體積進行評估以及對膽管切緣位置、血管切除重建的考慮。手術「雷區」遍布,術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大出血。在這狹小的空間內進行手術,哪怕是一點點偏差,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但,如果不及時手術,患者的症狀得不到緩解,病情進一步發展的話,患者將會失去治療機會,同時也面臨著肝衰竭的危險。
面臨如此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面對著病人渴望求生的眼神,彭釗主任組織科室團隊進行全面、詳細的討論,最終為雷先生制定了一套最佳方案。
患者出院時,彭釗主任與患者合影
「掃雷」步步驚心,腫瘤成功切除
根據治療方案,術前給雷先生留置一根PTCD管,用於引流膽汁,使患者右半肝的功能恢復正常,同時減輕患者的黃疸症狀。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全面的術前評估後,近日,彭釗主任帶領專家團隊為雷先生施行了「肝門膽管癌根治+擴大左半肝切除+肝臟全尾葉切除+門靜脈部分切除重建+膽管整形及膽腸內引流術」。肝尾葉包繞在下腔靜脈、肝靜脈和肝門重要管道中間,切除難度非常大、風險很高,但它又特別容易受到腫瘤侵襲,可以說這是一個「重點雷區」,但是必須切除。憑藉多年的經驗和嫻熟的手術技巧,手術進展得非常順利。歷經6小時,出血不到100ml,腫瘤被完整切除。術後,雷先生各項指標逐漸恢復正常,目前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肝膽外科主任彭釗介紹,膽管癌有黃疸、皮膚瘙癢、右上腹脹痛不適、尿液深黃、食欲不振五大症狀。如果出現全身皮膚黃染的情況,不一定是肝炎,有可能是膽管結石或腫瘤的問題。要儘早到醫院肝膽外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有效預防膽管癌,應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不吃或少吃油炸、煙燻及高脂肪食物。另外,要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膽囊結石、囊腫、寄生蟲感染甚至腫瘤等疾病並積極治療。( 張琳瑜)
【來源:網易郴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