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飛行器作為樂高機械組中重要的一類,從 1977 年誕生的第一年就發布了第一架直升機 852 (北美版為 954)。
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機械組飛行器的功能越來越複雜,但造型卻一直沒有太大的改進。這主要是零件系統造成的,老式的孔梁磚很難完美地還原出曲面豐富的飛機、飛行器的外觀。
我們在之前已經看過了 1999 年前後,樂高機械組對零件系統的「大升級」。經典的紅色跑車 8448,科幻的綠色工程車 8446,我們都已經做了分析和評價。那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同樣是 1999 年發布的,樂高新時代的直升飛機 8444。
8444 的官方名稱是「Air Enforcer」,官方的 B 模式和 C 模式分別是兩種雙翼直升機。
無論從名稱還是外觀上看 8444 其實更像是一種軍用飛機,但我們知道,樂高肯定不會直接推出這種軍用設備,一般都會打一些擦邊球。
8444 的包裝盒與說明書仍然是典型的 1999 年的機械組風格,包裝盒採用上翻蓋配合黃色內部託盤,有利於零件歸納。
包裝背面描繪了一些設計師的設計稿。
說明書的尺寸甚至大過了包裝盒,不得不半摺疊的放入盒中。
說明書提供了官方 3 種模式的拼搭步驟。但 B、C 模式的步驟並不完整,在搭建完主體結構之後,只提供了其效果圖。不過我們自己根據效果圖完成拼搭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並且這個過程也會很有意思。
我們下面就來說說 8444 主模式這輛直升飛機。
8444 僅由大約 300 個零件構成,但成品的尺寸並不算小,長度已經接近了 40 釐米。這個和 8446 一樣,雖然零件不多,但軟管、軟軸、面板的合理搭配,使得整個模型的尺寸得到了保證同時又具備不錯的包裹感。
所以,8444 相對樂高機械組的飛機前輩們,最大的進步其實就是外觀。除了頂部的旋翼,我們幾乎很難在 8444 身上看到凸點螺柱的暴露。
甚至是貫穿機身用作結構主體的十字軸,都很好地用軸連接件以及軟管來進行了包裹。
我們先來看看 8444 使用到的值得一說的零件。
8446 上的軟性橡膠旋鈕,在這裡變成了三個輪子。駕駛艙下方的起落架實際上是固定的。雖然設計師使用藍色軟管模擬出了彈簧避震的效果。
藍色軟軸、軟管、面板都是非常稀有的。一些都是 8444 所獨享的。
4 葉螺旋槳零件為 90 年代機械組直升飛機專用,且在 8444 後不再使用。
柔性線纜的使用則是 8444 另一個看點,線纜被穿在中空的柔性細管中。這種柔性細管經常用來連接氣動管負責導氣。
柔性線纜通過線纜截止端零件可以和栓連接。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出各種造型的軟性拉杆。這種傳動結構在 90 年代的機械組產品中會經常看到。而柔性線纜及其截止端零件在 1991 年進入機械組,經過 1995 年零件模型調整之後,最終於 2000 年徹底退出。
8444 最有意思的一個零件使用則是將轉向臂零件用於主旋翼的底座控制。這個轉向臂零件僅使用過兩次,上一次是 8880 超級跑車中的白色版本。8444 中的灰色版本則是他最後一次出現。
我們下面就來看看 8444 的機械功能。其實 8444 本身的功能並不多,相比於他的前輩們,甚至可以說是縮水嚴重。
主旋翼和尾部旋翼支持聯動旋轉。
當我們旋轉機身左側中部的旋鈕時,12 齒錐狀齒輪帶動兩個背靠背水平放置的 12 齒錐狀齒輪。動力兵分兩路,一路傳向頂部主旋翼,另一路藉由另一個 12 齒錐狀齒輪通過很長的十字軸通向機尾。
在尾部,一個 20 齒的錐狀齒輪最終帶動一個 12 齒錐狀齒輪讓尾部旋翼旋轉。
所以,如果我們計算一下旋翼的齒輪比,則頂部主旋翼為 1:1,尾部旋翼為 20:12,即 1.667:1。
另一個功能則是頂部主旋翼水平角度調整。駕駛艙內兩個白色座椅前各有一個黑色撥杆,向前或者向後推拉任意一個,都會帶動底部的柔性線纜在中空的細管中移動,從而控制頂部旋翼下方的一組連杆機構移動。
黑色旋翼底座零件卡在轉向臂零件中,其內嵌入一個球形齒輪。
球形齒輪中心穿過垂直的主旋翼傳動軸,側面的齒則卡住旋翼底座內壁的凸耳。這就跟 8880 的車輪架的結構類似。
這樣,隨著主旋翼傳動軸的旋轉,轉向臂零件帶動旋翼底座可以實現前傾和後傾動作。但這其實和真正的直升飛機的情況並不太相同。我反而認為機械組的第一架飛機 852 更加符合真實的飛機旋翼控制。
可惜的是 8444 僅支持前後兩個方向的旋翼角度控制,相比 8856 的全方向無疑是退步。
8444 的說明書中照例給出了電動化改裝步驟,與同時代的其他機械組產品類似,這種電動化改裝只是演示一些機械效果,對於 8444,只有控制旋翼旋轉的功能。
我們根據說明書的指引,使用目前最新的機械組零件和 PF 動力套件,完成了類似的電動化改裝效果。
從上面的機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8444 並不是一個強調機械結構和功能的產品。他更大的意義是探索全新的機械組零件對於飛機這類模型的造型還原。
和 8446 一樣,我們可以注意到,整個模型用到的藍色零件其實並不多,但零件位置的合理擺放以及與黑色零件的合理搭配,讓我對這架呈現出藍色的直升飛機的外形非常滿意。
但作為一套樂高機械組的產品,他的機械部分卻嚴重的偏離了機械組的核心價值。這也許就是機械組轉型時期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吧。
我一直將 1998 年到 2004 年定義為機械組爭議時代。雖然有非常多的新零件的誕生,但這段時期的機械組似乎有一些忘記他於 1977 年被創造出來的本質。也許當時機械組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的子主題星戰等系列產品上了吧。
關於機械組在這段爭議時期的更多討論,我們會放在「機械/創始/創新」節目 2005 年的旗艦產品 8421 的專題中。
在整個機械組的飛機模型產品中,8444 都算是非常特殊的一個,雖然機械部分並不讓人滿意。但他的這個外形以及配色,多多少少都為之後進入面板、軟軸時代的機械組飛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你怎麼看待 8444 這架直升飛機?歡迎評論或私信告訴我們。這裡是《磚加號》,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