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虎智慧健康
他是一名醫生,也是一位畫家,醫生是他的職業,繪畫是他的生活,他就是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馬東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馬東陽主任的的職業和興趣都源自於父母的影響,他的父親是一位建築工程師,他中學時候就幫助父親描繪工程圖,他的母親是一位兒科醫生,自小他就對醫生心存敬仰。每每提到父母,馬東陽感到非常感恩,是父母的啟蒙鼓勵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1991年,馬東陽考入河南中醫學院,在這裡他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打下了紮實的美術功底。在課餘時間,他積極參加社會美術班的寫生,還利用節假日到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藝美院看畫展,同時報讀了河南大學美術學院的函授班。大學畢業後,醫生成了他的職業,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可是在懸壺濟世的同時,他也從來沒有放下畫筆。
對美術的熱愛,超人的繪畫天賦,再加上他的勤奮,讓他很快在繪畫界脫穎而出。早在2006年,馬東陽35歲時就在一澈畫廊成功舉辦個人畫展,作品還多次參加省內外及全國衛生系統美展並獲獎。油畫作品《風景》榮獲第五屆「河南省五四文藝獎」銀獎。多幅作品被省內外機構和個人收藏。數幅作品在北京、上海藝術品拍賣活動中拍出,這些可喜的成就讓許多專業畫家都羨慕不已,也讓他成為醫療領域內獨特的一道景觀。
在醫療領域,他憑藉自己的睿智與勤奮,在實踐中也練就了一雙妙手,為患者沉痾。他擅長肺癌等呼吸系統惡性腫瘤,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肝癌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淋巴瘤等淋巴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中西醫結合診斷與治療,同時在醫療實踐過程中在各類惡性積液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以自己的仁心妙術,以自己對對生命、生活的體悟,為眾多患者不僅解除了身體上的病痛,並且撫慰了患者的心靈。
當有人問他:您是怎麼做到行醫和繪畫雙修的?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馬東陽說「繪畫給了我真實的情感和公平公正的精神,從而使我對我的病人也傾注了真實的情感,使我發自內心去同情和憐愛他們。這使得我對病人的每一個微笑,每一聲問候都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做作和矯情。」是的,他是真實的,他行為做事都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他對每一個病人都是發自內心的感情。
談到對病人的感情,熟悉馬東陽主任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硬漢子,流血流淚都不怕,可是卻多次為了患者暗自落淚。畢竟,儘管醫學發展到今天,攻克了很多病症的治療難題,但是面對有些疾病時,醫生仍然覺得回天乏術,尤其是馬東陽接觸的患者中更多的是腫瘤患者。有很多患者,通過馬主任的中西醫結合整體治療,能緩解病情、改善生活質量,他很欣慰;而有些晚期癌症病人卻也讓馬東陽無能為力,遇到這種情況,馬東陽內心總是充滿愧疚和自責。
而他這種善良、細膩的情感,很大程度上都源自於他對繪畫藝術的理解和感悟。因為在他的心裡,醫生不能僅把病人看作一個簡單的生物體,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行醫和繪畫,被很多人看作是毫不相干的兩個領域。可對於馬東陽而言,如果說行醫是濟世度人,那麼,繪畫則是把對一顆仁心傾注於筆尖之上。「懸壺濟世」的理念,為他的繪畫作品注入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細細品味他的畫作,許多懂行的人都會由衷慨嘆:流淌出了率真和執著的心態,傳遞出了拯救自然、拯救生命的美好願望。
這就是既是醫生,又是畫家的馬東陽,一個既愛丹青,又憐蒼生的中原漢子,他始終如一地在用丹青繪就他的仁心妙術。在畫史上,不乏像黃大痴、傅青主這樣既愛丹青又精於醫術的著名畫家,站在巨人的肩上,追隨先人的腳步,相信馬東陽主任會在這條丹青繪就的行醫路上走得更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