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一鏡到底」背後,最長鏡頭只有8分鐘

2020-12-22 縱相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

在近年的院線上,很少有像《1917》這樣在技術上驚豔的電影。整部影片利用"偽一鏡到底"的手法,看起來像是一個近兩小時的單獨連續鏡頭。

《1917》根據導演山姆·門德斯的祖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歷改編。講述了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越過敵軍防線,傳遞情報的故事。在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影片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十項提名,並最終斬獲攝影、視覺效果、音響效果三項技術大獎。

對技術的追求為影片帶來了招致諸多非議。有人認為它展示了電影製作的藝術,有人認為其過於炫技,形式大於內容。但無論觀眾感受如何,對於這樣一部代表現今電影工業最高水平的影片來說,沒人可以視而不見。尤其在後疫情時代,人們需要這樣一部在影院觀看才能感受到其製作藝術的影片。

《1917》已於8月7日登陸國內院線,首周末票房3661萬元,是內地影院復工後首周票房最高的新片。

《007:幽靈黨》成靈感來源

自《1917》上映以來,圍繞"長鏡頭"、"一鏡到底"的話題從未停止。

這部長達119分鐘的電影看起來毫無剪輯痕跡,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但實際上,119分鐘的拍攝時間並不是一氣呵成的。全片由數個時長不一的長鏡頭拍攝,後期再運用特效和隱蔽的剪輯點拼接,形成了近兩小時的"偽一鏡到底"。

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這並不是陌生的技術。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和《地球最後的夜晚》就分別使用了長達40分鐘和60分鐘的長鏡頭拍攝而成。很多普通觀眾也由此認識了這個影迷口中的電影術語。

《1917》導演薩姆·門德斯曾執導《美國麗人》《革命之路》及兩部"007系列電影":《大破天幕殺機》和《幽靈黨》。拍攝《幽靈黨》時,門德斯在片頭使用了一個八分鐘的長鏡頭。正是這個長鏡頭,讓他萌生了拍攝一部以長鏡頭為核心技術的影片的想法。

(圖:《007:幽靈黨》片頭8分鐘的長鏡頭賺足了話題。)

儘管有人覺得這是一種營銷噱頭,但薩姆·門德斯將其視為講述電影故事的重要手段。

"我覺得這是讓觀眾感覺到這一切都在實時發生的最好方式。我希望他們能感覺到自己和角色在一起,呼吸他們的每一次呼吸,跟隨他們的腳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割裂開來,給觀眾一條出路,就像現在這樣。"

讓觀眾持續處於"當下",無疑有助於維持戰鬥場景的張力。而這對薩姆·門德斯和本片的傳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來說都是一個獨特的挑戰。

迪金斯曾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他的履歷上是《肖申克的救贖》《銀翼殺手》這些偉大的作品。兩人之前曾合作過《007:大破天幕殺機》以及《革命之路》,他們都認為《1917》是自己從業以來最費力的一個項目。

"壓力是巨大的。有的時候你拍了七分鐘,就會有人被絆倒,或者鏡頭上沾了點泥巴,或者爆炸裝置脫落,你就不能用了。演技可能很精彩,其他一切都可能是對的,你就得重新開始。"門德斯說。

前期籌劃花費9個月

成功地創造出一鏡到底的幻覺,需要大量的規劃和完美的執行。

在開機前,劇組花了9個月的時間進行準備,測量每一個步驟。他們為每一個場景建立了模型,這些模型可以幫助他們準確地規劃演員在場景中移動時的樣子。

在主角跑過一座被摧毀的城市的場景中,照明彈是某些鏡頭的主要光源,所以劇組需要精確地計算出照明彈在空中停留的時間。他們在一個城市的迷你模型上進行了測試,用一個燈光裝置追蹤陰影移動的方向,以及光線如何穿過建築物的窗戶。

影片的每一段都必須經過精確的編排,與前一鏡頭的最後一幀和後一鏡頭的第一幀無縫銜接。由於不能有明顯的剪切,任何錯誤都意味著從頭開始。

演員可以通過反覆排練達成默契,但天氣卻不可控。電影幾乎全部在戶外進行,那些戶外場景都是用自然光拍攝。為了保證連續性,拍攝只能在陰天進行。但英國的天氣總是難以琢磨,拍攝計劃的第一天就陽光明媚,劇組不得不停工。

天氣成了攝影師在製作過程中一直擔心的問題。"每天都像在為雲層排期。"迪金斯回憶道。"我花了很多時間觀察天空,並在手機上查看天氣APP,看看雲層什麼時候可能會出現。有時雷達會顯示雲團和小雨向你走來,但當它來到我們面前時就散了。這真的很令人沮喪。"

電影表面上是在一個可以在兩個小時內穿越的區域內進行的,但真實的拍攝地點卻分散在英國各地。

影片中,一名士兵從卡車上下來,潛入運河躲避敵人的火力,然後在另一邊出現,面對德國狙擊手。實際上,這個場景跨越了800英裡。卡車在英格蘭西南部的威爾特郡,運河在蘇格蘭,狙擊手在倫敦郊外的攝影棚。

精確之中也有意外

《1917》讓觀眾切身了解到一戰前線的生活是怎樣的。

門德斯對現實主義的執著不只在於使用長鏡頭來增加真實感,也促使他決定讓兩位相對陌生的演員擔任主角。在他來看,如果讓A級演員來扮演主角,觀眾會自動認為他們會活下來,對影片的結果就不會那麼投入。

電影的放映時間近兩個小時,觀眾可能會好奇每場戲實際上到底有多長。主演查普曼透露,片中最長的一個鏡頭其實只有8分鐘左右。

"我想其中最長的一場是8分鐘?這是一個非常緊張的場景。其實我們拍完這場戲後,我一直在哭,因為太緊張了。它持續了八分鐘,就像我真的陷進去了一樣。"主角之一的查普曼說道。

另一位主角麥凱,在影片最後沿著戰壕奔跑的高潮場面令人印象深刻。儘管影片的拍攝如此精確,但仍有意外發生的空間。這段戲份並沒有完全按照計劃進行。麥凱在奔跑時撞到了兩個臨時演員,但劇組選擇保留了這一幕,因為這一幕比他們最初的劇本更能表現出戰爭的混亂。

相關焦點

  • ...最長鏡頭只有8分鐘|1917|薩姆·門德斯|007:大破天幕殺機|羅傑...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在近年的院線上,很少有像《1917》這樣在技術上驚豔的電影。整部影片利用"偽一鏡到底"的手法,看起來像是一個近兩小時的單獨連續鏡頭。《1917》根據導演山姆·門德斯的祖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歷改編。講述了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越過敵軍防線,傳遞情報的故事。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說到《1917》,還是得談談一鏡到底的藝術
    然而這些,說到底都只是《1917》戰爭場面吸睛;但《1917》真正優秀之處之處,是在於電影它極其低調沉穩的敘事,背後卻織以一張全片一鏡到底的溫柔的網,支撐住了一個小人物歷劫心境投射在大時代的戮力反戰精神。然而時至今日,善用出神入化的剪接技術常能讓觀眾看片時不受剪輯而被剪斷觀影情緒。
  • 《1917》「一鏡到底」,長鏡頭影片有多神奇?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已於2月10日落下帷幕,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一鏡到底」戰爭題材影片《1917》坐擁10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技術類大獎。71歲的攝影大師羅傑·狄金斯 也在奧斯卡的第15次提名後,憑藉《1917》的自然光和「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拿下最佳攝影,
  • 1917:深度解讀一鏡到底,演技炸裂
    在觀看1917這部電影的時候,第一次忽略了劇情,忽略了場景,忽略了人物,我唯一關注的是拍攝跟剪輯。如果忽略掉幾處有點明顯的,我認為剪輯過的地方,感覺這部電影是一個鏡頭拍完的。要是一個鏡頭拍到底的話,男主直接就可以把小金人拿回家了。全片最長的鏡頭9分鐘左右,全片有30多個剪輯點,但是用剪輯和特效覆蓋住了。這種拍攝手法就是偽一鏡到底。最先是希區柯克拍攝奪魂鎖運營的,80分鐘的影片只有10多個剪輯點也被隱藏起來了以前一個半小時電影剪輯點要在600個到1000個左右。
  • 羅傑·迪金斯二度拿下小金人,《1917》原來是「偽一鏡到底」
    15次獲提名的好萊塢傳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憑《1917》拿下最佳攝影,上一次他憑《銀翼殺手2049》已獲得一尊小金人。《1917》讓人讚不絕口的「一鏡到底」讓羅傑·迪金斯實至名歸。同時該片也拿下了最佳視覺效果獎,破碎了《復聯4》的奧斯卡夢。
  • 《1917》:「一鏡到底」的野心和魄力
    作為全國影院復工之後第一部上映的重量級新片,《1917》自8月7日開畫以來,前3日票房已經突破3300萬,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一鏡到底」是《1917》全片的最大亮點,在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中,讓人獲得了奢侈Vlog跟拍或是大成本VR遊戲的既視感。但同時,《1917》也陷入了「技術大於內容」的質疑。
  • 拋開「一鏡到底」,《1917》還有這些
    偽一鏡到底。有點常識的都知道這類影片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一鏡到底,起碼目前不可能。導演用了超乎尋常的控場調度能力拍攝了多組長鏡頭,再加上後期強大的剪輯技巧給觀眾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沉浸感。牛逼不?當然牛逼!2014年岡薩雷斯的《鳥人》同樣是119分鐘的偽一鏡到底,但其影片大多場景在室內,相較於《1917》戰場外景,難度無法相比。可以說門德斯導演把攝影、鏡頭、場景調度、剪輯等技巧做到了目前能做到的極致。這些造就了最終的一鏡到底。可除了一鏡到底呢?好像並沒有什麼真正讓人記住的點。這點後面再說。偽戰爭片。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何會成為奧斯卡的頭號種子選手,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導演門德斯的銀幕處女作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麗人》,他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那時他才剛滿34歲,而《1917》這部電影則是他的心血結晶,這個故事已經在他心裡醞釀很多年了。
  • 《1917》一鏡到底
    其實在《1917》拍攝過程,並不是真的一個鏡頭拍到底(也不可能),而是運用了巧妙的運鏡和特效,把22個鏡頭完美地拼接在了一起。所以《1917》敢用「一鏡到底」來呈現,我不禁要為大洋彼岸的薩姆·門德斯導演起立鼓掌——能有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歸功於現代電影技術的發展,但同樣要感謝是導演和劇組的不懈努力。那接下來是我個人對使用「一鏡到底」這個拍攝手法所拍攝的電影,在表現力上出現的優點和缺點的個人見解。
  • 《1917》獲得奧斯卡三好大獎,從幕後解開「一鏡到底」之謎
    「一鏡到底」的「狠話」早在電影宣傳片發布時就已經發布,所謂「一鏡到底」是指整部電影只有一個鏡頭,拍攝中沒有重複,最直觀的視覺體驗是觀眾本身和鏡頭的統一,觀眾成為主角的隨從,與上路一起完成艱巨的任務。這種操作的效果是保持代入感的連續性、時態和即時性的融合,從而為觀眾提供逼真而強大的視覺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師羅傑·迪《1917》之王確實值得「最佳攝影」獎,這項技術有多酷?讓我們從屏幕後面解開「一鏡到底」的謎團。
  • 「一鏡到底」給「奧斯卡遺珠」《1917》帶來了什麼?-虎嗅網
    《1917》到底是一部出神入化的高沉浸感電影?還是一個狡猾的RPG遊戲?今天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1917》的「偽一鏡到底」,究竟是虛擬的遊戲還是浸入式真實?自從獲10項奧斯卡提名的《1917》在中國上映以來,對影片「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的讚美和批評再次成為人們走出影院時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被給出明確的答案:當我們把對《1917》的評價同「一鏡到底」聯繫在一起時,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
  • 《1917》:浸入式戰場體驗,偽「一鏡到底」的背後
    兩位士兵被挑選去傳遞一項重要的情報,這封情報能拯救1600名英國士兵的性命,其中包括兩位男主之一的哥哥。然而問題在於,這項任務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前面是寸步難行的敵人鋒線、戰壕、焦土……而他們只有兩人,和不到24小時的時間。
  • 《1917》的「一鏡到底」:成也真實,敗也真實
    今年金球獎中,《1917》取得最佳影片被視為爆冷之舉,面對一眾強勁對手,以歷史、戰爭、「一鏡到底」這套組合成功突圍而出,亦完全擊中了筆者的口味。緊接著《1917》又在奧斯卡以10項提名而大熱,之前預測有說過,可能會憑藉此片的「一鏡到底」讓導演斬獲「最佳導演獎」。
  • 「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它,就是戰爭題材影片《1917》。8月7日,電影《1917》登陸國內院線,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周末票房3686萬元,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8.8分。和其他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大的賣點,也成為了最大的爭議。
  • 《1917》的「一鏡到底」是實力還是炫技?
    真正讓《1917》得以成功的,莫過於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顧名思義,所謂"一鏡到底"就是指電影拍攝過程中鏡頭沒有中斷,並且不通過剪輯等手段來切換場景。在觀眾群體中,《1917》也是部有爭議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網友對於《1917》採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表示肯定:
  • 談「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電影《1917》講述的是發生在一戰期間的故事,大批英國士兵駐紮在興登堡線的戰壕中,只有16歲的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接受上級任務,他們要穿過道道封鎖、穿過屍體遍布的橫野和德軍隨時的襲擊,去前線送情報。情報要在8小時內送到,送不到,1600人將全軍覆沒。最終,他們完成任務,挽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
  • 索亞斌做客《今日影評》點評《1917》「偽一鏡到底」
    8月7日,影片中國上映後取得首周末3686萬的票房成績,在各大網站中的評分也均保持在8.5分以上。作為影片最大的宣傳點所在,「一鏡到底」既是賣點、也是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是否真能令觀眾身臨其「戰」?  8月11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專業評點電影《1917》之餘,針對其中「一鏡到底」的技術應用,與廣大觀眾朋友展開深度探討。
  • 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1、什麼是「一鏡到底」?電影《1917》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戰爭電影,由夢工廠製作。
  • 「一鏡到底」的《1917》,怎麼就成了今年奧斯卡的最大失意者?
    雖然和《鳥人》一樣是偽一鏡到底,但攝影上為了完成這種視覺效果用了大量巧妙的鏡頭設計,也讓老爺子再提最佳攝影小金人。 回歸電影,《1917》本身的觀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