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紅外體溫計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嗎?

2020-12-19 騰訊網

智能紅外體溫計通過對人身體發出的熱輻射進行測量,然後測出人體的溫度。智能紅外體溫計的探頭是用來接收由人體發出的熱輻射,它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有害的輻射,大家在使用時,大可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一、智能紅外體溫計有哪些功能?

測額溫、測耳溫、測物溫是智能紅外體溫計的三種測溫模式。

智能紅外體溫計操作起來並不難,拿智能紅外體溫計的探頭,對著要測量的部位,按下按鍵就可以測出溫度了。

不過,我們在測量不同部位的時候,要切換到不同的測溫模式,比如:測耳溫,那就得切換到耳溫模式、測物溫就得切換到物溫模式。不然測量出來的溫度就會有偏差。

在不同國家使用的溫度值不一樣,在美國使用的是華氏度、在國內使用的是攝氏度、那麼做外貿的小夥伴們在給客戶講解的時候,要告知客戶記得切換溫度值。

二、智能紅外體溫計溫差和溫度標準

智能紅外體溫計不同模式的溫差和溫度標準:

0.2℃是測耳溫模式的測量溫差

1.0℃是測物溫模式的側量溫差

36℃~37.3℃是正常的測溫結果

37.3℃~38℃是低燒的測溫結果

38℃~42.3℃是高燒的測溫結果

相關焦點

  • 紅外體溫槍測體溫原理,了解一下
    好想擁有~ 要知道我家裡也常備有體溫計,但是也只是常見的金屬頭電子體溫計,想著每次放進去都冷冰冰的,實在有點難受。於是上網去搜一搜,居然全部售空,全是預售中。。。看來近期的搶手商品除了口罩之外,還有一個就是這樣的紅外體溫計了,特別是額溫槍,真是一槍難求。於是便想到幾個問題,紅外體溫計是怎麼測量的體溫的呢?
  • 了解紅外線體溫計的「一二三」
    先介紹一個物理常識:自然界中的絕大多數物質(高於絕對零度-273.15℃),都在向外界不斷的發出紅外能量。通過對這種能量的測量就可以實現讀取物質表面的溫度。這就是紅外線體溫計的工作原理。目前的工業技術水平,早已能夠實現高精度的測溫。由於多數情況下,物質無法向外界輻射其全部的紅外能量,因此儀器會根據物體的紅外輻射率(95%)進行讀數修正。
  • 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是如何測體溫的?與電視遙控器紅外有什麼關係
    手持式紅外測溫儀那麼這個紅外線測溫儀是如何實現快速檢測溫度的?它是否會有人們擔心的輻射問題?帶著這樣的疑問,下面就給大家系統全面的分析。紅外線測溫的發展兩百多年前,英國物理學家F. W.他們研究了紅外尋視系統,這個紅外尋視系統是利用光學機械系統對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掃描。這些掃描經過一系列儀器和信號的轉換,就可以顯示出目標的溫度圖像。這算的上是簡單意義上的紅外線測溫儀,只不過不能顯示出準確的溫度。
  • 紅外輻射陶瓷-低碳節能材料都應用在什麼地方?
    01什麼是紅外輻射陶瓷紅外輻射陶瓷是紅外技術的發展和傳統陶瓷業相結合而產生的應用型功能材料。02紅外輻射陶瓷材料的應用①用作節約低碳型材料在工業生產中紅外輻射陶瓷材料在節能和加熱上表現較為明顯,比如將其塗抹在工業生產中的加熱材料裡層,提升加熱裝備導熱效果的同時還能提升該設備對能源的使用效率
  • 夜光手錶有輻射嗎?對人體有害嗎?
    夜光手錶有輻射嗎?對人體有害嗎? 柏萊士今年推出了一款BR03-92 Full Lum腕錶,有表友入手了這款腕錶並在秀表堂和我們分享(【秀表堂】2019年最驚豔我的作品,柏萊士Full Lum腕錶)。
  • 天天測量體溫,你都了解每種體溫計的優缺點嗎?看看這3種
    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口罩、酒精、體溫計可以說是在「熱銷」榜上居高不下。其中,每天使用次數最多的便是體溫計,搭乘交通工具、進入辦公樓、小區、街邊小鋪、停車場,甚至連下高速也需要接受「體溫測試」,更有外賣小哥笑稱:「每次取餐都得測體溫,一天工作下來,也得測個幾十上百回吧!
  • 愛心企業向日照市東港區捐贈紅外人體測溫設備
    3月8日一早,經過技術人員連夜安裝調試,由山東士森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捐贈的智能紅外人體測溫設備在樓宇入口處安裝完畢「上崗」啟用,以「科技之力」助力東港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快速響應,雙方攜手捐贈給東港區一套大華智能紅外人體測溫設備。
  • 持續測溫不間斷——彩虹蛋蛋體溫計評測
    答案是肯定的,真的有這樣一款神奇的體溫計,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而且超級小巧,它就是今天筆者給要給大家介紹的、一款專門為寶寶打造的貼片式智能體溫計——彩虹蛋蛋電子體溫計。2希科:用專業技術讓健康更簡單▼希科:用專業技術讓健康更簡單
  • 高德紅外:紅外輻射的波長單位為um 國內外的紅外探測器晶片均為um...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1月20日訊,有投資者向高德紅外提問, 經查閱公開資料得知,公司現在產產品的製程使用的是um級,現在消費者常見的產品宣傳是nm級晶片。請問公司用這種um級工藝製程是由於哪些原因決定的?所採購的設備和使用的晶圓尺寸是否會受貿易衝突影響?
  • 「技術應用」紅外特性檢測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
    紅外監測技術在人體溫度監測機器人中的應用 2020年初新冠病毒的肆虐給我國人民生命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發熱是新冠肺炎的發病特徵之一,人體體溫的精準監測是疫情防控有力措施之一。
  • 水銀體溫計打碎了,真的會使人中毒嗎?體溫計打碎後,怎麼處理?
    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體溫計,體溫計有很多種類,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貼紙體溫計、耳溫槍等,不過家庭所用的體溫計還是水銀體溫計比較多見。水銀體溫計便宜好用,但是有個缺點,就是比較脆,甩體溫計的時候一個不小心甩出去,就會碎掉。
  • 腕錶的夜光對人體有輻射嗎?
    擁有夜光功能手錶的確是非常炫酷,但夜光對人體是否有害相信很多人就不是太了解了,有人說夜光有輻射,也有人說夜光沒有輻射,那麼夜光到底有沒有輻射呢?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有關腕錶夜光的那些事。鐳是一种放射性元素,通過某種合成後會產生一定亮度的自發光,不過這種自發光型的夜光表對人體是有害的,因為鐳是標準的輻射物和劇毒物,即便是用量很少以及玻璃鏡面的防護也會對人體產生一定危害。後來到了五十年代,全球化工以及工業研究機構開始限制鐳運用到普通領域,所以這個時期取代鐳元素的「氚」登上了歷史舞臺。
  • 原來體溫計是這樣發明的 測體溫最早用的是蛇形瓶
    現在的體溫計分為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式體溫計、多功能紅外體溫計、片式體溫計、「藥片式」內服體溫計等,運用較多比較方便的是電子式體溫計、多功能紅外體溫計。那麼,我們來回顧一下,體溫計以及溫度計的發明歷程,尤其是那需要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刻度又是怎麼規定的。
  • 超市測、小區測、單位測,頻繁紅外線測溫會傷害身體嗎?
    超市測、小區測、單位測,頻繁紅外線測溫會傷害身體嗎?最近,一條消息在朋友圈廣泛傳播,使用紅外線測溫儀檢測體溫最好測試手腕,如果紅外線測溫儀頻繁照射到眼睛會傷害眼晴視網膜,輕則會引起眼球的玻璃晶體混濁及白內障等眼病,嚴重的會產生眼底黃斑變性。如果測頸脖,因為靠近甲狀腺,使用不當也會產生不良影響。那麼,紅外線測溫儀真的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嗎?對身體健康有無影響呢?
  • 5分鐘安裝,即裝即用|高德紅外QT系列紅外人體測溫新品首發
    「常態化防疫時代,市場上更期待怎樣的紅外人體測溫新品?用戶最有發言權。好的測溫產品是滿足用戶新的需求,更應是超乎用戶的期待!今年,我們一直在傾聽用戶真實心聲,想要打造一款性能出色,高性價比,又兼具用戶使用方便、更好用的紅外人體測溫產品,最終QT誕生了,它可以滿足用戶新的需求。」
  • 水銀體溫計被摔碎,媽媽的舉動讓全家中毒:水銀怎麼處理才對呢?
    首先,家長要知道一點,吞食微量的液體汞,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中毒反應。 而體溫計裡面的汞元素含量不高,如果在室內打碎,只要及時處理乾淨,然後保持室內通風,一般是不會引起汞中毒的。 所以在遇到此類事件時,家長們不必過度恐慌。
  • 解析各種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根據紅外線的特性,紅外線被應用於多種傳感器中,比如紅外溫溼度傳感器、人體紅外探測器等等。紅外傳感器也根據發出方式和能量轉換方式分為不同的類型。下面,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不同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傳感器收集外界的紅外輻射進而聚集到紅外傳感器上。紅外傳感器通常採用熱釋電元件,這種元件在接收了紅外輻射溫度發出變化時就會向外釋放電荷,檢測處理後產生報警。這種傳感器是以探測人體輻射為目標的。所以輻射敏感元件對波長為10μm左右的紅外輻射必須非常敏感。
  • 開窗即可測量居民體溫的無人機紅外測溫技術靠譜嗎?
    開窗即可測量居民體溫的無人機紅外測溫技術靠譜嗎? 註:黑體:在熱力學中,黑體舊稱絕對黑體,是一個理想化的物體,它能夠吸收外來的全部電磁輻射,並且不會有任何的反射與透射。隨著溫度上升,黑體所輻射出來的電磁波與光線則稱做黑體輻射。在室溫下,黑體放出的基本為紅外線,但當溫度漲幅超過了百度之後,黑體開始放出可見光,根據溫度的升高過程,分別變為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當黑體變為白色的時候,它同時會放出大量的紫外線。
  • DBTWEAR智能手環,戴在手腕上的溫度、心率檢測儀
    作為恆溫動物的人類,體溫的變化對身體機能的影響會非常大。一般情況下,人腋窩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偏離正常溫度就意味著危險。高溫時,超出37.3℃是發熱,38.1~40℃是高燒,40℃ 以上則隨時會有生命危險;低溫時,36℃就需要通過發抖來增溫,35.5℃就會造成神經功能紊亂,35℃時癌細胞會繁殖旺盛,30℃則會失去所有知覺。說溫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一點也不誇張。
  • 雙語|水銀體溫計將成歷史!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
    通知指出,自2026年起,中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銷售火爆的「額溫槍」是forehead thermometer,機場、地鐵使用的「紅外測溫儀」就是infrared-enabled thermo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