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房子遊戲:70~80年代生人磨滅不了的童年記憶

2020-12-22 圓子春

70~80年代農村孩子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答案:女孩子玩跳房子(又叫跳飛機遊戲),男孩子就玩溜鐵圈。

那個年代人們生活貧窮物質相對貧乏,精神娛樂節目就非常少。父母日間在田地裡勞作,留守在家的小孩子們就三五成群在路邊自找娛樂。

當時的農村空間廣闊,我們村後就是一個綠樹成蔭的小山丘。雖然我們沒有現在的小孩子豐富的娛樂節目和網吧可去,或者人人可以擁有一部手機在玩遊戲。

但哪裡有空地,哪裡就是我們玩耍的舞臺。我們懂得在大自然中自尋樂趣,當中又是現在的小孩子所不能擁有和體驗的。

那時的我們已懂得男女授受不親要分清界線,所以我們不跟男孩子玩,平時都是各玩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說起這個跳房子遊戲,也是非常有趣的,就是看誰在遊戲中佔的房子多,多者為最終勝利者。跳房子遊戲最大的得益在於手、腦、腳的靈活運用和享受比賽的過程。

小時候沒有粉筆,我們用樹枝或瓦片在地面畫上飛機形狀的房子。房子共分8格,房頂為半圓形,每格代表一間房子。

一、建房子的步驟:

1、打「地基」:建立一個大豎形長方格,再將大方格分為3格,從底部倒上去寫上數 字1、2、3;

2、 在數字3格上再橫畫一個長方格,將方格再細分為並列2格,分別填寫數字4、 5;

3、 在4、5方格上再建立一個單小方格,填寫數字6;

4、 在6方格上再橫畫一個長方格,將方格再細分為並列2格,分別填寫數7、8;

5、 建立第8層後,房子就要封頂了,於是沿著7方格的左頂點角上用樹枝或瓦片開始畫半圓,弧線以8的右頂點角作為終點。房子就建成啦。有些地方在半圓內會書寫一個天字,代表至高無上之意。

一般我們都是3或4個女孩子一起玩兒。我們先用包、剪、錘的方式決出參與者遊戲次序,依次定出1、2、3、4。

二、跳房子遊戲規則:

1、 在所有跳房子過程中,雙腳都不能壓線,瓦片拋出房子外都判定為輸,要自動退 出本輪角逐,等待下一個輪迴。

2、 總體上要決出8間房子的歸屬,再按比賽中贏得房子最多者為勝。

3、 跳房子細則和流程:每單腳佔一格。拋入瓦片的空格必須凌空躍過,雙腳不能落 格內。且一個人必須將瓦片在一個流程內成功拋入8格後才可以獲得爭奪房子的 權利。

遊戲過程:

01、參加遊戲第1順序的女孩子,站在1格線邊,注意雙腳不能壓線,把瓦片拋入1格 內,開始跳房子。

02、細則:1、2、3格單腳跳,4、5橫並列格雙腳跳;6格單腳跳;7、8橫並列格雙 腳跳;注意這裡,不能跳入房頂,立即在7、8格內雙腳同時躍起向後轉身再往回跳。

03、重複單格跳和雙格跳的動作,直跳到2格,單腳彎腰撿起1格瓦片,凌空跳出1格外,不能壓線,過程中如果有壓線行為或者單腳彎腰撿瓦片失敗都被判為遊戲失敗,先退出第一輪角逐。

04、第1格跳完成功後,繼續將瓦片拋在第2格,重複單和雙的跳躍流程,到3格時又是重複單腳彎腰撿瓦片的動作。一定要凌空間隔著2格跳到1格才算成功哦。

05、以此類推,成功跳完第8格後,回站於1格線邊,將瓦片瞄準房頂,這裡有竅門的,瓦片在拋入房頂時以近7、8格線邊為最佳,且不能壓線。

06、繼續單雙腳跳格子的動作,直到7、8格內,立即向後跳轉雙腳落地,然後蹲下用手向後房頂內摸瓦片,摸到後立即跳出房頂外。

07、站於弧形房頂線邊,背對房子向後拋出瓦片,瓦片落到的那個格子就成為「跳房子」人的房子,並在該格子寫上她的名字。

這樣一個流程下來,第1間房就有了主人了,她就擁有這間房的權利,她是可以在這間房內雙腳落地,但是其他孩子在跳房子時就不能碰到了,如果碰到者都為失敗,要退出本輪比賽的。

如此繼續,直到8間房都有主人了,決出最多者,遊戲才算結束。

這個遊戲,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玩法,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有六格房、十格房、寬大房、圓頂房、飛機房、梅花房等。「跳房子」遊戲有單人跳、雙人輪換跳、多人的輪換跳和多人分組跳等多種形式,且沒有參加人數的限制。

智慧勝於知識—巴斯卡(法國著名的數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人類創造能力得益於本身無窮盡的智慧。感謝這些前人發明的小遊戲,讓我們的童年充滿快樂。

小時的我們在大自然的薰陶下快樂成長,在充滿鄉土氣的遊戲中無形就鍛鍊了個人心志, 無論身體素質或心理素質都比現在的孩子強多了。

所以,我建議現在的父母,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去鄉下多體驗生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有好處。

親愛的讀者,你小時候有什麼玩過的遊戲仍停留在你的記憶中的呢,歡迎留言分享吧!

歡迎關注@圓子春,願和你繼續分享大城小愛,小心情小故事,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70年代童年的記憶(玩具)
    童年的回憶前言:肆虐的疫情,阻擋著人們外出的腳步。自我的「閉關」,時間似乎變得多了許多,思緒也就變得更加厚重了。也許過了四十歲後,回憶往日,梳理舊情,就慢慢也多了起來。看著身邊的孩子戴著厚厚的眼鏡,抱著手機,一眨不眨的盯著屏幕,我的心緒就不平了,想想我的童年,那是多彩多姿,那是五光十色,那是揮不去的快樂……A彈弓 小時候,我們最常用的武器之一,因為它簡單,取材是身邊的隨處可見人字形樹杈(最好是楊樹,其次是桑樹)。
  • 童年的情感記憶,這些老照片,你還有多少印象?
    一轉眼,30多年過去了,作為一名80後,在兒童節這天,我希望用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回憶那段屬於70後80後90後的童年故事。小時候,我們會帶著玩伴,一起爬山,去尋找山裡的野味,印象很深的是,我很喜歡去山上,摘那些野生的魚腥草,拿回家之後,簡單的衝洗一下,就可以泡開水喝,那種獨特的腥味,讓人很享受。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佛山樂園,承載佛山幾代人的童年時光,即將謝幕。它在那裡,我們熟視無睹,它將離去,我們悵然若失。對於70、80、90年代的人來說,童年裡沒有迪士尼,沒有長隆歡樂世界。陪伴著童年的是一群可以上天入地飛簷走壁的小夥伴;是夏天池塘邊的榕樹上聲聲叫著的知了;是操場邊鞦韆上的隔壁班女孩;是樂園裡高低起伏的過山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標籤,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有一種回不去的青春,叫做記憶。
  • 70後也屬於老年人了,此文向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致敬!
    70後也屬於老年人了。還是一群嚮往自由的老年人。別說,生於70年代還是挺幸運的。70後童年遊戲一、摺紙飛機說到摺紙飛機,小時候三峽在線還為此挨過不少揍呢。那時候時候本子和紙都很少,記憶中一個本子好象是五分錢一個。
  • 70後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回憶
    強制性得剝奪他們的這些愛好,又覺得自己太專制也不太現實,這是一個高科技電子產品充斥生活的社會,大人況且玩手機難以控制,又何況是孩子?看到兒子寫完作業就嚷嚷著要玩會遊戲,我無法拒絕,只好和他規定時間,時間一到馬上收了手機。在無奈的同時,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怎麼就覺得我們那時候,玩得花樣多得數不過來呢!
  • 記憶抄底:最全的80年代童年玩具
    有點生鏽,有的時候上了發條還跳不起來,不過因為是鐵皮做的,所以小朋友們無論怎麼摔都摔不壞,甚至變成了我們的「出氣筒」。橡皮泥七彩的橡皮泥是兒時的另一種玩具,用來捏各種東西,動物啊、植物啊、人啊……捏我們那時可以想像的一切東西,可我那時候似乎天分不夠,從沒捏出來啥像樣的東西來。此外,我更喜歡玩平常的泥巴,泥巴的選樣也是有講究的,可不是隨便什麼泥巴就能來玩的。
  • 20童年遊戲整個70、80和90年代,都是用爪子玩的
    雖然上世紀七九十年代我們的很多遊戲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但是當你重新審視我們這個時代的遊戲,把他們與現在結合起來,也許你會找到適合你孩子的童年遊戲!讓我們一起回到我們的那個年代遊戲!第四局:榨油渣我們稱這個遊戲為熱的,特別適合在冬天玩,童年的冬天仍然很冷,當課間休息時,一群人會擠在一起叫他:擠後熱,更別說熱了!同時,現在玩這個遊戲也不是什麼大的可能會!
  • 農村70-80-90後的男人,哪個年代活的輕鬆?答案一目了然
    ,畢竟前十幾年房價市場以及經濟條件沒有那麼高的消費水平,這個年代的他們雖然幹著苦力活,最起碼人的精神思想上壓力幾乎沒有…… 80後的中間年齡段的人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 那些陪80後一起長大的童年記憶 你還記得多少?
    童年記憶:可以說這部動畫片是目前網絡上知名度最高的80年代動畫片了。如果要提80後的童年記憶,必然繞不過葫蘆兄弟。「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個瓜……」再來一遍充滿魔性的主題曲吧。他決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去一個沒有貓的地方去……機緣巧合,舒克認識了貝塔,兩隻小老鼠不打不相識,很快成為了好朋友!他們又認了一個小男孩皮皮魯。在皮皮魯的幫助下,舒克和貝塔創立了舒克貝塔航空公司,為更多的小動物們服務。童年記憶:黑白電視機裡的舒克與貝塔是正義的化身,是勇敢的使者,他們的飛機坦克似乎無所不能,讓人羨慕。主題曲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 驀然回首,童年的回憶卻在「燈火闌珊處」—獻給60年代父母的心聲
    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關於「童年」的美好記憶,保持一顆本真的童心讓生活多一份期許!我的父母是60年代出生的,他們的的童年和少年是在70年代的一元的理想主義的紅色氛圍中度過的。時至今日,60年代生人在已步入步入中老年時代,人一老就開始懷舊了,開始回望他們的的童年和少年,以及流逝的青春歲月,於是不免悵惘與感傷起來。
  • 致我們遠去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童年生活和遊戲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兒童,因為那時候的物質生活還不富裕,市面上也沒有多少兒童玩具,男孩玩具頂多就是玩具水槍和沒有裝電池不能遙控行駛或飛行的玩具汽車和玩具飛機,女孩玩具則是洋娃娃。圖:上世紀八十年代街頭的兩位少年那時候兒童的玩具很簡單,很多都是自製的,或者很簡單的玩具,像賣的簡單的玩具除了玩具水槍和玩具汽車、玩具飛機等,更多的孩子買的是玻璃彈珠;自製的玩具不少,如沙包、彈弓、跳繩、鐵圈和彈弓槍等。 圖:上世紀八十年代騎玩具車的孩子們稍大的上小學的孩子則是打桌球、看小人書,電視也有了動畫片,但是是黑白電視機播放的《大鬧天宮》、《聰明的一休》等。
  • 糖油餅製作過程、跳房子的玩法……北京畫家「土味兒」手繪八十年代
    《漫步八十年代》日前在隆福寺更讀書社舉行線下分享會。北京畫家老葛用細膩的筆觸畫出了自己滿滿的童年回憶,伴隨著他生動的講述,那些在記憶中褪色的純真年代又變得觸手可及。老葛1979年出生,從小跟著奶奶住在後海南沿兒18號的小院裡。
  • 80後專享童年記憶,粘牙糖,累並甜蜜著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童年記憶都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代表著美好、快樂、自由。而80後的童年,更是一個年代的代表時期,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每一個80後孩子的童年記憶裡都藏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沙包、彈珠、大槓自行車、黑白電視機、磁帶錄音機、跳皮筋、翻花繩等等。
  • 獨家記憶!80、90後的童年玩具你還記得幾個?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對生活的滲透,80後、90後的童年玩具已經成為了歷史。丟沙包、跳皮筋、和泥巴等遊戲成為了80、90的獨特記憶。這麼多年過去了,作為80、90年代出生的你,這些玩具還記得幾個?經典的單色像素屏幕,不像現在這麼花裡胡哨。簡單的幾個按鍵可以控制開關、難度、上下左右。要是哪個小朋友有這樣一臺遊戲機,其它小朋友都會爭相來借。幾個小朋友還可以在一起打,比試誰的積分高。雖然以俄羅斯方塊命名,但它可不只有這一個遊戲。貪吃蛇、躲賽車……幾個簡單的遊戲就能玩的不亦樂乎。
  • 80年代的回憶:你挑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
    歌曲名《機器鈴,砍菜刀》又有集體令 砍柴刀、紫金翎抗大刀 、錦雞翎 扛大刀、紫金翎 扛大刀等名稱,是中原一帶一種簡單的兒童遊戲,是70、80後以及90初兒時的經典娛樂項目。在創作者張衛的家鄉——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梁山縣以及汶上縣的流行遊戲,該兒童遊戲流行廣泛流行於河南大部和山東西、南部,遊戲大體規則是兩撥人分開手拉手站成一排,一撥人開始唱「機器鈴,砍菜刀,恁那邊嘞緊俺挑,挑誰?挑老包。老包不要你,回來槍斃你。挑XXX!」然後這個人衝向對面手拉手的人牆,如果衝開就拉一個人回自己那邊,衝不開就歸人家了。
  • 踢毽子、跳房子等遊戲回歸幼兒園 | 合肥
    來源:合肥晚報踢毽子、跳房子、撿棋子、老鷹抓小雞……這些記憶中的體育遊戲陪伴著許多人的兒童時代,它在許多人的腦海中留下了屬於童年的美好回憶。 傳統民間遊戲插上創新翅膀在許多市民童年時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踢毽子、跳房子、撿棋子的遊戲。民間遊戲具有濃厚區域文化氣息、玩法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簡便、不受人數、場地、環境限制,需要去傳承。 如何將傳統民間體育遊戲和現代化的體育生活結合在一起,是擺在合肥幼兒教育面前的一個難題。
  • 童年從此開始:80年代始終是死宅們的起源
    文/S.I.R80's,是所有宅男的源點,同時也意味著許多人的童年往事從此開始。告別了頹廢而迷幻的70年代,年輕人發現其實不必與這個世界抗爭也可以活得很好,我們有了強硬的史詩金屬、五光十色的迪斯科、讓人留連忘返的VHS租憑店以及巨大戰艦掠過星海的太空歌劇。
  • 我們-80後(童年篇)
    記憶裡基本都是關於上了小學及以後的事情,前面的可能當時還太小,只是聽父母念叨過一些!單單就我們的童年來說,我覺得80後的童年真的很幸福和快樂!我們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和科技,聯繫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但是我們的童年卻充斥著滿足。80年代,社會正在發展,生活開始變得穩定!
  • 人民網「六·一」尋找「80後」童年記憶
    後」童年記憶,你還記得他們嗎?他們是:一張泛黃的童年照,一條鮮豔的紅領巾,一把簡單的小手槍,一首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都足以讓我們在「兒童節」追憶起最純真的童年時代。每個年代的人都有自己專屬的童年記憶。「兒童節」這個詞似乎已經離80後很遙遠,長大的你是否還記得那時的歡笑與淚水,是否記得在那個還不太算富裕的年代,曾經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美好回憶的夥伴們?
  • 三代人的玩具 童年的幸福更迭
    玩具,承載著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自製的彈弓、晶瑩的彈珠、鐵皮青蛙、黑白遊戲機……說起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很多人不禁會陷入回憶,想想小時候的玩具有哪些,最鍾愛的是什麼,不同年代的人總會有不同的答案。而這些不同的玩具,也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特定符號。今天,記者帶大家來看一家祖孫三代的玩具,從他們的記憶中,尋找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