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春秋時期的美女,和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被稱為「四大美人」 ,而西施更是美人之首。說起西施,她算得上是歷史上早期的女間諜,是越王勾踐進獻給吳王夫差的,目的是讓吳王沉迷美色,以達到勾踐滅吳的目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勾踐不僅進獻了西施,而是八個女子,其中一個就是鄭旦。
當時勾踐從吳國回來之後就決意要滅掉吳國,而當時還不是巨賈的範蠡則跟勾踐說,哪個君王不愛美,想要讓吳國滅亡,不如先從君王不早朝開始,不如就用「美人計」吧,勾踐一聽,這個計謀好啊,只要讓吳王沉迷美色,那麼滅國不是遲早的事嘛,於是聽從了範蠡的建議,從越國開始招募美女,而鄭旦和西施就在其中。
當時選中的人有八個,除了記載的西施和鄭旦外,其他人已不可考證,她們八個人作為越國的使者,也是越國的間諜,除了要接受禮儀的培訓外,還有能歌善舞,用以迷惑吳王,而鄭旦不僅容貌出眾,也精通舞蹈,和西施並稱為「浣紗雙姝」。公元前473年,越國能成功滅吳,與西施和鄭旦等人的犧牲奉獻是密不可分的。
那麼,同作為為國獻身的美人,為什麼西施被稱為四大美人,名垂青史,而鄭旦卻籍籍無名呢?
我個人認為西施的話題性更多,所以造就了她是四美之一而非鄭旦。
用現在的話來說,西施的流量更大,所以更博人眼球,也就更能引人關注。大家試想一下,在春秋時期,沒有照片,沒有網絡,一個鄉村姑娘的美貌是如何能傳到一國君主的耳朵裡呢?就算當時網羅各地美人,也不會去窮鄉僻壤中找吧,可見當時西施的宣傳工作是非常到位的。而且如果沒有「美人計」的計謀,憑著西施的宣傳技術,她的後半輩子也是衣食無憂的,而「美人計」卻讓她進了吳王夫差的懷裡,成就了她傳奇的一生。
西施本人是個體弱多病的人,常年患有心絞痛,一痛就搗著心窩,西子捧心一說便不脛而走,可見上天對美人是多麼的寬容,體弱多病都能成就一種病弱美,而當時有人偏偏就不服,不就是搗著心窩說心痛嗎,這有何難,我偏要試試看,這便又衍生了出了東施效顰的典故,可憐的東施姑娘不知道,不是所有愛笑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太差,而是愛笑的漂亮女孩運氣不會差,這相當於給西施又添了一個話題。
不過關於西施的話題,流傳最廣的當屬「沉魚」話說她曾在河邊臨河自照,沒想到魚看到她美麗的容顏便沉下去了,這也是對她美貌的另一種肯定。
西施不僅生前的話題比較多,就連吳國滅亡後的去處也是撲朔迷離,有人說她和範蠡私奔了,而且範蠡後來也成了一代巨賈,有人說西施在吳國滅亡後就隨水而逝了,總之眾說紛紜,留給後人無數的遐想。
反觀鄭旦,美確實美,但是缺乏話題性,也就是缺乏人氣,就拿現在來說,貌美的人很多,但是能讓人記住的,一般都是有話題,有人氣的人,古人也是一樣,為什麼鄭旦沒有被評為「四大美人」說白了就是她沒人氣。
《曉發洱海夕次濱川》
鄭旦
天高野曠瘴煙收,風急霜繁落木秋。
箐道千盤臨戍堡,山城百雉入邊州。
諸蕃樂歲休戎馬,孤館頻年望鬥牛。
夜半角聲吹激烈,紛紛涼月照人愁。
#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