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80後群體中掀起了一波「逃離北上廣」的熱潮,當時的背景主要是受到全國房價飆升的影響,很多在一線城市奮鬥的年輕人雖然有著較高的收入,但是跟這些一線城市的房價相比還是顯得杯水車薪,高房價讓很多的年輕人絕望,在北上廣深簡直是奢望,所以很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
但是「逃離北上廣」的熱潮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當這些在一線城市打拼過的年輕人回到家鄉之後,發現不僅僅是收入的下降,更多的人已經難以適應小城市那種處處靠關係的小圈子生活,所以他們開始「逃回北上廣」。
演員李誕在定居上海後曾經說過:上海的冷漠是最大的魅力,冷漠更接近公平和文明!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關係顯得沒那麼重要,人與人之間公平競爭,只要有能力就有發展的機會,企業的制度更加透明,裙帶關係難以尋覓,大家無需去抱怨這裡的不公平,因為一線城市的環境會把不公平淘汰。
對於農村人來說,一輩子最容易改變自己或者家族命運的就是高考,但是要實現真正的逆襲,還是要選擇競爭最為激烈的地方,因為那裡有著最公平的環境,一群被央視報導過的湖南農村大學生的選擇或許可以說明這一切。
80年代出生的傅治綱是典型的湖南農村人,從大學畢業之後他就前往北京奮鬥,目前雖然不算是大富大貴,但也賺取了千萬身家,無背景、能吃苦是他的標籤,在他年少的時候,父親就一直在沿海城市打工賺錢供養孩子,母親則忙活著家裡的十幾畝稻田,還要兼顧照顧家裡的小孩。
生活在農村傅治綱不僅僅要勤奮讀書,平時還要放牛,在農忙的時候需要幫著母親種地和收割稻穀,不過跟許多的優秀農村學生一樣,傅治綱的學習成績並沒有落下,6歲開始為鄰裡寫對聯,在初中的時候還獲得過全縣作文比賽第一名,高中獲得過全市作文比賽第一名;高考結束後,順利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這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極為不易,但也實屬正常,因為農村的孩子更加努力。
大學畢業之後,一心想要出人頭地的傅治綱並沒有選擇留在家鄉的企事業單位工作,而是只身前往北京,這並不是因為他不想為建設家鄉出力,而是因為那裡的環境更加公平、機會更加豐富,為了省錢和證明自己能吃苦,他硬是選擇坐23個小時硬座。
他到了北京之後很順利得到了全國知名白酒企業的工作機會,憑藉自己吃苦耐勞的優勢,在工作2年半之後升為品牌經理, 5年晉級為市場總監,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集團高管。雖然事業上已經取得成功,但是他並沒有停止,因為他在北京看到了更大的發展機會,於是毅然放棄了百萬年薪以及集團高管的職位,開始了創業之旅。
很快傅治綱就決定要從自己熟悉的白酒行業著手,於是他推出了「粱大俠」白酒,在品質、包裝方面極力用心,希望在年輕奮鬥的人群之中推廣,之所以選擇取名為「粱大俠」,是希望「粱大俠」能成為千萬北漂、滬漂們的正能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傅治綱創建的「粱大俠」在短短2年的時間內估值已經達到5億,被稱為「南有江小白,北有粱大俠」,尤其是獲得了吳京、郭德綱、王千源、包貝爾等明星的力推,成為年輕人的首選用酒,成為白酒行業的最強的黑馬。
雖然傅治綱自己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但是他並沒有忘記建設自己的家鄉,在他畢業工作後第一年春節回家,就將自己攢下的1萬多塊全部捐給村裡修馬路,後來又首創大型公益拼車平臺,發起「春節回家互助聯盟」,吸引超過580萬遊子參與。
如今傅治綱通過「粱大俠」白酒實現人生逆襲,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北京擁有強烈的創業基因以及公平的市場環境,對於農村大學生來說,或許前往一線城市奮鬥會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