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1: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鄉村如畫 客似雲來
——渝北區脫貧攻堅攝影組走進玉峰山鎮
旱土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的番茄豐收了。許可 攝
早上7點,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玉峰山鎮旱土村建卡貧困戶陳孔秀家。樹枝上鳥兒的鳴叫劃破了村裡的寧靜,廣場上歡快的音樂響起,老人們翩翩起舞,孩子們歡快嬉戲,開啟了一天的生活。
玉峰山網紅打卡點星空夜話民宿。許可 攝
近日,記者跟隨渝北區脫貧攻堅攝影組一行走進玉峰山鎮。從旱土村委會向山上走,村子兩旁的農家樂店牌清新醒目,「爬山虎」覆蓋了建築外牆。農家樂、火鍋店、滷菜店……正值十一假期,遊客穿梭不息,每家店鋪的老闆都忙得不亦樂乎。「我們這裡環境好得很,城裡人都喜歡來耍,現在我們都吃上了旅遊飯。」梨園農莊的老闆一邊熟練地切著滷菜一邊笑著說道。
扶貧幹部幫助建卡貧困戶陳孔秀銷售土雞。龔世紅 攝
花椒雞是玉峰山的特色菜品,隨著遊客的增多,這道菜不僅讓遊客品嘗到「舌尖盛宴」,還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建卡貧困戶陳孔秀一家因病致貧,家中經濟非常拮据,入不敷出。「經過幫扶幹部的悉心幫扶引導,我家現在每年養殖500多隻雞,銷售給村裡的農家樂,收入可不少呢。」說起家裡的變化,陳孔秀難掩心中的喜悅,原來居住的土坯房整治一新;過去的泥濘路變成了瀝青道路;昔日的撂荒土地種起了經果林木。
玉峰山鄉村風貌。李文靜 攝
「哪裡敢想,一把歲數了還能住上這麼安逸的房子喲。」玉峰山鎮旱土村村民李成獻在自家院壩打理剛砍回家的蔬菜,準備拿到城裡去賣。
院壩外的果林裡,兩名工匠正在為他家新改的衛生廁所建化糞池。李成獻打開廁所門,指著裡面對記者說:「牆上都貼了瓷磚,安了水龍頭,裝了蹲便器,比原來的廁所乾淨衛生得多。」
渝北區殘聯開展貧困殘疾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技專家走入田間地頭向村民開展實操教學。
「滿意,滿意!」李成獻站在房前,被問及是否「滿意」時,笑著連說了兩個「滿意。」他激動地說:「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了實事哦。」
李成獻在旱土村生活了50多年,他對村裡的變化最有感觸。以前這裡就是一個普通的村莊,垃圾隨便扔,村裡的路也不好。「現在經過拓寬改造,山路變成了景區漫遊道,家裡也通了水電氣,房前屋後還搞起了綠化,以前從來沒想過我的家可以變得這麼漂亮。」李成獻說。
玉峰山花島湖。許可 攝
如今,這裡的山美、路暢、空氣清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回歸田園」休閒度假,他們或是漫步林間聊天,或是騎單車沿途賞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在堅決保護好玉峰山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積極整合和合理開發區域自然和人文資源,整體謀劃、立體打造集觀光遊覽、生態休閒、文化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都市風景區。」該鎮負責人表示,將依託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玉峰山4A景區建設,積極打造市民近郊遊、周末遊的目的地。
玉峰山健身步道。孔祥金 攝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