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鐵衝鄉,樹叢中的積雪仍未消融,山村寧靜而祥和。該鄉張店村的留守兒童之家,40個孩子正在安靜地聽「愛心媽媽」楊曉璐講述紅色故事。
「你們記憶中吃得最甜的食物是什麼?」「你們知道革命前輩們在戰爭年代能吃到的最甜的食物是什麼嗎?」楊曉璐是金寨縣博物館副館長,這節課上,她通過對比與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細節,講述曾經發生在大別山的紅色故事。
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縣,也是革命老區,中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元旦期間,金寨縣集中開展「把愛帶回家」千名巾幗志願者結對寒假特別行動,將關注點集中在留守兒童身上,重點開展一次集中家訪,傳播科學家教知識;開展一次紅色文化活動,傳承優良風氣;開展一次安全教育活動,培育孩子自護意識;開展一次兒童關愛活動,傳送社會關愛的「四個一」活動。
「聽了愛心媽媽講的故事後,革命先烈們捨己為人、為革命事業奉獻終身的精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們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張店小學學生胡晶麗聽了紅色家風故事後深受感動。
金寨縣鐵衝鄉張店村為全縣重點貧困村,全村共有50多名留守兒童,主要由爺爺奶奶看護,孩子們的業餘生活單調,家庭教育缺失。2019年,金寨縣婦聯爭取北京彩虹公益基金會支持,在張店小學開展航美彩虹之家公益慈善項目。該項目為留守、困境少年兒童提供關愛陪伴和素養能力提升。彩虹之家為張店村孩子們打造了漂亮的學習遊戲空間,免費培訓老師,還送來了美術、音樂、科學等活動教具器材和多媒體設備,為孩子們建立了精美的圖書室,引入了「科學小子席德」課程和音樂教室,給山區兒童提供了多元、豐富的業餘生活,創造溫馨有趣的素質教育課堂,也為孩子們建設了一個溫馨的兒童之家。
楊曉璐一直踐行傳承金寨「紅色基因」,積極參加社會宣講,把金寨縣的紅色故事講給社會各界的朋友聽,也曾多次在紅色故事講述比賽中獲獎。「把紅色故事講給孩子們聽,看到孩子的笑臉,感覺是這個冬天最溫暖的笑容。」楊曉璐告訴記者。
「今年,協會在縣婦聯的指導下,已經在長嶺等鄉鎮利用寒暑假開展多次『把愛帶回家』活動,走訪慰問了部分貧困兒童,向孩子們宣傳安全自護等知識,引導家長給孩子更多陪伴時間。」金寨縣眾善公益協會會長竇賢如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愛心媽媽,她從寒假開始,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記者了解到,2017年,眾善公益協會成立周末媽媽志願服務隊,與金寨縣仙花實驗學校孤兒班孩子結對,實施「關愛孤兒,周末陪伴」項目,堅持每周末去看望孩子,竇媽媽帶著孩子包餃子,有老師教孩子們跳一支「魔性」舞蹈……漸漸地,愛心媽媽們成為孩子最信賴和喜愛的朋友。該項目被安徽省文明辦評為省十佳學雷鋒志願服務項目。
邀請心理志願者為孩子們解答成長中的困惑,組織愛心人士為孩子們送去新年禮物,邀請非遺傳承技藝及書法志願者教孩子們剪窗花、寫春聯……連日來,金寨縣城鄉聯動,廣泛開展「把愛帶回家」千名巾幗志願者結對寒假特別行動「四個一」活動,突出「團圓」「幸福」「愛」等新年特色,通過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在返鄉回家的同時,注重與孩子交流溝通,關注孩子的思想、心理、安全等狀況,切實履行家長的監護責任;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讓廣大兒童享受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和新年祝福,內容豐富多彩,贏得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好評。
(本報記者 常河 馬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