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常識判斷考試中,文學常識是一個常考的內容,中公教育在本文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雙璧」。
一、中國文學的雙璧:《詩經》、《楚辭》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又稱為「詩三百」。《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相傳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國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後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
二、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這兩首詩歌都是敘事長詩,以其深刻的社會思想意義和極高的藝術成就,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木蘭詩》又名《木蘭辭》,是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漢代古樂府民歌傑作之一,也是現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原為民間歌曲,故事敘述漢末建安年間,講述了一個名叫劉蘭芝的女子與焦仲卿雙雙殉情而死的悲慘故事。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徵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三、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鑑》
《史記》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貫穿古今的紀傳體通史,全書130卷,約52萬餘字,記載了從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全書分為五大部分,計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所撰的《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總共1362年的歷史。
四、清代戲曲雙璧:《桃花扇》、《長生殿》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創作的傳奇(戲劇),共二卷。該劇定稿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全劇共五十齣。《長生殿》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劇本雖然譴責了唐明皇的窮奢極侈,但同時又表現了對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明皇統治的同情,還寄託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五、「古典戲曲雙壁」:《西廂記》、《牡丹亭》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名珙字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