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中國迎來史詩級勝利!
23日下午,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經貴州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審定,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
更早,11月19日國務院扶貧辦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所有脫貧人口的收入水平都已經超過脫貧標準。
從一窮二白到舉國脫貧,從8億貧困人口到14億人走向富裕,中國創造人類歷史上又一個罕見奇蹟!
中國奇蹟如何鑄就?
在正確的時代,用對了正確的方法。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在其著作《貧窮的本質》中頻繁的提到:
窮人沒有額外的錢去了解更多信息,從而失去更多更好的機會;窮人幾乎沒什麼信息來源,做選擇非常困難……
想要脫貧,最關鍵的要素在於信息。
回顧中國脫貧攻堅戰歷程,中國脫貧最終能夠取得成功,正是讓窮人們擁有了「信息權」。
早期的信息權,是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用想致富先修路的辦法。
路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才能流通起來,窮人才能擺脫信息閉塞導致的抉擇錯誤。
真實的戰爭裡,軍隊的投射能力,運輸半徑和傳遞速度,是一個國家戰鬥力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國家能否打贏現代戰爭的關鍵。
轉換下思路,脫貧其實也類似。對於物產信息的投射能力,運輸半徑和流轉速度,也決定了脫貧的進程。
致富修路式的傳統方式,確實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隨著道路輻射半徑的局限性凸顯,脫貧的效率也開始邊際遞減。
新時代,脫貧需要新辦法。
2014年是中國的4G元年,網絡的崛起,電商的興盛,給中國脫貧完成最後一公裡,提供了更多辦法。
也正是這一年,最高領導人提出要精準脫貧,2015年之後多個重要級文件提出要實施電商扶貧工程。2016年《「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進一步明確,要把電子商務納入扶貧開發工作體系。
為什麼電商扶貧如此重要?
脫貧是動態的,只有隨社會發展的變化而變化,才能不斷獲得成功,4G、5G時代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已經變成數據,變成數字信息。
換言之,新時代的「信息權」,早已跳脫單純獲得信息這個範疇,獲得信息、發出信息,讓更多人有效到接收信息,缺一不可。
對手握農產品的農戶們來說,只有電商賦能,建立完整的「信息權」,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
2020年9月27日中方編制發布了《消除絕對貧困 中國的實踐》(以下簡稱實踐),在實踐中,電商扶貧的隴南模式,被納入經典,看做是精準扶貧的模板典型。
隴南是一個讓人感動的地方,有許多值得銘記的故事在這裡發生。
張加成是隴南禮縣的一位果農,2019年之前他常常發愁,蘋果大豐收之後怎麼辦?沒有銷路,賣不出去,好蘋果只能眼睜睜爛在手裡,爛在地裡。
愁銷路的窘境直到2019年迎刃而解,那一年跟著阿里脫貧員學直播,老張懂得了用直播的方式,賣自己家的好蘋果。直播帶貨效果怎麼樣?今年國慶長假,老張和一雙兒女,三人直播上陣,7天就賣了5000多斤蘋果。
這個好結果,讓老張一家樂開了花,老張說:
以前家裡收入微薄,現在一年下來收入十多萬元,真是天壤之別。我的目標是10年靠電商掙到100萬元!
像老張這樣,靠著直播走向富足的人們,在隴南還有不少。
11月24日,隴南模式仍在繼續。
這一天, 「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 在隴南舉辦。此次活動由甘肅省政府,中國外文局,多家聯合國旗下主要涉農機構聯合主辦,他們來到隴南,深入了解隴南模式,想借鑑隴南和中國電商脫貧的模式,把電商脫貧模式推向全球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而作為隴南模式的最重要推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聚划算百億補貼平臺,在研討會前夜舉辦的直播帶貨活動:「消費扶貧新舉措 餐桌補貼再升級」,助推了甘肅等貧困地區的優秀農副產品走近消費者,讓世界近距離感受到了中國的扶貧創新實踐。
僅半個小時的直播,聚划算百億補貼便幫助國內外果農賣出天量貨品。如來自隴南禮縣的蘋果,進入聚划算百億補貼官方直播間之後,5分鐘即賣出6.5噸,直播增長爆發率2000%。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衣索比亞駐上海總領事館領事代表等國際嘉賓,也進入到聚划算百億補貼的官方直播間,共同體驗中國的消費扶貧新舉措,與主播一起學習帶貨,把中國的電商模式帶回本地!
聚划算百億補貼讓人們看到了脫貧的新希望。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表示,聚划算百億補貼的直播活動,以消費驅動助農產品網上銷售的帶貨方式,讓更多的農產品走進消費者的餐桌,阿里巴巴集團的數字減貧實踐正在走向深入。
聯合國糧農組織代理駐華代表歐敏行更是直接點讚到,聚划算百億補貼的直播帶貨,是一種創新的方式,讓消費者以實惠的價格購買到國際國內的優質農產品,以消費扶貧的實際行動助推脫貧攻堅。這樣的消費扶貧新模式,值得向全世界推廣。
只以脫貧為目的 註定不是好脫貧!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新聞,有地方農產品滯銷,賣不出去爛在地裡,而有的地方農產品稀缺,貴的要命,吃成為一種奢侈。
最高領導人一直注重糧食安全,提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主動浪費,自然不可取,可如果是被動浪費,有些時候,實屬無奈。
古典經濟學派一直認為,供需不平衡,不是問題,市場會自然調節,等著就成。現代社會的實踐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政府+企業外力介入,打通信息壁壘,加快信息傳導,幫助市場在有效時間內解決問題,農產品——時間就是生命的鮮活屬性,可能就遭大殃。
最終,農民們沒有太多收入,城市裡的寶寶們也沒法吃到物美價廉的鮮活。
聚划算百億補貼,在農民豐收節期間推出10億餐桌補貼計劃,實際是瞅準了市場的漏洞,發現了社會中被動浪費和相對稀缺的問題,建立起的一座溝通橋梁,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9月份,從五常大米到陽澄湖大閘蟹,這些優質農產品在享受到聚划算10億餐桌補貼計劃的補貼價之後,價格非常誘人。
以十月稻田的五常大米為例,5斤原產地來自黑龍江的精品大米,經過了聚划算百億補貼的10億餐桌補貼後,僅售賣19元。讓用戶用更實惠的價格享受優質產品,聚划算百億補貼助力脫貧,結果不止脫貧,更在划算。
根據商務部數據,2019年整個農產品有8.1萬億市場,這麼大一塊市場,線上銷售完成僅佔7%,比整體實物電商銷售佔比(23%)低處很多。
線上滲透率低,和農產品時效性強,耗損大,非標準化等特性關係密切。
想要撬動農產品電商,需要的能力,不只是電商,更要強大的供應鏈,強大的數位化技術。
聚划算百億補貼能夠成就隴南模式,背後是阿里巴巴供應鏈效率和效能的體現,每個阿里產地倉都是一座「農產品智能工廠」,每一個農產品都由菜鳥網絡推出農村智慧物流全力配送。
中國現在提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經濟變局之下,消費經濟是重中之重。
消費經濟能夠有效循環,需要更有效率、更新鮮的商品和消費者關係。
聚划算百億補貼,為優質農產品和消費者建立起的新聯繫,既擴大了內循環的範圍,又進一步提振了消費,其創造的乘數效應,其實更難以估量。
所以,對聚划算百億補貼等電商扶貧代表來說,脫貧,只是其中的一個良性結果,後面有更多社會價值。
持續的致富 持續的創富
這是中國給世界的寶貴經驗!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2020年年初的時候說,目前,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人口有200萬左右,有致貧風險的有300萬人左右,共500萬人左右,加上2019年底剩餘的500多萬貧困人口,實際上今年任務是1000萬人左右。
也就是說,返貧人群和初次脫貧人群之間的關係接近1:1。
貧窮的本質裡面也說,窮人脫貧,難得是持續的脫貧,持續的創富。
避免返貧,需要長期行之有效的辦法,需要長期持續的賦能,需要讓脫貧者的貧,脫而不復返。
阿里平臺5年在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促成3100億元銷售額,助力100萬農民脫貧致富。
持續的直播,持續的引流,持續的助力,會讓越來越多農民有自己的擁躉,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忠誠的消費者,從消費端入手,這是聚划算百億補貼帶來的可持續的脫貧機制。
在「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與三方合作司司長葉安平表示:「我們能看到依託直播,農民更容易讓產品與市場接軌。請允許我向甘肅省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團表示衷心感謝。此次聚划算百億補貼的直播帶貨活動彰顯了電商的巨大力量。這是中國向全球分享的經驗。」
以前修路架橋是中國給世界的脫貧經驗,今天聚划算百億補貼直播帶貨創造的數字減貧,是中國帶給世界的又一個寶貴經驗。
看到農民們洋溢在臉上,由衷的笑容,我們知道,脫貧的最後一步,心理脫貧也已經在潛移默化裡,悄悄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