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貼吧挖墳,偶見一貼:
看笑了,兄弟,這也許不是你想要的「堂堂正正的對決」,但這並非就不武士道。
說起武士道,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剖腹自盡」,因為這種不珍惜生命的行為,在影視作品中頻頻出現。
還有人認為,武士道是日本侵華的元兇,讓那場「誓死效忠天皇」的大火,在華夏大地上熊熊燃燒了14年。
武士是一個階級概念,鎌倉幕府時期,源賴朝將軍掌握實權,架空天皇,武士成為上流階級,武士道開始萌芽。
到了江戶時代,朱熹儒學,禪宗佛學,神道教,三位一體形成正統武士道。
鎌倉後,武士必須文韜武略,還要懂書法、茶道;為人克己復禮,儒雅謙和。
真正的武士,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履行責任與使命,而不是做不到就赴死。
明治維新時期,為了鞏固統治,大肆宣揚「玉碎思想」,洗腦國民效忠天皇。
同時,為了實現工業化,明治政府消滅擁有大量土地的武士階級,武士精神開始消亡。
二戰爆發,右翼軍國主義者為了達到侵略目的,一味強調「忠勇」,拋棄仁義禮誠,洗腦士兵追求殺戮。此時武士道已蕩然無存,被軍國主義取代。
但仍有很多日本人嚮往武士精神,於是我們常常能在日本藝術作品中窺探到一二。
如,奇幻風採構築的《死神》有著「守護」的內核,這正是武士道強調的責任感。
主角的名字一護,就是指「永遠守護」的意思。身處異世界的死神們,穿著武士服,佩戴外形與武士刀相似的斬魂刀。
回到開頭,有人說《死神》後期不再」「武士道」,因為在對決中耍陰招。
然真正的武士從小研習兵法,深知兵不厭詐。武士道準則,「名、忠、勇、義、禮、誠、克、仁」,沒有不能用陰謀詭計的戒律。
「勝負沒有卑鄙可言」——《海賊王》路飛
這些「君子」準則,其實都是為「名」服務的,為了名譽,「耍陰招」可以嗎?可以,「剖腹」也可以,只是不同時期,「名」有不同含義。
幕府時為家族名譽而戰,明治時為天皇出徵……信仰沒有框架,出現極端行為也就不奇怪了,這在日漫中也有所體現。
《死神》中,朽木白哉為了家族榮譽,將視如親妹妹的露琪亞送上火刑臺。
出身名門,風度翩翩的朽木白哉,儘管深愛露琪亞,仍克制自我,正是標準的武士形象。
在重要之人和家族名譽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假設他真的殺死了露琪亞,恐怕也會自殺。
《火影忍者》中,佐助的哥哥鼬神,為了木葉隱村將準備叛出的宇智波家族滅族,包括鼬自己的父母和愛人。
朽木白哉弒妹讓我大跌眼鏡,宇智波鼬滅族就真是震驚我全家。
既「忠誠」又「克制」,這很武士道。
當時的鼬忠於「火之意志」,就像被「偽武士道」洗腦的侵華日軍一樣,選擇了「大義滅親」。
《海賊王》,路飛等人成為海盜非法出海,崇尚絕對自由和「混亂善良」,言行沒有特定的標準來約束。
這就是武士道「沒有框架的信仰」,過分追求自由,一切依託於自己的價值觀,對社會卻是一種威脅。
比如,為了報恩或復仇,可以不擇手段,藐視法律道德,這種「義」讓人不寒而慄。
今天,武士和武士道作為一種符號存在藝術作品中,動漫裡的武士道不是幕府要求的,也不是明治政府規定的。
武士道並不全是對國家和君主盡忠,而是對柔弱的自己的自律,是讓自己變得更強的意志。——《銀魂》吉田松陽
大多數日漫反對極端武士道,對愚忠和自裁的榮譽觀念不屑一顧,保留真誠、勇敢、仁義這樣積極方面,並與現代主流思想相結合。
《火影忍者》鳴人,「勇」的代名詞,並貫徹「克」,嚴格自律的修煉,最終成為七代目火影。
《滑頭鬼之孫》牛鬼,為了誓死效忠的奴良組,以命抵命逼迫少主成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名偵探柯南》中,即便身處險境,也秉承仁義,毫不猶豫救下兇手的工藤新一。
「盜亦有道「,真誠懇切,凡事先考慮同伴的《海賊王》路飛。
《寶可夢》中,為了成為聯盟冠軍,「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小智。
在《死神》中勇於挑戰權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熱血少年黑崎一護。
這麼看,武士道似乎和「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俠」又是什麼?為什麼中國沒有「俠道」?
《我們離俠道究竟有多遠?》,各位少主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