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下三濫無恥對決沒有武士道精神?用日漫正解武士道

2020-09-29 我去玩遊戲社區

在貼吧挖墳,偶見一貼:



看笑了,兄弟,這也許不是你想要的「堂堂正正的對決」,但這並非就不武士道。


說起武士道,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剖腹自盡」,因為這種不珍惜生命的行為,在影視作品中頻頻出現。



還有人認為,武士道是日本侵華的元兇,讓那場「誓死效忠天皇」的大火,在華夏大地上熊熊燃燒了14年。


以上對武士道的認識都不全面。

武士是一個階級概念,鎌倉幕府時期,源賴朝將軍掌握實權,架空天皇,武士成為上流階級,武士道開始萌芽。


到了江戶時代,朱熹儒學,禪宗佛學,神道教,三位一體形成正統武士道。


鎌倉後,武士必須文韜武略,還要懂書法、茶道;為人克己復禮,儒雅謙和。



真正的武士,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履行責任與使命,而不是做不到就赴死。



明治維新時期為了鞏固統治,大肆宣揚「玉碎思想」,洗腦國民效忠天皇。


同時,為了實現工業化,明治政府消滅擁有大量土地的武士階級,武士精神開始消亡。


二戰爆發,右翼軍國主義者為了達到侵略目的,一味強調「忠勇」,拋棄仁義禮誠,洗腦士兵追求殺戮。此時武士道已蕩然無存,被軍國主義取代。



但仍有很多日本人嚮往武士精神,於是我們常常能在日本藝術作品中窺探到一二


如,奇幻風採構築的《死神》有著「守護」的內核,這正是武士道強調的責任感。


主角的名字一護,就是指「永遠守護」的意思。身處異世界的死神們,穿著武士服,佩戴外形與武士刀相似的斬魂刀。



回到開頭,有人說《死神》後期不再」「武士道」,因為在對決中耍陰招。


然真正的武士從小研習兵法,深知兵不厭詐。武士道準則,「名、忠、勇、義、禮、誠、克、仁」,沒有不能用陰謀詭計的戒律。


「勝負沒有卑鄙可言」——《海賊王》路飛


這些「君子」準則,其實都是為「名」服務的,為了名譽,「耍陰招」可以嗎?可以,「剖腹」也可以,只是不同時期,「名」有不同含義。


幕府時為家族名譽而戰,明治時為天皇出徵……信仰沒有框架,出現極端行為也就不奇怪了,這在日漫中也有所體現


為名,泯滅自我


《死神》中,朽木白哉為了家族榮譽,將視如親妹妹的露琪亞送上火刑臺


出身名門,風度翩翩的朽木白哉,儘管深愛露琪亞,仍克制自我,正是標準的武士形象。



在重要之人和家族名譽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假設他真的殺死了露琪亞,恐怕也會自殺。


為忠,六親不認


《火影忍者》中,佐助的哥哥鼬神,為了木葉隱村將準備叛出的宇智波家族滅族,包括鼬自己的父母和愛人。


朽木白哉弒妹讓我大跌眼鏡,宇智波鼬滅族就真是震驚我全家。



既「忠誠」又「克制」,這很武士道。


當時的鼬忠於「火之意志」,就像被「偽武士道」洗腦的侵華日軍一樣,選擇了「大義滅親」


將個人道義,凌駕於道德之上


《海賊王》,路飛等人成為海盜非法出海,崇尚絕對自由和「混亂善良」,言行沒有特定的標準來約束。



這就是武士道「沒有框架的信仰」,過分追求自由,一切依託於自己的價值觀,對社會卻是一種威脅。


比如,為了報恩或復仇,可以不擇手段,藐視法律道德,這種「義」讓人不寒而慄。


今天,武士和武士道作為一種符號存在藝術作品中,動漫裡的武士道不是幕府要求的,也不是明治政府規定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武士道,連作者筆下不同人物堅持的武士道也是不同的


武士道並不全是對國家和君主盡忠,而是對柔弱的自己的自律,是讓自己變得更強的意志。——《銀魂》吉田松陽


大多數日漫反對極端武士道,對愚忠和自裁的榮譽觀念不屑一顧,保留真誠、勇敢、仁義這樣積極方面,並與現代主流思想相結合。

《火影忍者》鳴人,「勇」的代名詞,並貫徹「克」,嚴格自律的修煉,最終成為七代目火影。



《滑頭鬼之孫》牛鬼,為了誓死效忠的奴良組,以命抵命逼迫少主成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名偵探柯南》中,即便身處險境,也秉承仁義,毫不猶豫救下兇手的工藤新一



「盜亦有道「,真誠懇切,凡事先考慮同伴的《海賊王》路飛



《寶可夢》中,為了成為聯盟冠軍「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小智。


《死神》中勇於挑戰權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熱血少年黑崎一護



這麼看,武士道似乎和「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俠」又是什麼?為什麼中國沒有「俠道」?


《我們離俠道究竟有多遠?》,各位少主下期見!

相關焦點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求女沒有嚴格完成切腹儀式,而是用咬舌自盡結束生命的,褻瀆了武士道精神。經查實,原來這三個武士全是求女的介錯人,在求女痛苦無比時,也不願意出手解脫求女,而是逼他用竹刀完成完整的切腹儀式(在肚子上切出完整的十字),最後痛苦無比的求女只能咬自盡。為此,半次郎分別去挑戰了這三個介錯人,並且戰勝他們,切下了他們的髮髻。對於日本武士而言,切下髮髻是件無比羞恥的事情,足以讓自己切腹以示維護武士道精神了。
  • 淺談《海賊王》中索隆貫徹的武士道精神!
    索隆作為海賊王主角路飛的第一位夥伴,自航行以來的成長與冒險都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他重視承諾,時刻尊重船長的決定,為整個團隊負責,他有自己的一套「海賊準則」,他為自己的信念,為自己貫徹的武士道精神,為了夥伴們衝鋒在前!三刀流劍士斬破塵埃,向著世界第一大劍豪的夢想前進!
  • 日本歷史上所推崇的「武士道」,究竟是個「神馬」東西
    後來由於大量的「抗日神劇」不斷充斥著咱們中國老百姓的螢屏,「日本武士道」這一俗套到不能再俗套的「濫橋段」,更是深深地紮根在每一個中國觀眾的心目之中。那您可能要問為什麼那麼多拍影視劇的導演和編劇,會對這個「槽點」樂此不疲呢?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狹隘地域下盛開的黑色薔薇: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然而在世界各國文化之中,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像是綻放在狹隘地域上的一朵黑色薔薇,武士們對尋常人所存在的「生命執著」進行了徹底的否定,認為世間的榮華富貴皆為虛幻,只有捨棄生命才能看到世間之外的「真實」。那麼何為「武士道」精神,它又是如何在日本生根發芽的呢?
  • 最後的武士道
    談到日本文化,就不能不談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真正的武士信奉:「身為武士者,與平日就重視勇氣與名譽的人為友,戰時也要求與這樣的人為敵。」這就是武士所提倡的「勇」,而「勇」表現到極致時,便近乎「仁」。尼採說:「能以敵人二自豪者,便能是敵人的成功為自己的 成功。」這無疑是對武士「勇」與「仁」的最準確的表達。
  •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椿三十郎》在敵我對峙,互相計謀博弈的緊張氣氛下,鋪墊了一層詼諧、輕鬆的氛圍,將思想探討與娛樂精神完美融合。同為武士題材的電影,相對於之前我寫過的相對嚴肅的《切腹》來說,《椿三十郎》更為輕鬆幽默。但這並不代表它就顯得淺顯庸俗,在詼諧的主旋律背後,各類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出現,在他們的身上暗含了黑澤明對於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探討。
  • 日本戰國時期的幕府時代,竟然是背叛「武士道」精神篡位奪權的?
    ,是什麼讓德川家康背棄武士道精神選擇自立門戶? 武士道精神說,要克己,因此他常常小心行事;武士道精神說要忠義,於是他常常順應時勢。這就是德川家康遵循所謂的武士道的方法——把握時機,謀取大權。 1598年9月18日,全日本的視線都集中在了一個六歲男孩的身上,他的父親叫豐臣秀吉,在當時被稱為太閤,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但卻在現在已經奄奄一息。
  • 武士道精神很難理解?說白了,除了忠,也就復仇和剖腹兩種形式
    提及日本著名的武士道精神,想必親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吧?就算不接觸日漫的朋友,恐怕也同樣聽聞過武士道的傳聞。作為日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之一,武士道在最初形成的時候,只不過是政治軍事的產物,遠沒有到達「道」的級別,和「精神」也絲毫不著邊。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因「武士道精神」,《亮劍》劇組被要求道歉,「李幼斌」霸氣回懟
    打得不錯,看到沒有,小日本鬼子也是爹娘養的,也是肉長的,子彈進去,照樣穿個窟窿!武士道怎麼樣,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想當年追劇《亮劍》,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欣賞抗戰的經典橋段;其中「李幼斌」扮演的李雲龍形象最令人印象深刻,那五大三粗平時對下屬罵罵咧咧的性格,活靈活現了一個性格豪放的軍人形象,讓觀眾對其的印象更加深刻,貼近生活也更容易讓觀眾們接受;劇中「李幼斌」的經典臺詞有很多,屬於「話糙理不糙」的那種;首段「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就是其中一句,不過這句經典的臺詞卻引發了一場跨國爭議
  • 明治維新150年︱何燕生:「武士道」是如何形成的
    《武士道》用了大量篇幅討論儒教的「義」、「勇、敢為堅忍之精神」、「仁、惻隱之心」、「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等等。新渡戶本人是一位受過洗禮的基督徒,他與同時代的其他日本知識精英基督教徒一樣,自幼受到過佛教、神道和儒教思想教育的影響。
  • 偶像產業的嘗鮮者——bushiroad(武士道)
    當時武士道的處境並不是很好,實體卡牌的銷售開始下滑,滿足不了公司進一步發展,在進軍手遊行業時武士道自己也是心懷忐忑。不過伴隨著LL的人氣上升武士道也獲益不少,這份擔憂總算是給消除了,而且LL帶來的收益已經遠超預期,在這個大蛋糕吸引下,武士道便開始思考如何在如何在這個行業整上一筆。考慮到手下就有聲優業務,武士道萌發了自己動手製作企劃的念頭。
  • 一人之下:日本忍眾向唐門下跪,這是對「武士道精神」的詆毀嗎?
    這集內容全篇聚焦在許新和董昌的戰役當中,講述他們和恰似日本神話主角的(桃太郎、金太郎、浦島太郎)的日本忍眾的對決。02.這是對「武士道精神」的違背嗎?而這在我看來,也正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關鍵所在---不過此舉難道就不是對貫穿日本民族始終的「武士道精神」的違背嗎?或者進一步說,如今許新放過了你們,那待到「金太郎」回到日本軍營後難道就不應該為自己的任務失敗而切腹自盡嗎?
  • 一人之下:日本忍眾向唐門下跪,這是對「武士道精神」的詆毀嗎?
    但俗話有云:「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當一集漫畫正式發布後,它就可能走向或許連原作者也沒有預料到的解讀方向。 而這就是我接下要詳細說到的內容---
  • 武士道到底是什麼?一起來看看武士道的進化歷程吧!
    由於不同時期對武士道的定義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把武士和武士道混在一起聊。初級階段「大化改新」後,天皇作為「半人半神」的統治者,主要負責舉行一些維護國家安全的祭祀活動。所以就這個情形,早期的日本武士會有武士道嗎?自然是沒有的。在「源平合戰」,源氏殲滅平氏並建立鎌倉幕府後,蒙古大軍踢踏著他們的馬兒兩次進攻日本。
  • 從《冥王神話》解析艾爾熙德,一個將武士道精神貫徹始終的戰士
    作者手代木史織在塑造山羊座這個人物時,衝哥一直從艾爾熙德身上感受到濃厚的武士道精神。武士建立於鎌倉幕府,他吸收儒家、佛家的思想而成,武士道精神分為兩種,一是葉隱武士道,強調名、忠、勇、死和狂;二是儒學武士道,強調義、勇、奉公、忠誠和仁。
  • 日本軍隊:武士道毒液浸染下的菊與刀
    可是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日本軍隊並沒有改變深植於其內部的殘忍本性,即使日本軍隊極盡所能地想將自己打扮成一支文明之師,但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使其顯得更加陰森可怖。就好像給一隻猿猴穿上西裝打上領帶,總是顯得那麼的彆扭噁心。
  • 以強烈的科技感演繹日本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著悠久的歷史,主宰著這個文明世界,其精髓在於不畏艱難險阻、忠於職守、精幹勇猛。 Arthur.K 品牌始於日本東京,其設計理念以近代日本工業為基點,植入匠人精神
  • 流傳甚遠的「武士道」精神風靡日本,武士是如何被教育出來的?
    當時有很多的教育機構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來向學生灌輸這種武士道的精神,還有很多的私塾進行武士的專科教育,當時這種武士學校的辦學數量可以稱為世界第一。為培養優秀的人才,武士教育在江戶時代盛行開來武士教育主要是以江戶時代統治初期幕府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文化政治政策而實行的,這種文教政策試圖用教育消除公家的勢力,也對社會起到了教育的作用。除此之外鎖國體制也對其起到了重大的影響。由於沒有外國文化的影響,日本文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