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鷗,文藝學博士。他是在日華人中少有的集書、畫、印及收藏為一身的藝術家,多才多藝,藝術造詣深厚。特別是在篆刻領域,可謂是引領在日華人篆刻藝術走向縱深的一面旗幟。
晉鷗來日29年,一把刻刀、一支毛筆,遊藝島國東西南北,刻印2萬多方,書畫作品不計其數,他說,「藝海無涯,為勤是岸,必將窮一生精力而求之。」
現在的晉鷗是日本華人文聯主席、全日本華人書法家協會主席、日本華人印社常務副社長、產經國際書展評委、北京語言大學書法篆刻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在日本有「晉鷗藝術學院」和「晉鷗藝術館」。中央電視臺華人世界頻道曾對他作專題介紹。
晉鷗說,作為中國的書畫藝術家在日本,應該承擔起向日本社會展示中國藝術的職責,「我要讓日本人覺得至今我們還是他們的老師。」
近日,MC東京記者採訪到了這位身在異國他鄉堅持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德藝雙馨的書畫篆刻藝術家——晉鷗。
藝術無止境 東渡日本海外求藝
走進晉鷗在日本的寓所,客廳正中懸掛著吳昌碩的石鼓文「鄰春山房」匾額,左側的牆上掛著吳讓之的篆書「閒居」匾額,通往書室的門牆上,掛的是尹秉綬隸書「梅柳草堂」。房間雖然不大,但卻透著古色古香。晉鷗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每天都好像在和古人對話,美的感受漸漸地融化在心裡。
晉鷗學生時代受父親啟蒙學習書藝,師從錢君匋、劉江、韓天衡、陳舜今等書畫名家,而後在桐鄉市君匋藝術院從事書畫篆刻研究工作。那時的晉鷗,在名家的指點下,書法、篆刻作品就已在全國大賽中20多次獲獎,並在上海舉辦了個人書畫篆刻展,出版了個人書畫篆刻作品集。
然而,正當晉鷗在國內書畫、篆刻界嶄露頭角之時,朋友送給了一本《日本當代書法篆刻集》,敢於創新的日本書法讓晉鷗眼前一亮。為了深入了解日本書法藝術,開闊自己的視野,晉鷗暗下決心要去日本學習書法。
1992年,34歲的晉鷗身負家鄉父老親人的厚望,帶著師友們的囑託,東渡日本,開始了艱辛的海外求學、求藝生涯。
從零開始艱難中融入日本藝術圈
到了日本,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從語言學校再到東京學藝大學,晉鷗和其他留學生一樣,一邊努力學習,一邊打工賺取學費。「記得那時,為了減少開支住在只有9平方的房子裡,為了攢學費,不得不同時打兩份工。」
然而,身在異國他鄉作為一個外國人要融入日本的藝術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邊打工一邊鑽研藝術的晉鷗,1994年在一位日本朋友的推薦下,進入了日本三越百貨刻章。
晉鷗告訴MC東京記者,「記得,當時有一位80多歲的日本老太太找到我,她帶著多年前丈夫從中國買回來的20多方印石,丈夫是中國篆刻愛好者,前幾年過世了,於是她便想把這些印石刻成章完成丈夫的心願。」這些印章並未給晉鷗帶來多少收入,但在那一刻,晉鷗第一次感受到了東渡日本的價值。
漸漸地,晉鷗的篆刻進入了日本藝術界的視線,東京學藝大學碩士畢業後,也正式開啟了職業書法篆刻家生活。「那時候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刻章,最長一天刻了16個小時。沒辦法啊,雖刻章是自己的愛好,但也是迫於生活壓力。」晉鷗笑著說。
走向卓越 日本藝術圈聲譽驟起
在晉鷗的不斷努力下,他不再為生計手提刻刀奔波於鬧市,他的作品在日本藝術圈也有了一些卓越成就。他的篆刻功底已經達到對所有的篆字瞭然於胸,刀法嫻熟,乾淨利落。在這樣紮實功底下,他的作品也是別具新意,小小方寸精巧構思、精雅絕倫,活靈活現。尤其是在印語、印面、印框的文字與圖形處理上,他繼承發揚了趙之謙、吳昌碩之路,並有新的拓展。
晉鷗借鑑了古代碑瓦、壁畫、造像。如,他的作品有融入日本浮世繪、埃及壁畫的技法風格,也有融入了畢卡索、梵谷繪畫藝術中的抽象造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劉江先生這樣評價說,「晉鷗書法,個體擅長,基礎紮實,功力深厚。篆刻作品,字法考究,章法平穩中有變化,字中見刀意,筆情墨趣,並能繼承秦漢與明清傳統,尤得趙之謙、吳昌碩的印外求印,廣收博採,融化出新境界。」
來日不到10年的時間,他作品幾乎遍及日本全國,並得到眾多日本書畫界專業人士的認可,他成了日本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百貨店畫廊等展館的新寵,他的作品在幾十家日本博物館、美術館銷售,可謂是在日本書藝篆刻界聲譽驟起。
2002年,晉鷗在日本野田市成立了「晉鷗藝術學院」,輔導日本人進行書法篆刻繪畫學習。同時,為促進中日書藝交流,推介中華篆刻技藝,晉鷗還在日本多地開設篆刻書藝學校,廣收門徒,成為日本年輕人及在日華人追捧的篆刻名師。
藝術無國界 架起日中友好的橋梁
晉鷗在學習書法篆刻的路上有人說他是「一根筋」。「沒錯,的確是這樣,因為我喜歡書法,喜歡篆刻,沒有人能阻擋我的創作熱情。一個人做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恆,一定會功夫不負有心人。」
對於如何學好書法及篆刻,晉鷗說,「我覺得學習書法一定要臨摹古代優秀的碑帖,學習篆刻一定也要臨摹秦漢古鉨、明清流派印章,這是給學習者在藝術道路上指引一個方向。」
晉鷗介紹,「在日華人藝術家大多從事書畫教育工作,在全世界能夠單單依靠書法教育生存的,大概只有中國和日本。然而,一個華人藝術家想要在日本立足,首先需要具備堅實的功底、豐富的精神內涵和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站住腳,最終得到日本主流藝術界的認可。」
晉鷗除了自己的藝術創作外,還積極參與、組織中日文化交流及和社團活動。
晉鷗藝術館成了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據地,不少日本書畫愛好者從各地慕名而來,專門向晉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晉鷗還利用自己在日本的人脈資源,接待國內各種書法代表團訪日,為他們與日本書法家交流牽線搭橋。20多年來,多種類型的大型書畫展,如日本產經國際書畫展、中日韓三國書法教育學術研討交流展、全日本華人書法家協會迎春送福書畫展等,在晉鷗的牽頭下成功在日本一屆一屆的舉辦,還協助西泠印社在日本舉辦「西泠印社赴日三大展」及《書法報》「扶桑訪帖」七十多人的訪日代表團來日交流訪問等等。同時,他積極促使有100多批日本政治、經濟、文化學者、書畫家到中國訪問及參加書畫展。
「這不僅僅是藝術的展示,更是情感交流,它慰藉了海外僑胞們濃濃的思鄉情,同時又架起日中友好的橋梁。」
藝術永恆讓更多中國名人字畫「回鄉」
在東渡日本的這些年,除了書畫篆刻外,晉鷗還有另一重要身份——收藏家。
在參觀了數以百計的日本公立、私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拜訪了數十位日本的書法家和收藏家之後,晉鷗發現很多的經典書畫作品流落在日本,他眼眶溼潤了,也就在這個時候,他暗下了決心,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讓這些中國名人字畫走上「回鄉」之路,哪怕是一件十件也行。
那些年裡,晉鷗作為日本藏家的代理人開始和中國的拍賣公司打起了交道。晉鷗想,自己雖然買不起高貴的名人書畫,但也要為文物回流出一份力。
「不過平心而論,在日本購買中國的名人字畫,一是保存得好,二是價格空間相當樂觀。」經過晉鷗熱情又誠摯的周旋,近千幅中國名人字畫先後流向上海和北京。這些名人字畫中,不乏有王鐸、黃道周、傅山、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等大家的作品。
在多年的經驗積累下,晉鷗也開始了「以藏養藏」,並慢慢以自己的學術經驗成為日本收藏界極具代表性的實力藏家。晉鷗說,他在收藏方面的成功得益於時代,但也難以忽略他多年積累下的豐富閱歷與眼光。
那幾年,晉鷗挑燈夜戰研究了幾百本中國拍賣圖和有關藝術書籍,從東京的畫廊到大阪的古董商,從年近古稀的日本收藏家到地方上瀕臨倒閉的私人美術館,從他們手上晉鷗收集了中國名人書畫數近千計,而其中什麼作品應該留下,什麼作品應該轉讓,晉鷗在一次次的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其中難免有失敗「交學費」的例子,但最終還是在他的實力功底下逐漸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在晉鷗的眼裡,收藏藝術品不僅供自己借鑑和學習,也是社會共有的精神財產。晉鷗說,「人生最多能活到一百歲,藝術品卻是永恆共有的,所以希望自己收藏的藝術品,最終都能有一個良好歸宿。」
如今,晉鷗在自己的故鄉浙江桐鄉,也開辦一個晉鷗藝術館,他想將這些年苦心尋覓的翰墨珍寶,一件一件如數地帶回到故裡。不過,由於疫情影響早已落成的藝術館推遲了開館,但晉鷗相信已經離他想要實現的願望不遠了。(MC東京記者 陳燕)
END
歡迎投稿,內容審核通過,即可免費為大家編輯成圖文。
一經採用,官網及MC東京將同時發布。
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歡迎您把「在日華人身邊人的故事」寫成簡要的文字傳至郵箱,信息請務必寫明推薦人姓名、聯繫電話,被推薦人姓名。同時,歡迎各方合作。郵箱地址:78025900@qq.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