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院線37部小片扎堆,票房最低僅80元

2020-12-14 中華網新聞

與今年國慶檔以8天創造了39.3億元的票房成績相比,內地影市11月檔的票房相對較低。在剛剛過去的11月,內地影市以18.8億元的成績低調落幕,單月大盤比去年11月(35.9億)大幅縮水48%,並創下2013年(11月票房15.4億元)以來最差的成績。

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11月上映的大片相對很少,其實給一些小片留出一定生存空間。從11月1日算起,共有57部新片上映,其中11月20日周五單日就有14部新片入市,創造了當月單日上映電影數量的峰值,除了動作片《除暴》、動畫片《海獸之子》及萬瑪才旦執導的《氣球》、批片《末日逃生》以外,其餘10部都是不知名的國產「小片」,這些影片質量差製作粗糙,自然不會有排片空間,票房佔比也微乎其微,大多都是「大盤一日遊」。據記者統計,上個月上映的37部小片,沒有一部票房突破千萬元,37部電影加在一起產出1532萬元票房,這個成績還不及《瘋狂原始人2》11月27日上映首日(1971萬元)的票房。這些電影中票房最低的一部是劇情片《我的七年》,該片只收穫80元。票房分析師羅天文告訴新京報記者,「沒有大片支撐是11月市場冷淡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小片數量雖多,但主要也只能湊數,這些電影的生存空間確實堪憂。」

影片《反毒風暴》《黑色協議》海報。

【影市】

小片扎堆,多數排片佔比小於0.1%

11月影市大片的缺席給很多小片留出了一定的生存空間,令不少中小成本電影扎堆上映。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11月一共有57部電影上映,其中小片有37部,佔新片上映總數量的64%,儘管數量龐大,但都是成本極小且質量平庸甚至低劣,除了有演員李幼斌主演的《九條命》、馮遠徵主演的故事片《應承》,大多電影的主演與導演幾乎都鮮為人知。但大明星似乎也不管用,《九條命》票房勉強破百萬元,《應承》則只有62.5萬元票房。

11月前兩周共有27部新片上映,除了《風平浪靜》以及《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等中級體量的電影以外,其餘18部電影的票房都徘徊於1萬元到10萬元之間,其中,11月13日上映的國產小片《女記者的日記》僅有4124元票房、11月17日上映的《冰球少年》票房則不足2000元。這些電影的預售票房大多僅有幾千或幾百元,票房佔比在大盤中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排片都小於0.1%,整個月的新映小片中大多都是平實風格的劇情片,如果類型上有所創新票房自然會好一點,例如動作片《馬永貞之閘北對決》講述民國初年,出身於武術世家的馬永貞幫助老百姓重獲家園的故事,以351萬元成為11月小片的「票冠」,該片在上映當日的票房佔比達4.4%。記者發現,有鮮明類型屬性的電影票房會稍微好一點點,但也有部分炮灰更是連參與感都沒有,例如記者查遍了專業統計機構公布的數據,都沒有找到11月上映《歸來是少年》、《不欺不遇》影片的票房、排片數據。

《馬永貞之閘北對決》劇照。

【院線】

11月是淡季,小片生存空間相對較大

11月20日周五當天10餘部電影同日開畫,但是,僅從這些電影的片名與演員陣容上就可以看出,片名缺乏吸引力,導演與主演等演職人員名單中耳熟能詳的名字少之又少。像這類影片一般都很少有強有力的宣發與營銷坐鎮,缺乏獨特的看點與明星助陣,同時又沒有群眾基礎,宣傳攻勢也微乎其微,並且在冷清的檔期選擇「扎堆」賭一把,往往都很難分到一杯羹,絕大多數難逃炮灰的命運。

既然這麼沒有存在感,為什麼小片會紛紛選擇在此時上映呢?

對這個問題,從事多年院線工作的院線經理李玉霖分析:「夾在國慶檔之後與賀歲檔之前的11月檔一般都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熱鬧的國慶檔才結束,火爆的賀歲檔沒來臨,11月一向都是影市淡季,以往幾年還有好萊塢進口大片的加持,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11月的影市極少有大片,這個空檔就給了很多小片營銷上的天然優勢,在這個檔期入駐,起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獲得一些生存空間。」

李玉霖表示這樣的扎堆上映並不會對大盤造成什麼影響:「小片基本上是少有觀眾知曉的影片,在院線經理排片的過程中,自然不會太考慮這類影片,同時這些電影本身就沒有宣傳噱頭,質量一般,在排片之初就是炮灰排法。熱門檔期大片雖然多,但觀眾被大片吸引進電影院的時候會同時注意到其他的一些電影,比如在10月中旬上映的《天道王》這類電影就可以從《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等國慶檔大片口裡奪食,最終獲得了2511萬元票房,就是採取的這種策略。」

【主創】

做這樣的電影大多是為了情懷

對於這些缺乏存在感,甚至都查不到相關製作發行信息的小片,記者採訪到兩部小片的導演,聽他們從創作者和片方角度講述小片一直面臨的尷尬和困境。

《天堂的張望》劇照。

相關焦點

  • 11月院線37部小片扎堆,票房最低僅80元丨業內說
    從11月1日算起,共有57部新片上映,其中11月20日周五單日就有14部新片入市,創造了當月單日上映電影數量的峰值,除了動作片《除暴》、動畫片《海獸之子》及萬瑪才旦執導的《氣球》、批片《末日逃生》以外,其餘10部都是不知名的國產「小片」,這些影片質量差製作粗糙,自然不會有排片空間,票房佔比也微乎其微,大多都是「大盤一日遊」。
  • 11月大片少小片多 空間大收入少 單片票房最低僅80元
    從11月1日算起,共有57部新片上映,其中11月20日周五單日就有14部新片入市,創造了當月單日上映電影數量的峰值,除了動作片《除暴》、動畫片《海獸之子》及萬瑪才旦執導的《氣球》、批片《末日逃生》以外,其餘10部都是不知名的國產「小片」,這些影片質量差製作粗糙,自然不會有排片空間,票房佔比也微乎其微,大多都是「大盤一日遊」。
  • 12月40多部小片扎堆與3大片爭票房,誰將是黑馬?
    2020年最後一個月,電影市場熱鬧非凡,僅僅是今天上映影片就有將近十部之多!魚多蝦少,上映首日也就李現陳立農主演的《赤狐書生》與《如果聲音不記得》收穫了2000萬餘票房;其他僅《怪物獵人》破千萬票房;《寶夢可》《隱形人》也還算稍好一點能有幾十萬的票房;像《五彩繽紛》《周而復死》……等等小片票房僅幾萬元!12月的票房並不好掙!
  • 0520-0526內地票房榜 「老片」仍霸佔市場
    《中國合伙人》以近2.1億蟬聯冠軍,累計3.1億;《鋼鐵俠3》4424萬居第二,累計7.3億;《瘋狂原始人》繼續發力,以3011萬逆勢至第三,累計約3.5億;《遺落戰境》以2647萬位列第四,累計1.4億;《致青春》累計近7.03億; 新片《聖誕玫瑰》3天僅收1348萬,表現一般,本周國產片比例達70%。
  • 11月,僅有這幾部院線片值得關注
    往常每到11月,都是各種大片扎堆的時候,在年末進行最後一次大轟炸,然後12月就要留給華語片賀歲檔了。 而今年因為特殊時期的原因,這個11月,僅有幾部院線片值得關注。 《未來的未來》 11月6日
  • 最低僅184元!看看2019票房最差的電影都有哪些
    100部電影總票房306萬 整個2019年上映的國產電影超過500部,不過據估計,仍然有80%的國產片是虧損的。去掉為數不多的頭部選手,還是有大量電影票房慘澹,別說盈利,幾乎是血本無歸了。
  • 最低只賣了184元,19年百部電影票房慘澹,電影咋會那麼慘?
    根據新京報1月19日的報導,據記者統計,剛剛過去的2019年,雖然全年總票房達到642.6億元,但票房最低的100部國產片總票房僅有380萬元,最低影片的票房僅184元;票房均低於100萬元的引進片15部,總票房976.3萬元,最低影片的票房僅21萬元。
  • 2020中國電影總票房200多億 今年一月將有37部影片集中上映
    同時,記者查閱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賀歲檔總票房達到41.6億。而2021年1月將有37部新片接踵而來,既有《獵狐行動》《緝魂》等犯罪動作片,也有聚焦戰疫故事的《武漢日夜》,還有動畫電影《許願神龍》《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等等,電影市場競爭激烈,十分火爆。
  • 2020中國電影總票房200多億,今年一月將有37部影片集中上映
    而2021年1月將有37部新片接踵而來,既有《獵狐行動》《緝魂》等犯罪動作片,也有聚焦戰疫故事的《武漢日夜》,還有動畫電影《許願神龍》《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等等,電影市場競爭激烈,十分火爆。2020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達204.17億優質國產片貢獻超8成1月1日,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20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達204.17億,約合31億美元,超過北美成為全球第一票房市場。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170.93億元,佔總票房的83.72%。城市院線觀影人次5.48億,全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531部,影片總產量為650部。
  • 11月電影大盤日漸低迷,重映片從當前電影市場消失
    2773萬、2651萬、2500萬……這是11月16日至18日,連續3天內地電影市場單日票房數據。進入11月,冬天還未正式到來,影市卻跌到了一個「冰點」。電影市場是因為沒有新片上映導致票房低迷的嗎?結果顯然不是。
  • 19部電影扎堆登陸院線,12月影迷很忙
    8部進口片來自日美法俄縱覽12月的國內影院排期表,約有19部主流影片登陸院線,其中進口影片8部:首先是4日上映的好萊塢動作奇幻大片《怪物獵人》和懸疑恐怖片《隱形人》;日本經典動畫劇場版《寶可夢:超夢的逆襲進化》和《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以及由法國拍攝、同樣改編自日本經典漫畫的《城市獵人》真人版,分別將於4日和11日與中國觀眾見面。
  • 大片扎堆來襲,12月電影一定是打了雞血!
    11月的院線電影並沒有驚喜,電影市場也較為低迷,但12月完全不一樣,大片扎堆來襲,而且還有久違的好萊塢大片。目前,共計有28部電影定檔12月上映,一看片單就讓人興奮,完全是打了雞血的節奏。《隱形人》於今年2月底在北美上映,受疫情影響,沒能徹底引爆票房,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票房收入1.3億美元。
  • 2019年國產電影票房最低TOP100出爐:最高8萬,最低僅182元
    所謂「炮灰」,即票房成績不理想的電影。在2019年國產院線電影市場票房最低的100部電影中,其市場成績便從182元到8.53萬不等,甚至都沒過10萬。總票房306萬,在全年超600億的市場總票房中更是九牛一毛。
  • 小成本「網大」劇組扎堆橫店,「分帳」能帶動影視市場復甦嗎?
    原標題:小成本「網大」劇組扎堆橫店,「分帳」能帶動影視市場復甦嗎? 上半年疫情期間,網絡電影票房分帳成績不錯,讓很多人以為網大市場進入春天。據愛奇藝電影與貓眼專業版聯合發布的網絡電影分帳票房數據顯示,截至5月初,一共有25部電影分帳票房過千萬,排名第一的《奇門遁甲》分帳票房超過5300萬元。越來越多網劇也開始試水分帳模式,《花間提壺方大廚》《絕世千金》都有幾千萬元分帳成績,《人間煙火花小廚》分帳票房高達1億元。
  • 11月國內院線缺大片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與10月國慶檔的火爆相比,11月國內電影票房有些冷清:「雙11」當日票房僅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11月2日至8日的首周票房更是跌破4億元,創下復工以來12周的新低。10月23日上映的《金剛川》幾乎蟬聯整個月的單日票房冠軍,直到本周才被新上映的警匪片《除暴》趕超。此外像《風平浪靜》《熱血合唱團》等新片票房均未破億,文藝片《氣·球》更是遭冷遇。整個11月缺乏大片帶動,這或許是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
  • 全國507家首個周末票房僅7萬元又有院線影片試水網絡首播
    在停業近60天後,全國500多家影院迎來了復工營業後的第一個周末,3月21日(上周六),全國影城票房收入3.1萬元。據統計,上周日(3月22日)全國電影總排片約415場,較前日減少7場。3月23日,貓眼娛樂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票房數據顯示,3月22日,全國影城票房收入4.14萬元。
  • 上映43部,總票房不到9億,虧損超80%,2020年的批片生意還好做嗎
    僅1部票房過億,22部票房不足1000萬,總票房8.9億。這就是今年內地影市共計43部買斷批片截止到現在交出的成績單。好的批片生意,總是讓人眼饞。而那些票房在2000萬以上的影片,也不一定就是盈利的,不少影片的買斷費用高昂,遠遠不止30萬美元。並且部分批片,尤其是日本批片,內地片方最終拿到的票房分帳款,還要再和日本片方進行分帳,種種現狀也導致部分頗受關注的批片總票房要達到5000萬甚至破億才能夠收回成本。粗略估計,今年批片虧損率已經超過80%。
  • 春節檔七部電影全部撤檔!原本預期70億票房 對全年票房影響不可估量
    1月23日,包括《唐人街探案3》、《囧媽》、《姜子牙》、《奪冠》、《緊急救援》、《急先鋒》、《熊出沒》在內七部電影宣布撤出春節檔。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1月初,多家券商對於今年春節檔整體票房大多給予70億元左右的票房預期。但隨著近期疫情影響的進一步擴展,相關影片撤檔無疑對全年的票房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 12月影片扎堆上映 觀影高潮能否再現?
    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唐小堞 日前,春節檔電影《緊急救援》宣布提檔至12月18日上映,與國內觀眾提前見面。與11月平淡的電影市場不同的是,今年的最後一個月將迎來影片的扎堆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