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全球黃金ETF連續11個月出現淨流入,追平始於2006年4月的連續月度正增長的歷史紀錄。今年前10個月1,022噸(571億美元)的淨流入令全球黃金ETF的總規模再度創下紀錄新高,達3,899噸(2,350億美元)。
正如宏觀經濟學的創立者凱恩斯曾說,「黃金作為最後的衛兵和緊急需求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它更好的東西可以替代。」由於美國經濟不確定性風險不斷增加,以及美聯儲或將開啟新一輪放水周期,導致美元實際「含金量」將面臨進一步減少,美元地位也正面臨大打折扣。因此,黃金則水到渠成地綻放出比美元更奪目的光芒。
BWC中文網國際財經觀察團注意到,過去兩年間,全球央行也空前地大幅增加黃金儲備。與此同時,2019年共有15個國家的央行增加了至少1噸的黃金儲備,突顯出黃金購買國家的範圍在擴大。2019年全年,全球央行的黃金淨購買量達650.3噸,這與2018年的數據基本持平,連續創下1971年尼克森單方面宣布廢除布雷頓森林體系金本位,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全球央行買入黃金最多的水平,全球央行已經連續10年成為黃金淨買家。無獨有偶,全球央行關於黃金的價值認同,又有了最新進展。
前不久,德國、法國、義大利這三個歐洲國家的央行做出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德國央行行長認為,黃金是「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的基石」。法國央行表示,黃金是「價值的終極存儲」。義大利央行表示,黃金是對抗逆境的絕佳避險工具……在黃金中佔據大頭寸的另一個很好的理由是可以防止高通脹,因為黃金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其價值。
分析認為,德法意三國以及歐洲多國或已為恢復金本位,並用金本位替代美元匯兌本位做好了充分準備。要知道上述三國一直宣布從美聯儲等海外金庫中運回或計劃運回自己的黃金。並且,這三個國家的國家儲備僅次於美國,德國是全球第二大黃金儲備國,在德國的外匯儲備中,黃金儲備佔比約70%,目前,德國黃金儲備增至1.0834億盎司(約3370噸)。義大利擁有2,534噸黃金儲備,位列全球第三,意黃金儲備的金額佔該國外匯儲備的近70%。法國則擁有2,518噸黃金,約佔法國外匯儲備的60%。
讀者朋友們知道,自上世紀4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歷史原因,在美國的紐約儲備銀行金庫存放著全球約7000噸黃金。這也美國經濟通過掌控全世界大量黃金儲備,而維護美元既定地位的主要方法之一。截至目前,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在內,還有俄羅斯、委內瑞拉、波蘭、土耳其、荷蘭、比利時、瑞士、匈牙利、奧地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全球至少14國已宣布運回和計劃運回此前寄存在美聯儲等海外金庫中的黃金。
與全球央行大幅增加黃金儲備相伴的一個現象是,象徵美元核心資產的美債自2018年以來,一直持續陷入被拋售潮。自2018年以來,全球約25個央行在不同月份大幅拋售了美債。據美國財政部上月中旬公布的最新一期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美債數據延後兩個月慣例),截至8月,全球央行已經在過去的25個月中第23個月淨減持美債,總出售額近10285億,這也是全球央行拋美債量的創紀錄水平。這意味著,擁有敏銳投資嗅覺的全球央行早已提前大幅拋售了美債。
而在這一過程中,許多貨幣當局將大幅拋售美債的資金,用於持續囤積黃金儲備,這幾乎成為用黃金替代美債這一美元資產的常規邏輯。以俄羅斯為例,近年俄羅斯已累計拋售了較最高點約95%的美國國債,與此同時,俄羅斯在過去多月,多次成為全球最大黃金買家。俄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其黃金儲備已達到該國外匯儲備的約20%,是本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俄羅斯對黃金儲備的重視也正與日俱增。數周前,俄財長曾表示,俄羅斯的黃金和外匯儲備若被查沒,哪怕是有這樣的想法存在,都會被視作金融恐怖主義和「金融宣戰」。這就意味著,俄已公開表示,美國到任何時候都無權拒絕俄查看或運回黃金,美聯儲不要阻止運黃金。俄媒RT分析稱,即使美聯儲存在挪用部分黃金的可能,最終也都須如數奉還,因為美聯儲需要為美元最終的信用底線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全球黃金市場或還發生了另一件更意外的事。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g三周前報導,自從沒有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世界黃金協會報告一些收購數據以來,數千噸黃金或已流入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8月減持54億美債,這是自5月以來的連續第三個月拋售,而在此之前的23個月內,中國已經共減持了約1500億美元的美債,所持美債倉位量降至2017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說,中國已經開始連續減持美債。
事情的另一面,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國債被納入摩根大通和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預期此將吸引約1.2萬億美元資金在未來五年流入中國債市,高盛分析師進一步稱,這其中有2500億美元可能來自全球央行。此外,9月富時羅素宣布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國際國債指數,渣打銀行表示,預計到2021年將有更大規模的資金流入,總計約在2萬億元。
而瑞銀兩個月前就分析表示,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市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為,中國GDP佔全球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是,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持有比例實際上相較GDP比重而言並不高,另外,中國資產在MSCI全球指數裡的佔比只有4%,這意味著,未來國際投資者在人民幣資產市場的投資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上述跡象表明,在全球越來越多央行用黃金等非美元貨幣替代美元和美債,並運回黃金的同時,數千噸黃金和2萬億美元或流入中國。這或也成為全球資金的一個風向。
在商品大王、億萬富翁投資人吉姆.羅傑斯看來,美元和美債的主動權並不掌控在美聯儲手中,而是掌握在大買家手中。受膨脹美元和龐大美國國債的拖累,(截至11月9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高達約27.2萬億美元,如上圖),為史上最高水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