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及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平區民政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關注與有力領導下,以多年開展老年助餐工作為基礎,以解決高齡、失能等老年人「吃飯難」問題為重點,以建設老人家食堂、社區助餐點為依託,持續創新舉措、優化服務,積極探索有和平區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務運營模式,不斷擴大受益老年人群,截至目前,共建成9家一級老人家食堂,64個二級社區助餐點,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老人家食堂全覆蓋。
一、摸準老人需求,優化助餐服務模式
目前,和平區各街道現已建立一級老人家食堂9家,其中養老機構開辦4家,社會組織開辦2家,企業開辦1家,社會餐飲企業開辦2家,形成了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多方參與的老年助餐服務格局,使老年人擁有更多就餐選擇。
(一)鼓勵養老機構食堂開辦老人家食堂
從2014年開始,和平區鶴壽養老院、長壽老人院、勁松護養院等4家養老機構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配送餐服務,一直堅持至今。2019年老年助餐工作開展後,結合老人家食堂的建設標準、食品衛生和消防安全的相關要求,和平區對現有養老機構資源逐一進行分析研判,對符合開辦條件的養老機構食堂進行了提升和改造,在保證院內老年人正常供餐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老年助餐服務範圍。
養老機構開辦老人家食堂的特點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餐食質量有保障。和平區養老機構大多開辦多年,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區民政局嚴格做好養老機構食品安全監督指導工作,聯合市場監管部門不定期對養老機構食堂進行聯合檢查,切實做到食品安全有保障;二是餐食口味受歡迎。養老機構食堂因為承擔著院內入住老人餐食供應,無論從餐食的鬆軟度、口味和營養搭配上都比較符合老年人的要求,能滿足老年人每日營養攝入量;三是餐食價格有優勢。養老機構依託內部食堂開辦老人家食堂,不以盈利為目的,只是為了解決老人吃飯問題,價格上有一定優勢,因此養老機構開辦老人家食堂無論在飯菜質量、營養搭配還是餐品價格等方面都符合老年人需求、受到老年人的歡迎。但由於和平區養老機構大多開辦年代久遠,食堂操作間普遍較小,限於自身條件,只能滿足部分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此外,養老機構食堂大多設在養老機構內部,堂食麵積有限,非入住老人不能進院就餐,只能採取提前分裝到盒、送餐入戶和老人現場取餐等方式,不能滿足老年人堂食的需求。
(二)引進社會化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
和平區南市街老人家食堂是和平區唯一一家由企業自主投資開辦的老人家食堂,利用社區閒置的300平米房屋,引進專業社會化運營企業開辦社區老人家食堂,解決周邊社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
企業社會化開辦老人家食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硬體設施齊全。食堂規模大,操作間設備齊全,食堂環境較好,人員投入多,可以提供堂食、現場打餐、入戶送餐等多種就餐形式;二是提供個性化點餐服務。在統一提供固定套餐的基礎上,創新提供個性點餐服務,老人可以提前一天與食堂溝通需要的菜品,第二天由食堂為老人單獨提供小灶炒菜,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三是服務覆蓋面廣。南市街老人家食堂全天營業,提供早、中、晚三餐,在滿足轄區老人用餐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為轄區群眾和周邊企事業單位職工提供服務。這種運營模式,不僅可以滿足老人和社會的用餐需求,還為企業開辦的老人家食堂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但社會化運營老人家食堂由於兼顧社會大眾口味,在針對老年人的飲食口感、飲食習慣、營養搭配等方面,還不能很好滿足老人的需求,而且由於考慮運營成本,在價格上不具備優勢,以送餐上門為例,餐食加餐盒加配送費,每餐的價格達到18元,增加了老人的經濟負擔。
(三)支持社會餐飲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
和平區共有2家社會餐飲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為勸業場街、新興街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其中幸福美好家園老人家食堂已覆蓋勸業場街、新興街多個社區二級點位。
在運營過程中,社會餐飲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的特點得到進一步突顯:一是餐食品質有保障。和平區引進的2家社會餐飲企業為大型餐飲企業,日常主要為各大醫院、中小學提供營養餐食集中配送,擁有規模較大的中央廚房,可以保障餐食品質和衛生標準;二是餐食供應有保障。中央食堂開辦老人家食堂,出餐速度快、出餐數量多,每日準時由中央廚房派專車送到各社區二級助餐點,保證社區老年人第一時間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三是投資成本少,易操作。中央廚房開辦老人家食堂原有設備齊全,不額外佔用資源,人工成本少,服務輻射面廣,價格也比較親民。但中央食堂多數採取統一製作、集中配送的方式,在菜品口味、軟爛度等方面與養老機構食堂老年食堂的菜品相比,尚有欠缺;食譜提前一星期制定,目前還不能提供個性化點餐服務。
(四)引導社會組織依託日間照料中心開辦老人家食堂
和平區共有2家社會組織開辦的老人家食堂,依託區內政府興辦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小白樓街承德道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新興街興河裡日間照料中心,主要為小白樓街、新興街轄區內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社會組織依託日間照料中心開辦老人家食堂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精準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在食堂運營過程中,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的專業優勢,開辦規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操作間設備齊全,食堂環境較好,可以提供堂食、現場打餐、入戶送餐多種形式,部分社會組織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除統一套餐以外的個性點餐服務;二是提升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使用率。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通過為老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助餐服務和延伸服務,讓老人從家中走進了社區,為老人提供了人際交流的平臺,增加了日間照料中心的人氣和知曉度,進一步提升了使用率,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深受老人的歡迎。但是由於社會組織開辦老人家食堂缺乏專業餐飲企業的規模、專業性和運營能力,存在前期投入大、資金回籠慢、收益少等難題,要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加助餐的老人數量等方式才能逐步破解。
二、轉思路出實招,破解老年助餐工作難題
(一)大力加強統籌協調,破解老人家食堂建設難題
在和平區現有9家老人家食堂的基礎上,結合今後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對新建成的養老機構和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統一要求開辦老人家食堂,為周邊老人開展助餐服務,解決更多老年人的吃飯問題。利用閒置用房、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擴大養老機構食堂面積,實現養老機構食堂與配餐食堂區分建設。積極引進具有一定規模、知名度、有養老服務經驗的品牌提供助餐服務,形成社會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格局。充分發揮64個二級社區助餐點就近提供服務的作用、鼓勵物業公司依託小區資源專門開闢老年人助餐點,為小區內老人提供助餐服務。
(二)主動對接多方資源,破解送餐能力不足難題
由於老年人助餐服務利潤微薄,加之目前用人成本和快遞送餐費用較高,助餐機構承擔不了過高的送餐費用,只能由現有員工承擔送餐任務。隨著享受送餐服務的老人越來越多,助餐網點的全覆蓋,配送餐能力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區民政局積極謀劃、多方協調,採取了多項措施主動推進問題解決:一是以政府補貼形式,鼓勵助餐機構與物流企業和送餐快遞網站等企業對接磋商,承接助餐機構的送餐服務,解決助餐機構配送餐能力不足的問題,推動老年人助餐工作深入開展。二是充分發揮基層社區黨組織作用,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依託社區二級助餐點,發動為老服務組織、社區志願者、社區在職黨員、社區保潔隊員等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到老年助餐服務中,為行動不便、需要照顧的獨居、空巢、高齡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三、完善工作體系,提升助餐服務水平
(一)建立老年助餐服務準入退出機制
建立績效考評機制,對老人家食堂和社區助餐點就餐環境衛生、人員管理、服務質量、老人滿意度等情況定期進行評估考核,並將評估結果作為獎懲和退出機制的重要依據,在全區形成優勝劣態、良性競爭的老人家食堂運營機制,推動老年人助餐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加大對社區二級助餐點建設管理工作
對日間照料中心、社區二級助餐服務點現有條件加以改善,具備條件後將日間照料、老年助餐資源加以整合,鼓勵老年人走出家門,前往助餐點現場就餐或取餐,讓助餐點不僅成為老年人就餐的地方,更能成為一個結交朋友、交談傾訴、放鬆休閒的場所。
(三)持續優化助餐服務模式
積極引導規模較大、信譽良好的社會餐飲企業投資興建老人家食堂,鼓勵老人家食堂運營企業實行「連鎖化」運營模式,突破原有統一規格、統一菜式的套餐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點餐服務,充分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口味要求和營養需求。加大老年助餐平臺及手機助餐APP的宣傳普及力度,讓老年人通過信息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地申請老年助餐補貼,輕鬆完成每日的就餐消費。
來源:和平區民政局
值班編輯:於俊如 責任編輯:張雪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