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區建成9家一級老人家食堂64個二級社區助餐點實現老年助餐...

2020-12-10 公益時報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及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平區民政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關注與有力領導下,以多年開展老年助餐工作為基礎,以解決高齡、失能等老年人「吃飯難」問題為重點,以建設老人家食堂、社區助餐點為依託,持續創新舉措、優化服務,積極探索有和平區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務運營模式,不斷擴大受益老年人群,截至目前,共建成9家一級老人家食堂,64個二級社區助餐點,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老人家食堂全覆蓋。

一、摸準老人需求,優化助餐服務模式

目前,和平區各街道現已建立一級老人家食堂9家,其中養老機構開辦4家,社會組織開辦2家,企業開辦1家,社會餐飲企業開辦2家,形成了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多方參與的老年助餐服務格局,使老年人擁有更多就餐選擇。

(一)鼓勵養老機構食堂開辦老人家食堂

從2014年開始,和平區鶴壽養老院、長壽老人院、勁松護養院等4家養老機構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配送餐服務,一直堅持至今。2019年老年助餐工作開展後,結合老人家食堂的建設標準、食品衛生和消防安全的相關要求,和平區對現有養老機構資源逐一進行分析研判,對符合開辦條件的養老機構食堂進行了提升和改造,在保證院內老年人正常供餐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老年助餐服務範圍。

養老機構開辦老人家食堂的特點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餐食質量有保障。和平區養老機構大多開辦多年,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區民政局嚴格做好養老機構食品安全監督指導工作,聯合市場監管部門不定期對養老機構食堂進行聯合檢查,切實做到食品安全有保障;二是餐食口味受歡迎。養老機構食堂因為承擔著院內入住老人餐食供應,無論從餐食的鬆軟度、口味和營養搭配上都比較符合老年人的要求,能滿足老年人每日營養攝入量;三是餐食價格有優勢。養老機構依託內部食堂開辦老人家食堂,不以盈利為目的,只是為了解決老人吃飯問題,價格上有一定優勢,因此養老機構開辦老人家食堂無論在飯菜質量、營養搭配還是餐品價格等方面都符合老年人需求、受到老年人的歡迎。但由於和平區養老機構大多開辦年代久遠,食堂操作間普遍較小,限於自身條件,只能滿足部分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此外,養老機構食堂大多設在養老機構內部,堂食麵積有限,非入住老人不能進院就餐,只能採取提前分裝到盒、送餐入戶和老人現場取餐等方式,不能滿足老年人堂食的需求。

(二)引進社會化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

和平區南市街老人家食堂是和平區唯一一家由企業自主投資開辦的老人家食堂,利用社區閒置的300平米房屋,引進專業社會化運營企業開辦社區老人家食堂,解決周邊社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

企業社會化開辦老人家食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硬體設施齊全。食堂規模大,操作間設備齊全,食堂環境較好,人員投入多,可以提供堂食、現場打餐、入戶送餐等多種就餐形式;二是提供個性化點餐服務。在統一提供固定套餐的基礎上,創新提供個性點餐服務,老人可以提前一天與食堂溝通需要的菜品,第二天由食堂為老人單獨提供小灶炒菜,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三是服務覆蓋面廣。南市街老人家食堂全天營業,提供早、中、晚三餐,在滿足轄區老人用餐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為轄區群眾和周邊企事業單位職工提供服務。這種運營模式,不僅可以滿足老人和社會的用餐需求,還為企業開辦的老人家食堂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但社會化運營老人家食堂由於兼顧社會大眾口味,在針對老年人的飲食口感、飲食習慣、營養搭配等方面,還不能很好滿足老人的需求,而且由於考慮運營成本,在價格上不具備優勢,以送餐上門為例,餐食加餐盒加配送費,每餐的價格達到18元,增加了老人的經濟負擔。

(三)支持社會餐飲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

和平區共有2家社會餐飲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為勸業場街、新興街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其中幸福美好家園老人家食堂已覆蓋勸業場街、新興街多個社區二級點位。

在運營過程中,社會餐飲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的特點得到進一步突顯:一是餐食品質有保障。和平區引進的2家社會餐飲企業為大型餐飲企業,日常主要為各大醫院、中小學提供營養餐食集中配送,擁有規模較大的中央廚房,可以保障餐食品質和衛生標準;二是餐食供應有保障。中央食堂開辦老人家食堂,出餐速度快、出餐數量多,每日準時由中央廚房派專車送到各社區二級助餐點,保證社區老年人第一時間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三是投資成本少,易操作。中央廚房開辦老人家食堂原有設備齊全,不額外佔用資源,人工成本少,服務輻射面廣,價格也比較親民。但中央食堂多數採取統一製作、集中配送的方式,在菜品口味、軟爛度等方面與養老機構食堂老年食堂的菜品相比,尚有欠缺;食譜提前一星期制定,目前還不能提供個性化點餐服務。

 (四)引導社會組織依託日間照料中心開辦老人家食堂

和平區共有2家社會組織開辦的老人家食堂,依託區內政府興辦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小白樓街承德道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新興街興河裡日間照料中心,主要為小白樓街、新興街轄區內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社會組織依託日間照料中心開辦老人家食堂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精準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在食堂運營過程中,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的專業優勢,開辦規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操作間設備齊全,食堂環境較好,可以提供堂食、現場打餐、入戶送餐多種形式,部分社會組織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除統一套餐以外的個性點餐服務;二是提升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使用率。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通過為老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助餐服務和延伸服務,讓老人從家中走進了社區,為老人提供了人際交流的平臺,增加了日間照料中心的人氣和知曉度,進一步提升了使用率,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深受老人的歡迎。但是由於社會組織開辦老人家食堂缺乏專業餐飲企業的規模、專業性和運營能力,存在前期投入大、資金回籠慢、收益少等難題,要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加助餐的老人數量等方式才能逐步破解。

二、轉思路出實招,破解老年助餐工作難題

(一)大力加強統籌協調,破解老人家食堂建設難題

在和平區現有9家老人家食堂的基礎上,結合今後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對新建成的養老機構和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統一要求開辦老人家食堂,為周邊老人開展助餐服務,解決更多老年人的吃飯問題。利用閒置用房、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擴大養老機構食堂面積,實現養老機構食堂與配餐食堂區分建設。積極引進具有一定規模、知名度、有養老服務經驗的品牌提供助餐服務,形成社會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格局。充分發揮64個二級社區助餐點就近提供服務的作用、鼓勵物業公司依託小區資源專門開闢老年人助餐點,為小區內老人提供助餐服務。

 (二)主動對接多方資源,破解送餐能力不足難題

由於老年人助餐服務利潤微薄,加之目前用人成本和快遞送餐費用較高,助餐機構承擔不了過高的送餐費用,只能由現有員工承擔送餐任務。隨著享受送餐服務的老人越來越多,助餐網點的全覆蓋,配送餐能力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區民政局積極謀劃、多方協調,採取了多項措施主動推進問題解決:一是以政府補貼形式,鼓勵助餐機構與物流企業和送餐快遞網站等企業對接磋商,承接助餐機構的送餐服務,解決助餐機構配送餐能力不足的問題,推動老年人助餐工作深入開展。二是充分發揮基層社區黨組織作用,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依託社區二級助餐點,發動為老服務組織、社區志願者、社區在職黨員、社區保潔隊員等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到老年助餐服務中,為行動不便、需要照顧的獨居、空巢、高齡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三、完善工作體系,提升助餐服務水平

(一)建立老年助餐服務準入退出機制

建立績效考評機制,對老人家食堂和社區助餐點就餐環境衛生、人員管理、服務質量、老人滿意度等情況定期進行評估考核,並將評估結果作為獎懲和退出機制的重要依據,在全區形成優勝劣態、良性競爭的老人家食堂運營機制,推動老年人助餐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加大對社區二級助餐點建設管理工作

對日間照料中心、社區二級助餐服務點現有條件加以改善,具備條件後將日間照料、老年助餐資源加以整合,鼓勵老年人走出家門,前往助餐點現場就餐或取餐,讓助餐點不僅成為老年人就餐的地方,更能成為一個結交朋友、交談傾訴、放鬆休閒的場所。

 (三)持續優化助餐服務模式

積極引導規模較大、信譽良好的社會餐飲企業投資興建老人家食堂,鼓勵老人家食堂運營企業實行「連鎖化」運營模式,突破原有統一規格、統一菜式的套餐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點餐服務,充分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口味要求和營養需求。加大老年助餐平臺及手機助餐APP的宣傳普及力度,讓老年人通過信息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地申請老年助餐補貼,輕鬆完成每日的就餐消費。

來源:和平區民政局

值班編輯:於俊如 責任編輯:張雪弢

相關焦點

  • 最近的助餐服務在哪?食堂每頓飯價格是多少?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圖...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自去年老人家食堂在津沽大地「落地開花」,憑藉物美價廉的優勢,受到老人們的歡迎,也讓老人們告別了「吃飯難」的問題。您知道天津有多少家老人家食堂嗎?離您最近的老人家食堂在哪?老人家食堂每頓飯的價格是多少?
  • 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圖上線,看看老人「舌尖上的飲食」境況
    日前,天津市民政局聯合相關部門,開發了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圖。老年人只需關注「天津民政」微信公眾號,點擊「助餐」功能,就可以找到「天津助餐地圖」。根據地圖指引,找到離自己最近的老人家食堂。推出晚餐配送,給困難老人送去關懷下午5點,和平區南市街慶有西裡社區社工劉瑋把剛從社區的老人家食堂打包好的飯菜,送到13門218號的楊阿姨家。打開飯盒,有一葷一素兩個主菜,分別是豆皮炒雞片和素燒西葫,此外還有一顆滷蛋。主食是米飯,還有一碗紫菜蛋花湯。這樣一份葷素搭配、營養味美的套餐,只要10塊錢,楊阿姨覺得非常滿意。
  • 關注| 天津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吃飯,還有補貼!
    目前,全市共設立老人家食堂1591家(其中一級184家、二級1407家),累計34萬名老年人享受到了助餐補貼,助餐服務惠及42.1萬人次。在創新特點上,突出「市場化」通過簡政放權,給基層更大的自主權,除了要求每個街(鎮)至少要有1家能提供配餐、就餐、送餐服務的一級老人家食堂外,社區(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開設助餐點位,採用多種方式開展助餐服務,目前已經吸引了中海油、中民聚康、龍福宮等139家配餐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到老年助餐服務中。
  • 【民生】河東區又一家一級老人家食堂開業
    日前,河東區春華街道和平村大街一級老人家食堂正式開業。食堂日助餐能力200份以上,周邊社區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食堂為社區老人提供取餐、堂食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務,讓高齡和失能老人有專屬「外賣」,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的「最後一米」。
  • 便民| 松江擬新建社區食堂11個!
    「老年助餐」在各類助老需求調查中一直是最大的需求,是社區老年人最關心的熱點之一。今天邀請到松江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副科長劉影、泗涇鎮泗民匯負責人陳曉虎、泖港鎮茹塘村幸福老人家負責人周建軍一起來聊聊老年人的助餐服務。
  • 長寧又一家社區大食堂開業,老年助餐、白領午餐都解決了!
    今天中午,華陽路街道南片區社區食堂正式營業。這是華陽打造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布局南北兩個為老服務圈的重要一環。北片區社區食堂不日亦將開業。 華陽社區食堂位於安化路492號一樓(即德必易園沿街門面),總面積190平方米,共設有58個座位。
  • 【津雲鏡頭】老人家食堂「一周歲」了
    天津北方網訊: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是國家一項重要任務。為切實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2019年,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試行辦法的通知》,通過補老人和補企業並舉的「雙補貼」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實惠的助餐服務。  2019年12月9日,新興街朝陽裡社區老人家食堂正式掛牌並開始供餐。一年裡,老人家食堂切實為老人著想,針對社區每位老人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配餐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老人們「吃飯難」的問題。
  • 選擇更多元 長城社區長者助餐升級2.0版本
    「走,今天社區食堂開業,東西好吃,價格還優惠……」12月1日,成都武侯區紅牌樓街道長城社區的社區食堂外氣氛熱鬧,雖然天空飄著細雨,但擋不住居民的熱情。「社區為老年人做了件大好事,這裡的食物可追溯源頭,渠道正規,吃了放心!對我們老人家還有特殊優惠,只要身份證是武侯的60歲以上居民,這裡20元一份的套餐只收15元。」
  • 上海已建成社區長者食堂226家、助餐點1000餘家,日均供客量近15萬客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在昨天上海市政協開展的「本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情況」年末視察中,上海市民政局介紹,各區傾力建設被列入市政府實事的助餐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集膳食加工配製、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為一體的社區長者食堂226家,以及遍布社區家門口的助餐點1000餘家,日均供客量近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為了緩解社區長者用餐難問題,濰坊街道積極整合資源,建成了社區食堂。記者看到,食堂裡,有老夫妻攙扶著來吃飯的,兩個人點上4個菜,吃不完打包帶走,晚餐也解決了;有老人在保姆陪同下,坐著輪椅前來就餐;還有老人獨自前來,找個清靜角落,靜靜地享受美食。食堂裡還專門提供「半份菜」,價格實惠,也避免了食物浪費。
  • 「雲閃付」助力智慧養老 楊浦區「睦鄰小廚」助餐優惠活動籤約
    從6月1日起至6月30日,向楊浦戶籍滿60周歲、持有上海市敬老卡或第三代社保卡的老人,發放28萬個優惠助餐名額,通過刷卡或雲閃付結算,每人每天最高可享受5元助餐優惠。本次優惠活動致力於為老年人帶來更便捷的消費體驗、更多的服務優惠,進一步擴大本區助餐服務的知曉率及需求量。同時,疫情期間楊浦全力保障剛需老人助餐需求,進入後疫情時代,希望通過「一份餐食的溫度」,重新提振養老服務市場活力。
  • 準點吃上熱飯菜 暖胃又暖心 秀洲養老助餐服務試水「中央廚房」模式
    原標題:準點吃上熱飯菜 暖胃又暖心 秀洲養老助餐服務試水「中央廚房」模式   近日,記者在新塍鎮
  • 民生十為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截至今年8月底,濰坊街道戶籍老年人約3.18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3.8%左右,老齡化程度比較高而且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助餐服務需求凸顯。為了緩解社區長者用餐難問題,濰坊街道積極整合資源,建成了社區食堂。記者看到,食堂裡,有老夫妻攙扶著來吃飯的,兩個人點上4個菜,吃不完打包帶走,晚餐也解決了;有老人在保姆陪同下,坐著輪椅前來就餐;還有老人獨自前來,找個清靜角落,靜靜地享受美食。
  • 「地評線」民生十為|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
    「社區食堂建成後,依託其在社區助餐服務中的核心樞紐作用,街道還將對已有8個助餐點提質增能,並在有需求和具備條件的居委設立家門口微型助餐點,從而構建覆蓋全社區、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1+8+X』助餐服務網絡,不斷升級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社區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濰坊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
  • 【地評線】民生十為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
    截至今年8月底,濰坊街道戶籍老年人約3.18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3.8%左右,老齡化程度比較高而且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助餐服務需求凸顯。為了緩解社區長者用餐難問題,濰坊街道積極整合資源,建成了社區食堂。 記者看到,食堂裡,有老夫妻攙扶著來吃飯的,兩個人點上4個菜,吃不完打包帶走,晚餐也解決了;有老人在保姆陪同下,坐著輪椅前來就餐;還有老人獨自前來,找個清靜角落,靜靜地享受美食。
  • 和平區五大道街打造嵌入式三聯一體化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
    內容提要:日前,我市和平區五大道街嵌入式社區綜合養老照料服務中心在福林裡社區正式投入使用。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我市和平區五大道街嵌入式社區綜合養老照料服務中心在福林裡社區正式投入使用。在原有的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基礎上,提升改造後轉型打造「家—社區照料中心—社區養老院」嵌入式三聯一體化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提供在社工介入下的短期託老、無圍牆訂單式照料護理服務、家庭護理能力提升、老年人康養、老年人助餐等一系列的養老服務。按照規劃,和平區將於2021年底前在每個街道建立一家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機構。
  • ...關於進一步推廣社區食堂模式,解決社區老人就餐難的建議
    2011年起,區屬企業集團的「光明村」和「小紹興」成立老年配餐公司,向全區10個街道統一配送8元價格的老年餐。據統計,目前全區有送餐或集中就餐需求的老人6.7萬人,但全區每日供應的老年餐的數量約為3000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議,黃浦區可以進一步構建和推廣社區食堂模式,實現就近供餐和社會化合格供應商提供助餐的分級助餐模式。
  • 閔行養老助餐四個模式 傳遞可感知的人民城市溫度
    閔行區以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因地制宜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場所建設,持續提升助餐服務品質,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安全保障的助餐服務體系。目前,全區20家社區長者食堂、78家老年助餐點分布在全區14個街鎮、工業區,構築起區域老年人方便可及的「舌尖上的保障網」,讓城市的人本價值成為了可落地、可感知的溫暖。
  • 洞頭開通老年「e養食堂」
    10月23日,洞頭區「e養食堂」智慧系統正式上線,記者在該區元覺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看到,年輕人習以為常的「刷臉」支付出現在老年食堂,「確認眼神」就能吃上飯,受到用餐老人們的歡迎。「e養食堂」系統匯集老年食堂數字管理、智能監管、精準服務於一體,在用餐老人取餐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基礎上,通過「區塊鏈」技術嵌入,實現老人訂餐、支付、食堂財務數據的安全記帳和防篡改功能。
  • 北幹街道工人路社區迎來首家老年食堂...
    前來食堂就餐的老大媽對這家「百老惠」餐廳可謂是讚不絕口。步入食堂正廳,老年餐廳寬敞而明亮,飯菜香陣陣襲來。放眼望去,在食堂的就餐區內,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餐桌椅。眼下正到了飯點,幾十位前來就餐的老人們靜靜地在餐桌旁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