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對照研究是評價幹預措施的金標準,但其實施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我院口腔種植科賴紅昌教授團隊在該領域精耕細作十餘年,研究成果於今年8月在口腔醫學頂級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JCP)上發表,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口腔種植科錢姝嬌醫師。
該研究為長達10年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是全球首項關於上頜後牙區種植的長期隨機對照研究,也是賴紅昌教授團隊繼2013年在JCP雜誌上發表中短期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結果後的又一重要臨床研究成果。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作為歐洲牙周病學聯合會(EFP)的官方出版物,代表了口腔種植與牙周領域的最高科學水平。雜誌排名常年居於牙科學領域前三,並曾多次位列牙科學榜首(2019 雜誌引用排名牙科學2/91)。我院口腔種植科系列研究成果的發表,標誌著我院口腔種植臨床研究質量和水平的國際認可度,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口腔種植臨床研究的國際化和規範化。
論文連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976567/
附:研究內容簡介
上頜後牙區由於骨量不足和骨質疏鬆手術難度較大、臨床失敗率相對較高。賴紅昌教授團隊經過十餘年的攻堅,系統開展了上頜後牙區骨量不足種植治療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短期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以及長期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形成了完整的上頜後牙區骨量不足治療決策的循證醫學體系。其中項目組於2008年率先報導通過種植體穩定性測量評價上頜竇提升不植骨這一創新性治療方式的穩定臨床效果,並於2010年發表上頜竇提升植骨與不植骨的對照研究的前期結果,初步證實項目組提出的上頜竇提升不植骨術式具有與常規方式相似的短期效果。隨後項目組又於2013年在JCP雜誌發表上頜竇提升植骨與不植骨的3年臨床隨機對照研究成果。這一研究也是我國口腔種植領域最早進行的最高循證等級臨床研究,同時該研究被JCP雜誌邀請作為具有重大臨床意義的年度研究發表在線視頻報告(Pubcast)。
本次發表的研究成果詳細報導了上頜竇提升植骨與不植骨的10年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結果。通過嚴格的隨機和規範的隨訪流程,研究結果證實經牙槽嵴頂入路上頜竇提升術可獲得可靠的長期臨床效果。該研究為臨床上關於是否需要植骨的爭議性問題提供了堅實的循證依據; 對於優化臨床治療選擇,節約醫療資源起到重要作用。
(口腔種植科)
【來源:上海第九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