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曆紀》記載:大禹同伯益民治水,在開挖徙駭河時建立殿堂,紀念盤古。
大禹是夏朝的開國君主,約公元前2070是夏朝建立的時間。
因此,在夏朝以前,盤古神話就已經存在已久。
《三五曆紀》中,吳國的徐整是這樣描述盤古開天闢地的:
起初,天地還未分開,宇宙乃是個混沌圓團。
忽一日,有個碩大無比的巨人,就慢慢孕育在這混沌之中。
又在混沌的沉睡中孕育著一萬八千年。
有天,他忽然醒過來。睜開雙眼,眼前漆黑一片。
覺得這種狀況非常不好,就從混沌的深淵那裡就地取材變化成兵器盤古斧,朝著眼前的混沌用力這麼一揮,只聽得一聲霹靂巨響,大混沌忽然破裂開來。其中有些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濁的東西,沉沉下降,變成地。當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這樣給盤古斧一揮,劃分開了。
因此,從盤古就地取材,製成盤古斧,說明,盤古所在時代應該在舊石器時代(公元前300萬年到公元前1萬年左右),盤古斧是舊石器時代的標誌性名稱。有巢氏和燧人氏時期則是在舊石器晚期。
而燧人氏晚期人民已經把結繩記事刻在陶片上,有巢氏會造房屋,躲避蚊蟲荼毒,說明有巢氏時期人們已經進入高度的史前文明。故盤古製造巨型盤古斧應該在有巢氏以前,也就是公元前2萬年以前。
盤古斧之所在能成為舊石器時代的裡程碑主要是因為,用石頭製作出的斧頭相當巨大。盤古製作的巨型石斧是舊石器時代的鼎盛時期,石斧之大,說明盤古之前無古人製作如此之大的石斧。
至於盤古之後,為何無人製作超過盤古斧的石斧。主要是因為巨型盤古石斧是盤古統治部落的象徵。而後人們開始轉向智慧,研究自然規律,引用了鳥兒建巢穴,開始在樹上搭建簡易房屋,用來遮擋陽光和雨水。
而徐整在《三五曆紀》中,又這樣描述盤古開天闢地的:
他口裡呼出的氣變成風和雲,他的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變成江河,他的筋脈變成道路,他的肌肉變成田土,他的頭髮變成天上的星星,他渾身的汗毛變成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等,也都變成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溫潤的寶玉,就是那最沒有用處的身上出的汗,也變成清露和甘霖。
這雖然是神話,但可以看出史前的人們對天空的浩渺,天的高度,雲層,日食和狂風驟雨等,在沒有科學的理解以前,是無限遐想的。那時的人們把天地萬物生長的規律都給了那個個子好大,力大無窮,可以舉起巨大石斧的盤古。盤古創造了舊石器早期的人們最大力量的記錄,盤古斧這個巨大的石器成為舊石器早期的裡程碑和石器文明的高度。
其實,在舊石器早期,盤古在世時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盤古生於名門望族,自幼強壯,成年時,身高2.5米,體重200千克,力大無窮。族人為考驗他的力量,花了數月時間,製作了重大400千克的巨型石斧。一天早上,太陽沒了,天地昏暗(我們現在叫日食),盤古舉起了巨型的木柄石斧,重重地劈向地面,太陽慢慢從月亮後面出來了(日食結束),雷電天氣突至,狂風暴雨成災。因此,盤古開天闢地的神一樣的被傳播開來,眾部落歸順盤古氏領導的部落。
從盤古神話傳說中可以看出,盤古時期的人們對天文已經有了研究,盤古很可能是利用了日食的天文現象。也間接證明了史前人們一直對天文和自然現象的研究。
而身高2米,體重超過300斤的帝王,在古代也是存在的。例如:
1、
秦始皇嬴政,身高八尺4寸,大七圍,秦尺23.1釐米*8.4尺=1.98米,7圍大概是1.4米。秦始皇的體重估重為300多斤。
2、
本人8月中旬去了陝西寶雞的法門寺,舍利塔下面,珍藏的唐代高僧從印度請來的釋加牟尼佛主的舍利(手指指骨),據專家測算分析,釋加牟尼的身高範圍在2.1米到2.36米之間。
因此,盤古的身高,體重,力大無窮,和後人的傳說等都可以說明當時的盤古是個部落首領,也應該有很多部落臣服於盤古部落!盤古在世時,當時的人們尊奉他是長江黃河流域的華夏眾部落的首領。在他死後,人們流傳神話——盤古開天闢地,頌揚他的功績。
這一切都體現了盤古,這個舊石器早期的人民領袖在當時的功績,和人們對他的認可和崇拜!
他是舊石器早期真實的人;
他神一般的存在;
他是天文,舉重領域的史前早期人們的領袖;
他是口述歷史的長河中,華夏兒女尊奉敬仰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