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誤殺》中證人會「幫」男主作假證?人的記憶可靠嗎?

2020-12-14 Tina心理1

要說2019年能讓人拍手叫絕的國產電影,《誤殺》絕對名列前茅。一部電影如果讓你看完還不斷回憶細節,不斷思考編劇深意,不斷跟別人討論劇情,那絕對算得上一部好電影。《誤殺》正是如此,看完電影的那兩天,我一直沉浸在對電影細節的回憶中出不來。

這是一部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衝領銜主演的電影。影片圍繞一起意外「反殺」案件而展開,李維傑與妻子阿玉在泰國打拼多年,膝下育有兩女。警察局長拉韞的兒子在夏令營期間用迷藥迷倒了李維傑的女兒平平,並侵犯了她。之後他得寸進尺想進一步欺辱平平,但是卻被平平和母親阿玉失手誤殺。

李維傑作為父親為保全家人,不顧一切地決定瞞天過海,他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欺騙了所有人,讓那些人無意間為他們做了假證,製造了不在場假象。警察局長拉韞發現寵溺的兒子生死未卜,憤怒之中追尋「誤殺」真相,至此展開一場高智商博弈。

作為一部犯罪題材大片,《誤殺》的劇情高潮迭起,燒腦的瞞天手法,前後呼應的細節伏筆、另含隱喻的意象和鏡頭語言,讓人禁不住拍手稱快、大呼過癮。

電影裡,男主角李維傑掩蓋真相使用的最核心手法,就是利用「時間的剪輯」來欺騙所有人,也就是用蒙太奇的手法來改變和操控人們的記憶,那些作證的證人堅稱的事實,實際上已經不是事實。這些人無意間做了假證,但卻渾然不知,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記憶是準確的。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記憶究竟可靠嗎?下面我將從心理學的角度,以電影《誤殺》為例,來分析一下記憶的真相。

1、《誤殺》中男主角是如何操控人們記憶的?

01蒙太奇的運用

男主角之所以能夠成功,其關鍵是利用蒙太奇的手法來改變和操控人們的記憶,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來梳理一下,影片中核心的兩天分別是2號和3號。

2號男主角李維傑出差外地,晚上去取款機取錢看了一場泰拳比賽,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向小二購買任何東西。

與此同時在家中他的妻女誤殺了警察局局長的兒子,李維傑打電話遲遲無人接聽,他因為擔心,酒店房間都沒退,連夜趕回家中,知道了家裡發生的事。

3號一早他處理掉警察局長兒子的手機和車,便帶全家做大巴到外地旅遊,在大巴上李維傑刻意跟檢票員攀談,強調周末帶全家去看拳賽。

到達他未退掉的酒店之後,他設備檢修以內存不足為由刪除了他2號一個人入住酒店的監控視頻,並帶著家人在中午的時候到酒店前臺退房,退房時利用超時加扣房費的事,跟前臺起了爭執,加深了前臺對他們的印象。

他們還在當天去蛋糕店購買蛋糕,利用恭維老闆娘的方式,讓老闆娘記住了他們一家。

3號晚上,李維傑帶著全家去看泰拳,並在看比賽的過程中,故意打翻小二的爆米花,以錢包錢不夠為由去ATM機取錢,但是其實他並沒有去真的取錢,因為他2號取過錢留下過監控。

就這樣,他運用蒙太奇的手法成功將家人下午到晚上做的事兒,「剪輯」到了2號。

局都布好了,那麼這些人為什麼會為他作偽證呢?原因在於他影響和操控了他們的記憶,這是如何做到的呢?需要先從記憶的基本原理講起。

02記憶原理

記憶是對信息編碼、存儲以及提取的過程,從保持時間長短來說,記憶可以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感覺記憶又叫瞬時記憶,類似於知覺加工,只保持極短的時間,大部分信息在感覺記憶階段就流逝,少部分信息得到注意而進入短時記憶並在幾分鐘內指導人們執行決策;隨後,一些重要的短時記憶被進一步加工,轉化為長時記憶,保存幾天甚至幾年、幾十年的時間。

03提取刺激

很多時候進入我們記憶的事物並不是被我們忘記了,而是需要一條鉤子,將它勾出我們的記憶,這個鉤子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提取刺激。

很多遺忘只是虛假遺忘,只不過是未能找到合適的提取刺激。現實生活中,你一定經歷過話到嘴邊,就是記不起要說啥的情況,這個記憶內容其實存在,只是暫時缺乏提取刺激,所以一時無法提取。

劇中為男主角作證的分別是誰?售票員、酒店的前臺、甜點店的店家、泰拳館裡的零食售賣員……這些人的共同特徵是,都是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到男主一家。

日常工作對他們而言是千篇一律的 ,如果沒有設置提取刺激,這些事情是不容易被記住的,頂多變成人們的短時記憶,這樣起不到為男主一家作證的目的。

所以,男主在跟每一個人接觸時,都設置了一些細節,因為這些細節和對方千篇一律的工作內容不同,所以這就可以將人們的記憶推進一步,將他們的短時記憶,變成了長時記憶。

而等過後再回憶的時候,這些細節就變成了一個個提取刺激,可以讓他們記起當天發生的事。

比如酒店前臺,酒店入住的人眾多,他們沒有記住李維傑是2號晚上一個人來的,只記住了3號中午他們是一家人來退房時跟前臺發生了爭執。他們潛意識裡便默認了李維傑一家人從2號晚上就住在了酒店,做出了偽證。

還比如蛋糕店老闆,和售票員一樣,蛋糕店老闆每天也都要接觸大量的人,所以李維傑成功地利用言語強調錯誤的日期,讓蛋糕店老闆誤以為他們2號下午來買了蛋糕。並且在購買的過程中,恭維老闆娘,來加深對方對李維傑全家的印象。

同樣,賣爆米花的小二也只能記得一個周末李維傑帶家人來看拳賽,過程中因為李維傑打翻了爆米花併購買了很多東西,因為錢不夠還去取了錢,這些細節和自己平時的工作不同,自己輕易就能記住,殊不知,這正是李維傑設置好的提取刺激。

加上李維傑拿出的2號拳賽票據和2號李維傑取錢的監控,基本上可以讓小二認定李維傑一家是2號去看的拳賽。

這些證人胸有成竹的證詞,其實已經不是事實,但是他們自己並未意識到這個問題。

2、那麼,人的記憶到底可靠嗎?

由此就引發了疑問:人的記憶真的如我們感受得那樣可靠嗎?

01 有限記憶的可靠性

很多時候我們對我們記住的事情,言之鑿鑿、胸有成竹,覺得一定錯不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大多數時候,人們的記憶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的記憶,比想像的要更加不可靠,裡面充斥了大量虛假的內容,同時也很容易被操控和更改。

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伊莉莎白·羅夫特斯是記憶研究領域,久負盛名,她發現當人們回憶一件事時,並不是準確再現那件事情,回憶只是一種對實際發生事件的重構。

羅夫特斯的研究證明,重構記憶就是用新信息和現有信息去填補在回憶某種經歷時被遺忘的內容。

02被重構的記憶

心理學家為了進行重構記憶的實驗,挑選了不同年齡的兄弟姐妹,在實驗中,姐姐告訴弟弟,在他5歲時,曾經在一家購物中心走失,姐姐要把這件事描述得像真正發生過一樣。

過了段時間問起弟弟這件事,他說好像記得有這件事,問他細節,他居然能說出很多與此相關的細節,比如他能記得當時照顧自己的男人穿的是什麼衣服,他能描述與親人分離時的感受,還說自己回到家時遭到了母親的責罵。

這項實驗重複了很多次,有很多對的兄弟姐妹參與了進來,結果顯示,有四分之一的參與者都犯了類似的記憶錯覺。

哪怕事後告訴他們,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是他們仍然堅持認為,自己曾經走丟過,那些細節像真實發生過一樣,生動真實。

所以,記憶的可靠性是非常有限的,記憶中的舊信息不斷的被信息所更替,記憶會在回憶的過程中進行重構,所以人們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回憶都是正確的。

伊莉莎白·羅夫特斯說,人的記憶並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麼穩定,而是一段時間後就會被調整和改變。

所以,你跟別人敘述你三年前工作中碰到的奇葩事,你以為你是按照當時的情景描述的,但是事實上很可能並非如此。你可能已經用了很多其他來源的信息去重構了你的記憶。

這些來源可能是你前幾次對它的描述,可能是另外一件工作中的奇葩事,可能是別人跟你描述類似事情,總之,影響你記憶重構的因素有很多。

03誤導法操控記憶

像電影中的這些證人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堅信的一些事情,很可能並不是事實,只是記憶對我們的欺騙。男主角就是通過細節誤導人們去操控這些證人的記憶。

現實生活中,洗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誤導,通過你的某些思維模式,讓你產生錯誤的想法、觀點,從而起到洗腦、控制的效果,傳銷的本質正式如此。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讓被實驗者觀看一段汽車高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駛的視頻,之後問他們,「視頻中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經過穀倉的時候車速有多快?」然後再問他們「穀倉是什麼顏色」,結果有很多人信誓旦旦的回答了穀倉的顏色,但實際上,視頻中根本沒有穀倉。

通過誘導性的問題,心理學家們把「穀倉」植入你的記憶,從而來操控你的記憶。

3、該如何正確看待證人的證詞?

電影中男主角受不了內心的自責,選擇了自我救贖,說出真相。可是如果他選擇不說真相,那麼那些證人的偽證就成為決定性力量,決定了這件事情的結局。

放在普通的場景下,即便我們被記憶所欺騙了,也不會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但是放在法庭上,被重構的記憶,卻很可能會錯誤地誤導宣判。所以,如何去判別證詞,是極為重要的事。關於證人的證詞,有這些重點你需要了解。

01律師提問時的用詞會影響到證詞。

伊莉莎白·羅夫特斯做過一個實驗,讓被實驗者觀看有關車禍的電影,一周後問卷調查,要求「證人」估計汽車在發生車禍瞬間的速度,問他們是否看到了碎片。

如果提問者用的詞是「剮蹭」,他們會傾向於沒有看到碎片的;但是如果提問者用的詞是「互撞」,那麼他們會傾向於說看到了玻璃碎片,但是實際上電影中並沒有出現過碎片。

02提高記憶內容的內在協調性

案件過去越久,當事人對這個事件的回憶次數肯定就越多,他們就越容易添枝加葉,如果他們反覆回想事件的發生過程,他們就會用臆想天不自己記憶的空白,最終會把臆想當作自己親眼看到的事實,這樣可以使記憶的內在協調性增加。

03親歷嚴重犯罪過程的人會更加激動和恐懼,而這會影響人們的記憶

嚴重犯罪過程會讓人產生恐懼激動的情緒,人們的腎上腺素會激增,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本能會更多關注如何逃避眼前的危險,而不是將它變為長時記憶,所以這種情況下證人提供的正言真實性有待考察。

結語:摒棄虛假的自信,擁抱更真實的人生

人們對自己的自信通常有著莫名的自信,他們確定自己頭腦中的真實,就是真正的真實,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

了解了心理學的這些基礎,我們就該明白,對於我們的記憶不要太過執拗,求證一件事情的真實性,需要多方論證和考察,純粹依靠記憶力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讓你有所收穫。

END.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聞學碩士,多年媒體記者經驗,500強集團品牌公關經理,心理諮詢師。如果喜歡,歡迎點讚並關注@Tina心理1,持續輸出心理學原創好文,從心理學視角幫你解讀生活、看透本質。】

相關焦點

  • 誤殺瞞天記:資深影迷完成的完美犯罪
    中國版的誤殺一經上映就迎來了廣泛的好評,同時也帶動了影迷們對印度版的《誤殺瞞天記》的追捧,兩部作品的情節相類似,唯一不同的是故事的結局,中國版的誤殺最終主角選擇了自首,雖然結局不同,但同樣精彩,在這裡讚揚一下肖央老師的演技!印度版的主角最終瞞天過海,為自己和家人帶來了永久的和平。
  • 對比《誤殺》與《誤殺瞞天記》,分析劇中的殺人事件會如何判?
    劇中電視裡正放映著《控方證人》原版死者只是偷拍洗澡視頻還沒成功施行強姦就被砸死了,而改編的人渣已經坐實了禽獸行為。這一點《誤殺》真的讓人看得更氣憤!原版是殺人後布置一切,其中從銀行取錢的鏡頭也是男主後期自己去補的,而《誤殺》裡這一段設計得更巧妙一點,就是男主那一天確實去看拳擊,而在銀行取錢了,後期利用了取錢這一點造成時間的錯亂,顯得甚至更加巧妙。
  • 類似《誤殺》的電影有哪些?
    但是,《誤殺》的結局我並不喜歡!當時看到結局的我也是一臉懵逼:「Why?」所以,最後,就算是看到片尾彩蛋跟片頭完成了「首尾呼應」也無動於衷,只能嘆一句:何苦來呢? 難道印度原版電影也是這樣的結局嗎?於是,我順藤摸瓜找到了《誤殺瞞天記》的豆瓣評分頁面,結果發現了一條有意思的短評:
  • 河南原陽兩男子蒙冤十年背後:民警和證人澡堂裡炮製假證 受害人未...
    原陽縣檢察院和新鄉市檢察院複查該案時發現:未對同案犯劉峰採取強制措施,造成證據缺失;原陽縣民警找證人作筆錄,是在澡堂裡完成的;原陽縣的偵查案卷上顯示,證人和被害人之間的關係是司機和車主,然而兩人互不相識;司機證人沒有駕照,不會開車;被害人未到過案發地。基於案件中荒唐的事實,2019年9月,張成進獲無罪;2019年12月,張雪山獲無罪。
  • 《誤殺》:能教會你層出不窮的反偵察手段
    雖然是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但在「中國化」改編上還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劇情的設置,節奏的把控,演員的表演等方面都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愧被外界稱為2019年度最好的國產犯罪電影、賀歲檔最強黑馬。
  • 《誤殺》裡的這些電影梗你看懂了嗎?
    在《蒙太奇》中,受害人母親利用當年兇手的電話錄音的「蒙太奇」,製造了一起和15年前一模一樣的綁架案,倒逼兇手伏法。《誤殺》裡,李維傑同樣利用電影「蒙太奇」手段,將案發前後兩天的時空騰挪「混剪」,營造出了不在場的完美證據。影片還提到了《控方證人》和希區柯克。
  • 誤殺真相|你看懂了嗎
    我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也去影院看了這部片子,整個片子其實都是老梗,片子也是翻牌了誤殺瞞天記。但是你說他成功嗎?毋庸置疑它是成功的,整部片子,節奏緊湊沒有水點。一開始還沒看片子的時候,我以為「誤殺」是沒有特別含義的。後來看劇的時候我覺得誤殺是代表他女兒和妻子誤殺了素察,可後來我才發現並沒有這麼簡單,素察在被擊倒時沒有死,甚至於在被李維傑放到棺材裡都沒有死。
  • 懸疑電影《誤殺》詳細劇情介紹
    小鎮居民的孫子險些被警察局長的兒子戳瞎眼睛,爺爺卻被警察桑坤威脅私了,有正義感男主提醒受到桑坤威脅要私了的爺爺,但直面桑坤時也會秒慫,怕到嘴角抽搐。男主的女兒去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結果被同樣參加夏令營活動警察局長的兒子看上,通過下藥迷奸了男主的女兒,還用手機拍下了整個侵犯過程,並用手機裡的視頻威脅男主的女兒約好晚上見面。
  • 看了一千部偵探電影,真的可以實現《誤殺》中的瞞天過海嗎?
    或許是否極泰來,或許是新的曙光,近期由肖央主演的改編自印度版《誤殺瞞天記》的《誤殺》的上映著實讓人驚豔了一把,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青春於藍,而勝於藍的故事改編,口碑票房贏得了雙豐收,甚至還入選豆瓣2019年度電影榜單「十大評分最高華語電影」。
  • 回顧《誤殺》:男孩玷汙女孩後,他該死嗎?
    看到女警察局長的兒子被誤殺之後,身邊的朋友悄悄地問我了一個問題:「這個男孩玷汙了這個女孩,但是他罪該致死嗎?」如果是以前的自己,當然會毫不猶豫地說他該死,但是仔細想想,男孩真的罪該致死嗎?如果這個男孩從此之後再不找她,我想女孩在經歷最初的驚恐過後,會強迫自己重新站立起來,然而內心卻永遠會躲在黑暗中,永遠忘不了曾今的那一幕,那一片黑暗會伴隨她終身,並且沒有解脫的可能。可是男孩嘗過一次甜頭,還想嘗第二次,這也直接導致他被誤殺。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集,無限循環殺證人,親眼目睹地獄恐怖
    第三集《證人》是非常隱晦的一部作品,相信很多人喜歡其中3d和2d交叉的作畫,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恐怖郵輪》一樣的無限循環作品。那麼,這個地域般無線循環殺目擊者(總覺得目擊者比證人更好)究竟在向我們表達什麼?那麼首先就來說說這個循環劇情。
  • 電影誤殺結局是什麼彩蛋有哪些 李維傑最後為什麼去自首了
    電影誤殺結局是什麼彩蛋有哪些 李維傑最後為什麼去自首了時間:2019-12-14 21: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誤殺結局是什麼彩蛋有哪些 李維傑最後為什麼去自首了 電影誤殺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 電影誤殺翻版自印度的電影《誤殺瞞天記》,揭開電影中的一些懸疑
    應該說電影市場目前並不好,而近期犯罪懸疑題材的《誤殺》很搶眼。很好看,目前票房突破10億,誤殺翻版自印度的電影《誤殺瞞天記》,和原版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原版瞞天記長達2小時40分,改編後縮短至1小時40分左右。
  • 誤殺的結局是什麼 誤殺結局什麼意思 電影誤殺片尾有彩蛋嗎
    電影《誤殺》的故事開始於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共同參加的夏令營,在那裡,男主人公李維傑和妻子阿玉的大女兒被當地警察局長的兒子下藥強暴,隨後的視頻威脅中女孩失手「反殺」了男孩。在這場見招拆招、反轉不斷的悲劇中,兩個家庭都是受害者,每個人的行為都下意識地來自親情,一切都是為了愛。除了「年度驚喜的犯罪商業大片」、「極致酣暢的反殺爽片」等超高評價之外,「超乎社會現實的教育深意」也是《誤殺》被公認的一大看點。古語曰:人之初,性本善,可孩子都是天生善良的嗎?近來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何最大程度地預防青少年犯罪?
  • 誤殺電影還有第二部嗎 誤殺有續集但編劇換了人
    誤殺電影還有第二部嗎 誤殺有續集但編劇換了人  5月14日晚,恆業發布2020年度片單,去年的黑馬電影《誤殺》的續集《誤殺2》名列其中,但編劇換了人。其他還包括張冀擔任劇本顧問的體育題材電影《中國桌球》、驚悚懸疑片《京城81號3》、落落導演/編劇的劇情片《婚禮的那一天》等。
  • 誤殺的結局是什麼 誤殺結局什麼意思 電影誤殺片尾有彩蛋嗎(2)
    電影《誤殺》的故事開始於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共同參加的夏令營,在那裡,男主人公李維傑和妻子阿玉的大女兒被當地警察局長的兒子下藥強暴,隨後的視頻威脅中女孩失手「反殺」了男孩。在這場見招拆招、反轉不斷的悲劇中,兩個家庭都是受害者,每個人的行為都下意識地來自親情,一切都是為了愛。除了「年度驚喜的犯罪商業大片」、「極致酣暢的反殺爽片」等超高評價之外,「超乎社會現實的教育深意」也是《誤殺》被公認的一大看點。古語曰:人之初,性本善,可孩子都是天生善良的嗎?近來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何最大程度地預防青少年犯罪?
  • 《誤殺》深度解析,秒懂蒙太奇,看清結局,彩蛋都在這!
    《誤殺》應當屬近期最火爆的國產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這部由肖央主演,柯汶利導演,陳思誠監製的懸疑片,翻拍自印度電影《瞞天誤殺記》。按照一貫套路,只要是翻盤局,就有很多人站出來力挺原劇更好看,但實話實說,這部《誤殺》絕對已經超越了原劇,而且明顯更符合中國觀眾的胃口。不多贅述,直接上乾貨,劇中幾個重要的環節給大家安排一波,都是乾貨,你細品。
  • 《我是證人2》正在籌備中!二度翻拍韓國電影,主演或成雙男主?
    近日,有網友爆料《我是證人2》也已經開始籌備了,而且劇本已經完成,出品公司則是新線索影視,看到這部電影的題目很多人想到的自然是由楊冪、鹿晗、朱亞文主演的《我是證人》,這部電影改編自韓國電影《盲證》,這兩部電影都是由安相勳執導的,但是某平臺評分卻相差甚遠,《盲證》評分7.5,而《我是證人》只有6.3分,對於翻拍的版本,很多觀眾對於現在第二部要拍攝都提出了一個疑問
  • 《誤殺》:結尾畫面為何是一言不發的他?
    頌叔在電影《誤殺》中的戲份並不多,但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相信很多觀眾在觀看這部影片時也發現了頌叔這個角色,開場時他在,結尾時他也在。而且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不是別人,正是頌叔,這足以說明頌叔這個人物的重要性。
  • 《誤殺》:為什麼頌恩留下了一個笑
    電影《誤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結尾。結尾處李維傑終於受不住良心的譴責,投案自首了。他的自首既是在保護他的女兒,也是在自我懲罰。懲罰自己沒有保護好他最愛的家人,也懲罰自己為了一己之私欺騙了那麼多真心待他的朋友。因為李維傑的自首,這個案子轟動了整個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