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說起巫山神女,想必大多數人都很陌生,但實際上關於她的那些傳奇故事,我們早已耳熟能詳。
巫山所處
提起巫山,人們首先想起的便是地處我國長江三峽的巫峽,其中神女峰最為出名。
曾有幸到過巫山的人們都說,那裡美的仿若仙境。
清晨的濃霧層層疊疊地縈繞在主峰周圍,山中萬物似籠罩在一層薄紗之下,如夢似幻。
當太陽躍出雲層,林間的樹葉上皆是閃亮亮的露水,整座仙女峰煥然一新。
臨近傍晚,殘陽如血,在夕陽的映襯之下,整個神女峰更是美麗不可方物。
巫山之巔矗立著一位美麗的少女的雕像,她美麗動人,眼睛眺望著遠方,那便是傳說中的巫山神女。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有多處地區都有著關於巫山的記載,這些地區零散地分布在中原大陸上,史學家研究認為這是古代部落因不斷遷徙而留下的文化印記。
「巫山神女」的由來
神話傳說中,巫山神女原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名叫瑤姬。她溫柔善良又活潑開朗,最是得王母的疼愛。
一次偶然,瑤姬出於好奇在天宮中偷看凡間,卻發現世間凡人皆苦不堪言,瑤姬驚訝的同時也動了惻隱之心,想要下凡解救人間。
王母得知後大發雷霆,瑤姬沒有知難而退,這反而更加堅定了她下凡的決心。
最終王母拗不過自己的女兒,只好假意允許瑤姬去凡間,事實上是想撮合她和龍王太子的婚事。
瑤姬很快發現了王母的目的,惱怒之下私自下凡,正巧遇到十二條惡龍為禍人間。
她雖除掉了惡龍,但惡龍的怨氣始終不散,化為十二座大山阻擋凡人去路。瑤姬為解救百姓,將自己化作大山中的草木河流,滋養萬物。
後來黃河泛濫,大禹治水時途徑巫山,得到巫山神女贈予的一卷治水的寶典方才解決了水患。
巫山神女又開山降雨,幫助百姓們灌溉田地,自那以後巫山便四季常翠,巫山神女的故事也在百姓中廣為流傳。
「巫山雲雨」的由來
相傳楚襄王遊覽高唐地區時途徑巫山小憩時夢見一位十分美麗的的少女款款行來。
她自稱玉皇大帝的小女兒,還未出嫁便亡故了,葬於巫山之上。
楚襄王醒後對神女念念不忘,在巫山修建亭臺樓閣,賜名「朝雲」,以表達對神女的思慕之情。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創作過一首七言律詩,名為《巫山神女廟》,其中便描述了巫山神女的出塵的氣質、絕美的身姿,以及與楚襄王那段傳說。
巫山神女廟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上唐代和清代期間都對巫山神女廟進行過重新修葺,但終是毀於戰火。
現今的巫山神女廟是現代根據史料重新修建的,它位於重慶市的東部,地處三峽庫區的腹心地帶。
二郎神之母
寶蓮燈前傳在2009年被搬上大銀幕,其中便講述了巫山神女與凡人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
在這部作品中,瑤姬是天帝的胞妹,私自下凡遊玩時與楊天佑一見鍾情私定終身。幾年後兩人生了兩兒一女,二兒子便是赫赫有名的二郎神楊戩。
好景不長,玉帝得知此事後非常憤怒,將瑤姬關押於桃山之下,只有楊戩帶著妹妹逃出生天。
多年後,楊戩憑藉自己的努力將瑤姬救出桃山,這便有了「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流傳於世。
結語
在關於巫山神女的眾多傳說中,無一例外都是正義勇敢、美麗善良的形象,她敢於突破桎梏,追求自己的真心。
也因為如此,從古至今,巫山神女一直備受文人墨客和百姓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