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的 一件龍袍17條龍均為黃金織造而成

2020-12-14 呂十八真身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很華貴的龍袍,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龍袍到底長什麼樣,真的有史書上記載的那樣華貴嗎?

答案是真的,我國曾出土過明朝的一些龍袍,從這些龍袍上我們可看出當時的皇帝穿著是多麼的奢華。

皇帝龍袍是專人專供製作

明朝皇帝的龍袍一般都是量體裁衣而成,是要根據皇帝的身高體重等數據來制定龍袍的。這些尺寸定好之後,就會有專門的人員來挑選面料。用織造機直接將袍子的面料織好,再根據原來就設定要的面料尺寸直接裁剪而成,最後將這些裁剪好的部分拼接起來,這樣一件嶄新的龍袍就這樣製作完成了。

當然,這些龍袍也不是隨便誰都有資格來製造的,必須要經過江南織造之手來製作龍袍的面料,用的材料也是皇家專用的雲錦,普通人是不可以用的。它很像天上的雲彩,而且色澤十分美麗,所以得名雲錦。

龍袍上大小17條龍

在明朝,龍袍上共有17條大大小小的龍,必須要保證皇帝穿上龍袍之後有兩條龍的龍頭一個在胸前一個在背後,兩條龍的交匯之處一定是在頸部,這種圖案是叫做喜相逢。

還有個講究之處,這龍袍上不管是從正面看還是從反面看,都能看到5條大龍,另外在衣襟裡面還繡著一條大龍,總共加起來一共是9條大龍,9和5正好印證了皇帝九五之尊的說法。

由此可見皇帝的龍袍製作有多嚴格,不光上面說的,這17條瀧的大小和在龍袍上的位置都是不能有絲毫的差錯,否則的話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黃金龍袍,彰顯皇族氣息

中國還出土過一件皇帝祭天時穿的龍袍,這件龍袍就是大家熟知的黃金龍袍。當時,考古學家估算這件龍袍在地底下埋藏了已經有三百多年了,紅色的面料早已腐蝕褪色了,但是唯有那龍袍上17條龍依舊是栩栩如生,燦爛輝煌,黃袍真的這麼神奇嗎,到底是怎麼織成的,專家都驚呆了,後來經過檢測才知道,原來這17條栩栩如生,金光燦燦的龍是黃金織成的。

黃金製成金線,然後織成龍袍上的龍,這是多麼高超的技藝啊。為什麼要用黃金做衣服呢,顯而易見黃金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一種貴金屬,所有人嚮往的東西,很能代表皇室的高貴地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黃金是一種不褪色的金屬,不容易弄髒有汙漬。古代皇帝的衣服都是一次性的從來不洗,髒了就再換一件,這樣一件耐髒的黃金衣就很方便了。

龍袍的黃金線是如何製作而成的

在古代製作真金做成的金線,是相當的費功夫的。首先你要把金子打成薄薄的一片金箔。兩個工匠一起掄著錘子一人一下砸打著金塊,可能需要幾萬次的打磨,你才能把一塊很厚重的金子打成輕如紙片的金箔。你知道這樣的一片金箔有多厚嗎?專家有測量過,大概只有0.1毫米的厚度。這樣厚度的一個金箔紙居然韌性十足,不容易斷裂,這才是讓人稱奇的地方。

打成金箔只是造真金線的一個小小的工藝,做龍袍需要的工藝遠不止這些,它的製作工藝有上百道,經過一系列的工藝加工沒然後與蠶絲來互相纏繞製作。最後就成為了製作龍袍上的真金線。

這種製作工藝也是獨特的,不允許洩密的,皇室專用,這也是檢驗龍袍真假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樣的一件凝聚了工匠心血龍袍才得以私密的傳承下來。

相關焦點

  • 龍袍,皇帝的正裝,一般上面多少條龍
    皇帝 龍袍 龍袍,皇帝的正裝,穿上就自帶權威和BGM。 之所以叫龍袍,最講究的自然是上面的龍,那麼,龍袍上面有多少條龍呢?
  • 古代皇帝穿的龍袍,全身到底繡著幾條龍,答案藏在《周易》中
    想必大家並沒有去想這麼多吧,現在就為大家講一下有關皇帝龍袍的那些事。在撫順市的歷史博物館裡,收藏這一件清朝光緒帝的龍袍,據統計,這一件龍袍的長度一共是125公分,而兩袖的長度卻是做到了172公分,衣擺的長度是110公分。清朝的龍袍具備著回族設計風格的橢圓形袖,可是不變的是龍袍上依然繡著龍,要不然又怎麼可以稱之為龍袍呢對吧。
  • 給清朝皇帝做一件龍袍需要花十幾萬?沒錯,光繡工就得五百人!
    然而據史學家表示,自夏朝開始皇上的衣服已經不單純是一件衣服那麼簡單,更多地賦予了衣服的社會屬性。每個階級都會有階級特徵的衣服款式,作為一國之主的皇帝自然衣服也是十分考究,因此龍這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就一直出現在了皇帝的衣服上。事實上上並非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龍袍,在清代皇帝的衣服可以分衛六個種類,禮、吉、常、行、雨以及便服這六種。
  • 皇帝龍袍十幾年不清洗,他是如何忍受那個味道的?妃嬪也不嫌棄?
    龍袍,顧名思義,繡著龍的袍子,乃是指皇帝專屬衣物,代表著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很多人估計不知道,龍袍是從來不洗的,一件龍袍穿十幾年都是小事,甚至還會傳給下一代皇帝繼續穿。比如,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那天想穿的龍袍,就是光緒皇帝留下的。
  • 古代皇帝都穿龍袍,為何有黃色還有黑色,並且龍的條數也各不相同
    談及龍袍,可能每個人瞬間會想起明黃色的絲綢袍子,下邊鋪滿了升空的龍。但是,這僅是大家對龍袍抽象的誤解,龍袍並不一定是黃色的,也不是每一個時期的龍袍全是繡滿巨龍的黃袍子。事實上,龍袍的色彩幾乎各個朝代都不一樣, 到漢文帝劉恆時期才出現了黃色的龍袍。那麼,龍袍的色彩到底是怎樣決定的呢?
  • 清朝皇帝的龍袍能不能用水洗,真正答案是:還沒穿髒就已經換掉了
    清朝皇帝所穿的龍袍之上,繡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包括九條五爪金龍、十二章紋、山崖海水等等。一般來說,九條五爪金龍象徵皇帝是「九五之尊」,而十二章紋,則是古代的服飾等級標誌,共十二種圖案,分別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它們都是世間萬物的代表,意味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萬事萬物都在皇帝的管轄統御範圍之內。
  • 揭秘,龍袍象徵皇帝,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而穿官服?
    思想封建的古代,皇帝為了鞏固皇權,彰顯皇權的獨一無二,經常會將某些東西,當時只有皇帝才能擁有和使用的,比如「朕」這個稱謂,比如龍椅,又比如龍袍,只有皇帝可以使用,否則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輕則問罪,重則株連九族。
  • 龍袍上到底繡有幾條龍
    因此,很多傳說都說皇帝的龍袍上面繡有九條龍,那事實是不是如此呢?大連現代博物館與北京藝術博物館共同舉辦過一次《清代帝王生活側影展》。在眾多展品中,一件嘉慶帝的龍袍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人們在現場展示的嘉慶帝龍袍上,怎麼數都只有八條龍。有民間說法稱皇帝可以算上一條龍,可是北京藝術博物館的T作人員否定了這一說法。
  • 古代皇帝的龍袍為什麼從來不洗?
    這要是沒抖成,一準還有另一個穿著這衣服的人,這沒得說,打唄!畢竟同一時間能穿這衣服的,只能是一個人。哎!這麼好的東西,他就不能洗,過個水啥的那就糟蹋了。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為嘛呀?」咋說呢?這龍袍的面料是能水洗的,這沒問題,可問題出在這上邊的圖案。上邊那龍咱不用問,都是金燦燦的,皇家嗎?就愛這色,所以那都是一根根金線鏽出來的,就這金線那可真是金子做的,可不是咱現在說的金線也就是個色而已,當不得真。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說了:「金子弄成線?」是啊!沒跑,他這裡邊是一條條線,這線的外邊用金箔裹了那麼一圈,可不就能當線的給鏽了嗎?就這您感覺能洗嗎?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臭了又該怎麼處理?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度的國家,他規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印章稱為玉璽,皇帝步行專用道路稱為御道,皇帝的車馬奔馳的道路稱為馳道等。這些政策被其後的帝王不斷的沿用和創新,並在隋唐時期出現了皇帝專用的服飾---龍袍。古時候人們認為皇帝為真龍天子,因此皇帝的服裝上面都繡有龍紋圖案,故稱為龍袍。
  • 你注意過古裝劇中皇帝龍袍上的龍嗎!
    最近重溫了一下鐵齒銅牙紀曉嵐一系列以及鐵三角(紀曉嵐 張國立飾 和珅 王剛飾 乾隆皇帝 張鐵林飾)飾演的其他作品,然後我發現了以前從來沒關注到的東西。我不禁產生了一個這樣的疑問,難道龍袍上的龍是抓來封印在龍袍上的,所以才這個樣子。。。你可以想像到穿著這樣帶著這樣的龍的龍袍的皇帝在龍椅上高高在上,萬人之上的上朝,退朝的樣子嗎?
  • 皇帝的龍袍髒了怎麼辦?穿髒了的話備用的龍袍有多少?
    「孤家寡人」的寂寞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品嘗的了的,而除了這些之外他們還要對天下負責,為他的百姓負責,所以歷史上過勞死的皇帝也有不少,比如明孝宗朱佑樘。而且當皇帝還有一件事情是很可怕的,那就是上早朝,古時候的皇帝幾乎都有上早朝的習慣,後來有些皇帝雖然是幾天上一次,但是凌晨兩三點就要起來,然後五六點就要去上朝,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難熬的事情。不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有些疑問了?皇帝一天到晚的要上早朝,一上早朝就要穿龍袍,那麼經年累月的穿的穿的話衣服不會發臭嗎?
  • 皇帝的龍袍髒了破損了怎麼辦?拿去洗嗎?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根據史料記載,一般都是繡著九條龍,前面後面各一條,兩肩各一條,衣襟裡面一條,膝蓋前後一共四條。至於為什麼要繡九條龍,主要是因為「九五至尊」的影響。當然了,也不是所有龍袍都是九條龍,明朝龍袍多於九條。1958年出土的萬曆皇帝龍袍,上面總共繡著十二條龍。
  • 龍袍象徵絕對的統治,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龍袍上卻沒龍紋?
    近千年來,各代皇帝都會把「龍」作為圖騰,也許是為了讓大家更加相信皇帝就是真正的「真龍天子」。不論是在搜尋引擎上搜歷代皇帝的畫像,還是通過各種電影電視劇所看到的各代皇帝,他們大部分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就是他們所穿的衣服上都有龍紋。
  • 中國古代的龍袍起源於什麼時候?從龍袍上的龍文化說起
    直到清朝時,在輿服制中正式使用「龍袍」一詞,皇帝穿的吉服就叫「龍袍」,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圓領右衽大襟,窄袖加素接袖、馬蹄袖端、四開裾長袍,這麼用文字描繪出來,可能很多人反而不清楚了,但實際上龍袍長什麼樣子,大家都知道。
  • 古代皇帝龍袍專用的布料,現代技術織不出,如今8000元一米
    古代皇帝龍袍專用的布料,現代技術織不出,如今8000元一米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出無數輝煌燦爛的文明。經過不斷的傳承,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 重慶境內發現的唯一龍袍:或是大夏國皇帝遺物
    明玉珍就是大夏國建國皇帝。  金庸先生所著《倚天屠龍記》為廣大武俠迷所熟知,張無忌等眾多明教英雄肝膽相照的故事膾炙人口。歷史上,明玉珍是明教中一位英雄。  600多年前的元代末期,各地百姓揭竿而起,湧現出朱元璋、徐壽輝、陳友諒等領導的起義軍。明玉珍在湖北隨縣扯起旗杆,組織1000多民眾起義,不久投奔徐壽輝,後被任命為奉國上將軍統兵都元帥。
  • 古代皇帝都穿龍袍,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了呢
    我們都知道龍袍幾乎成為了帝王的象徵,通過看電視劇的時候,也能發現幾乎每個古代帝王都會身著龍袍,而且龍袍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的顏色也是只有皇帝能使用的顏色,如果在民間發現有人使用了龍袍的顏色,都會被降罪。
  •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拯每次斷案時,也敢穿龍袍?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拯每次斷案時也敢穿龍袍?難道包拯不知道龍袍是皇帝的專屬嗎,他一個臣子竟然敢明目張胆的越矩!先說秦始皇最開始穿龍袍是暗黑色的,上面繡著9條龍代表著皇帝是九五至尊,到了隋唐時期龍袍就被褚黃、明黃的顏色代替,甚至還在龍袍的製作中加入了刺繡、緙(ke)絲等複雜的編制工藝,讓龍袍看上去更加明豔。而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大名臣,看他擔任過三司戶部判官、龍圖閣直學士、權御史中承等官職,就知道他的鐵面無私是怎麼來的了!
  • 怎樣辨別真假龍袍?應該怎樣保存龍袍?
    身穿龍袍的光緒皇帝市場上現存的四種龍袍中哪個價格較貴?最常見的是織錦龍袍。織錦龍袍因為在清朝相對來講屬於不那麼費時、費工的一種製作工藝,所以它的佔有量比較大,流傳下來的也比較多。除了製作的龍袍以外,也有很多比如王爺、大臣或者是太監的衣服面料,因此量比較大,流傳下來的比較多。流傳下來比較少的是緙絲,還有拉紗龍袍,這兩樣比較少。它們是最費工、最費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