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們彼此是對方最親近的親人,雖然父母在養育上承受了更多的辛苦,但是不得不說,當看到孩子們彼此陪伴快樂地成長時,再大的養育壓力也都化作了滿足的喜悅。
不過光陰流轉,在孩子們長大後,兒時親密無間的兄弟姐妹,卻成了客氣疏離的親戚,成長的變化悄然地發生在手足之情上,這份又熟悉又陌生的親情,著實有些讓人侷促。
笑著笑著就哭了:姐姐遠嫁6年後第1次見面,弟弟上演「壯漢落淚」
此前在網上有這樣一段,令人動容的家庭視頻。
視頻中,一位穿著白色毛衣的中年女士,在聽到敲門聲後「調皮」地躲到了窗簾後面,沒多一會兒房門便被打開了,女人立刻心急地跳了出來,突然發生的「大變活人」,讓剛進門的「壯漢」有些措手不及,一時間愣住了沒有反應過來。
原來,視頻中的兩個人是姐弟倆,姐姐遠嫁到了深圳,而弟弟則在一直生活在東北吉林,單單從距離上看,姐弟倆的這次相見已經是跨遍千山萬水了,而事實上,在此之前,姐弟倆也有四五年的時間沒有見過面了。
當弟弟看到姐姐驚喜般地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時,緩過神來的他,不改幽默本性地開口說道:「你這是被隔離了嗎?快離我遠點!」姐姐被弟弟這句話弄得很「氣惱」,於是便「氣憤」地摘下弟弟帽子,狠狠地摔到了他身上。
隨後,臉上一直掛著笑的弟弟大哭了起來,這麼多年來對姐姐的掛念,都化成了眼裡的淚水,而姐姐看到弟弟大哭後也很動容。
最後姐弟倆相擁的畫面,讓網友們大呼感動:弟弟長成了中年壯漢,但是在姐姐面前,他還是那個收不住眼淚的「小男孩」。
顯然像視頻中關係如此親密的姐弟之情,在生活中也顯得尤為可貴,當父母們愈發感慨孩子們間的手足之情,在長大後就變得冷漠時,不妨反思下自身是否在孩子兒時的教育中,忽略了什麼?
手足兄弟長大後卻關係疏遠?和金錢房子無關,多是兩方面教育缺失
不同於上文中的姐弟倆,現實生活中多的是手足兄弟,因為家產、贍養老人反目成仇,然而金錢不過是矛盾的導火索,本質上還是父母教育的缺失。
一、對親情感培養的忽視
當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親情感的培養的話,孩子們間的感情關係會顯得更為單薄,與此同時,他們與父母間的親情感也會大打折扣。
於是,由此引發的教育「隱患」在孩子們成年後便會顯露出來,比如說孩子們開始攀比各自對父母的贍養多少,比如說孩子們為了爭家產,而打得頭破血流不歡而散等等。
表面上看這是長大後的孩子們,為了金錢和物質發生爭端,不過追根究底的話,這其實是孩子們身上缺少親情感的表現。
二、對手足情培養的缺失
重視手足情的孩子們,會更容易把對方當成是家人,而不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重視孩子間手足情培養的父母,更加能夠讓孩子們有愛地相處,等到孩子們長大了也會成為彼此的依靠。
可是如果孩子們間缺少手足情,那麼長大後的他們,勢必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對方。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們如何給予孩子們充滿溫情的教育引導?
1:給予孩子們同樣的愛
如果父母們想要讓孩子減少一些競爭感的話,那麼就一定要懂得把握好愛的天平。當孩子們發現自己從父母處獲得的愛是公平的,那麼孩子間就會少了很多的攀比意識,被同樣對待的孩子,更加能夠接納彼此作為親人般的存在。
2:重視家庭儀式感
當全家人都為這份儀式感的實現而努力時,孩子們間的合作關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顯現,同時這些儀式感也會讓孩子發現,在生活中每一個有意義的時刻,都是有對方陪伴在自己身邊的,這種小細節的感動會讓孩子間的手足情更加容易被珍視。
3:不貿然幹預孩子間的「互動」
不管是打鬧還是遊戲,孩子們其實有他們自己的互動規則,父母最好不要貿然插手,當孩子們有屬於他們的默契後,玩伴的關係才會得到真正的建立,屬於彼此間的秘密更能夠拉近心理上的情感距離。
長大後的孩子們,也許會受困於家庭瑣事,也許會礙於萬水千山,但是只要有珍貴的手足情在,他們仍然會心繫彼此。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孩子間的手足情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