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平臺同比增長106%
最近,有一條關於摩託車行業的勁爆消息不得不提。據行業媒體報導,就京東2020年618活動而言,據數據顯示,摩託車品類成為今年銷售的黑馬,摩託車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106%,摩託車頭盔同比增長202%,摩託車裝備同比增長280%。
在618期間,京東汽車實現渠道品牌上遊化,引入寶馬、杜卡迪、KTMR2R等眾多國際、國內品牌,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深度融合製造商、渠道商、零售商以及服務門店,為摩託車品牌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共同開發線上消費市場。
據報導,在1-18日的京東618盛會中,眾多摩託車品牌在京東搶鮮發布新品,受此影響新大洲本田成交額同比增長23倍,阿普利亞同比增長7倍,春風動力同比增長7倍,宗申賽科龍同比增長426%,豪爵同比增長332%。
除此之外,摩託車騎行消費的火熱,帶動摩託車周邊產品的熱銷,6月1日-18日摩託車頭盔、裝備品牌ARAI成交額同比增長21倍、SHOEI同比增長365%。據說,京東已經成為摩友購物摯愛平臺。
面對這一系列數據,大家或許會無比驚嘆,難道摩託車行業的實體店的蛋糕要被網購平臺大範圍搶奪。如長久下去,那還怎麼得了......。對此,筆者提醒大家,不必過於過於擔憂,因為......
網購顛覆實體店還為時過早
對於網際網路銷售平臺而言,是企業實體店的有效補充,而不是無所不能的取代所有實體銷售。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已形成了網購習慣,於是,為了爭取這一部分消費群體,很多摩託車大品牌開始與京東合作,開啟了京東官方旗艦店,而京東似乎也樂於讓各行業品牌入駐自己的商城,以增加自己的流量和市值。
的確,這也算是各取所需,但網購在摩託車銷售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在此探討一二。
對於摩託車在網購平臺的價值,幾個摩託車製造強國已有著明顯的表現,如義大利、日本等國,就不推崇摩託車網購。對於中國,推崇的摩託車網購,其實際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1、劣質產品的溫床
對於摩託車而言,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地平線或是鬼火的製造者,都主要靠電商銷售。並且不管是京東還是淘寶,有很多銷售地平線或是鬼火的店鋪所貼出的圖片足以讓所有的80後、90後心生搖動。在如此情形的衝動之下,趕緊下單,結果收到的實車,不管從裝配質量、產品質量、後續掛牌等方面,都是沒有保障,當購買者開始有些後悔,想退貨時,要麼平臺當時就設定不許退貨,要麼就是設定退貨運費自行承擔。再去問一下退貨運費,少則四五百元,多則上千,因為開了包裝,還得打包,運輸當中出現破損還要自行承擔損失,買下來才三千多元,一想也就算了,不退了。這是最為明顯的打掉牙齒往肚裡吞的現象!
2、終究不能百分百替代
如豪爵、五本、新本、山葉都在京東商城上開了官方旗艦店,但所有這些旗艦店接單以後,都是讓下單者到就近的實體店提車。廠家再給實體商家一些補貼,這樣商城掙到了流量和成交額,廠家認為自己贏得了銷量,經銷商也拿到了補貼,似乎是三贏,而且消費者也拿到了實惠,應該是四贏。但在這一過程中卻存在很大的隱患,消費者這輛車到底屬於哪裡購買的呢?
為何要追究這個,因為根據《消費者保護法》,誰經銷誰負責,如果認定是從商城購買,那麼以後有問題找商城,如果認定是從經銷商處購買,以後有問題就找經銷商,經銷商顯然不會承擔這個責任。最後廠家出面來承擔,看上去也算圓滿,其實不然,有些問題是讓實際運營過程中,非常麻煩的問題。如開發票,摩託車一般金額較大,平臺公布的價格說是含票,沒票掛不上牌嘛。那好,廠家又讓經銷商開票,經銷商只是得了一點補貼費,根本就沒有發票的稅費,一般增值稅納稅人單位還好,費用不高,一百多元即可。可大多數終端經銷商都是小規模納稅人,如果按3%的稅率來算,一輛10000元的摩託車,就要300元,這稅款經銷商可不會認帳。最後還得廠家來協調。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麻煩,一旦產品在15天之內出現問題,就算是小問題,用戶提出退貨,經銷商可不會接這個盤,於是用戶就拼命投訴到平臺,廠家沒辦法,又得接下這個盤。有的廠家甚至強行壓商家接下這個盤。
最後一個麻煩,就是用戶了,如用戶在平臺上下單購車,總不好意思向經銷商提什麼要求吧,所以,你看到一些用戶在經銷商那裡買的車,有這樣或是那樣的優惠活動,你也只能忍了。如上門服務,實體店購買,是免費,但如在網購平臺下單,則需支付上門服務費用。
感悟:
所謂的商城官方旗艦店,真正離開了實體店參與,其局面如何還真不好說!
這正如行業媒體記者談到的那樣,離開了服務的銷售,都是耍流氓,網購可以為摩託車銷售引流,但說成要顛覆實體店銷售還為時過早,甚至當所有消費理性以後,摩託車實體店銷售才是真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