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馮瑋:美國是世界秩序的締造者,我們只是破壞者

2020-12-14 騰訊網

復旦大學教授馮瑋那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在2014年時一直出現在我們視野中,活躍在微博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網絡意見領袖,他所發表的每一個觀點都會引起網友的討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能夠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他曾說:美國是世界秩序的締造者,我們只是破壞者,這樣的言論一出,馮瑋就遭受到了抨擊。

有網友說:不知道馮瑋是如何當上復旦大學教授的,一直發表這樣的不當言論還毫無事實根據。美國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世界的霸主,但美國靠的不是和平相處,它靠的是武力鎮壓,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靠販賣武器狠賺了一筆,為後來成為世界霸主打下了基礎,說美國是世界的締造者,某種程度來說是正確的,因為當時的美國一家獨大,地位越高享有的話語權將會越多,但美國是世界秩序的締造者,很容易崩潰,因為有強迫的成分在,這是導致不能長久的一個重大原因。

但針對馮瑋教授的另外半句話小編是不會認同的,他認為中國是這種秩序的破壞者,他認為中國破壞了美國所營造的這種氛圍,破壞了平衡,但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假如不是中國也會有其他國家會打破這種世界氛圍,只不過是早晚而已,一進去,美國所營造的世界秩序就被打破說明,這種秩序本身就存在著問題,否則也不會「一捅就破」。也希望馮瑋教授能夠正視現實,不要胡編亂造。

因為馮瑋教授是復旦大學的教授,他所教育的學子可以說是中國的頂尖優秀學生,他的這種社交軟體中的不當言論如果在他上課時,傳授給學生,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不過當時校方也進行了回應:說沒有明顯的證據能夠證明馮瑋教授在上課期間向學生傳達這種賣國言論。這件事情也表明我國在教育系統中存在著漏洞,老師職業不僅需要知識水平過硬,還需要有家國情懷,強烈的責任心、高尚的品德,知識水平存在漏洞我們可以後期進行彌補,但是如果不具有家國情懷,那麼就很容易在一些歷史問題上存在偏離,而這種思想傳達給學生,將會不堪設想。

相關焦點

  • 「國際秩序轉型中的國際組織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
    在會議致辭環節,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教授首先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感謝與歡迎。蘇院長指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有悠久的「大政治學」傳統,強調政治學學科與公共管理學科的融合發展,目前國際組織的公共管理已經成為這種學科融合發展的「最佳增長點」之一。
  • 馮瑋:戰和繫於一人「聖斷」的日本帝國對外戰略決策機制
    摘要:8月15日正午,由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即「玉音放送」通過電波傳遍整個日本,乃至整個世界。當天,日本各大報紙全文刊發了《終戰詔書》。 作者:馮瑋,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馮瑋:日本「對美追隨路線」的緣起|日本_歷史|麥克阿瑟|日本政府|...
    作者:馮瑋,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日本外務省國際情報局長的孫崎享,在他《戰後史的真相》一書中寫道:「日本在制定今後的國家方針時,有必要了解過去美國是如何施加壓力的,同時需要了解日本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特別需要了解面對美國,日本試圖貫徹自主道路有多麼艱難。」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圖據復旦大學網站)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因病搶救無效,在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逝世,享年92歲。  李鬱芬,1928年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復旦教授李鬱芬逝世,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教委、上海科技成果獎等;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勞動模範等稱號。
  • 「老二次元了」對線肖戰粉絲的復旦教授沈逸火出圈!他說:我從來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訊 沈逸出圈了在三次元,沈逸擁有一長串身份——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我們在復旦大學的課堂上找到這位出圈的教授,和他聊了聊賽博空間。復旦課堂上的沈逸。 李楚悅 攝左手可樂,右手紅牛「我又不是來講相聲的,幹嘛要有趣?」「誒!這是沈逸的課,沈逸就在這兒誒!」
  • 大學應建在哪,看復旦大學陳平教授以中科大為例,一句話點透
    復旦大學的陳平教授,一個搞經濟又搞物理的「異類」科學家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旨在告訴我們對自己的行業要鑽研,只有做的精、做的專業才能取得不凡成就。復旦大學陳平教授現在的教育從初中、高中到大學最後再到研究生,其實都是從一個面到一個點的過程。
  • 愛德華·費什曼:舊秩序已死,後新冠病毒時代如何構建新的世界秩序
    正是在這些時期,新的秩序誕生了,新的規範、條約和制度應運而生,以定義國家之間的互動方式以及個人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作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影響最深遠的全球性破壞,新冠病毒疫情正是這樣的時刻。1945年後的世界秩序已停止運作。在一個健康的秩序下,我們希望至少有誠意地進行國際合作,以對抗無國界的病毒。
  • 北大教授: ​我們正親眼目睹新舊「世界帝國」秩序的大轉折 | 文化縱橫
    有些國家雖然也是主權國家,但卻可以將其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或者將其國內法延伸到其他主權國家內,甚至變為國際法,比如美國的海外反腐、「長臂管轄」以及經濟制裁等,更不用說其公然宣揚並操縱的「顏色革命」。事實上,我們在國際關係領域中討論諸如「霸權主義」、「第三世界」、「南北問題」、「世界多極化」、「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概念時,都是圍繞帝國問題展開的。
  • 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中新網12月9日電據「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 「世界破壞者」
    其後,在開始崩壞的世界中再度取回了「Decade驅動器」變身為假面騎士Decade。作為「路過的假面騎士」出發開始了各世界的巡遊。旅行的同伴為小野寺雄介、光夏海、光榮次郎、Kiva-la、海東大樹。他們一起巡遊其他八個騎士的世界,由於其失憶前與騎士之間的某種原因,士每到達一個世界,每個世界都對他有股排斥力,他所拍出來的照片都是扭曲模糊的,騎士們都對他有些敵意,士被他們稱為「世界破壞者」。士一邊巡遊一邊尋找自己的世界,並回憶自己所丟失的記憶。但在與騎士們的相處時,並沒有一絲世界破壞者的樣子,夏海也不相信士是世界破壞者。
  • 復旦大學李鬱芬教授逝世,她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教委、上海科技成果獎等;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勞動模範等稱號。
  • 復旦大學八大知名校長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位於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
  •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老師:作為中國人你驕傲的是什麼呢?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老師曾這樣問她的學生:作為中國人你驕傲的是什麼呢?我想說,我驕傲於,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國。 今天的我們再也不用面臨弱國無外交的無奈;今天的我們再也不用懼怕敵人武器的強大;今天的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外國的封鎖。 在六七十年代時,當我們的父輩聽說美國派軍威脅中國時,他們會憂心忡忡,甚至開始囤積糧食;可是今天的我們,在聽到美國要圍堵中國之時,我們國人底氣十足,發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聲響。
  • 今天,「復旦—中植科學獎」揭曉!薛其坤等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麥可·貝裡提出的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
  • 吳非、胡逢瑛:俄羅斯與中國為榮譽和國際秩序閱兵
    同時當前仍存在國際烽火遍野的亂象,並須斥責由西方國家所主導的單邊主義的霸道意識形態,在此思想指導下發動單邊行動在世界各區域所造成的軍事衝突和政治動蕩,及西方國家壟斷世界經濟給各國所造成經濟危機的危害。中國對世界政治的責任感與日俱增,這樣中國需要通過一些重要的儀式來讓其他國家了解其履行責任的能力,以及維護二戰後新世界秩序的締造者的決心。
  • 我們是締造者還是破壞者?
    原標題:環境問題也是生存危機,更是人類世界的頑症,它像病毒一樣在每個人的心中蔓延。我們是生態的締造者還是破壞者?環保電影以真相告之的鏡頭重現了地球這個孕育我們的藍色家園,喚醒人類的良知,重塑人道主義情懷。
  • 描繪美麗物理新世界!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今天,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 世界和平論壇丨疫情如「一道閃電」,照出缺乏世界秩序的現實
    在抗疫過程中,美中兩國一方面有競爭,一方面有合作,在這種複雜的競爭持續下去的時候,希望能夠看到,我們實現共同的利益,在兩者中實現平衡才能創造一個好的結果。」6月16日至17日,2020世界和平論壇特別視頻會議舉行。本次特別會議主題為「後疫情時代:中國與世界」。
  • 新世界秩序,是全球化的終結還是美國霸權的終結?
    必然還有人認為這些危險正距離我們越來越近,甚至還有人渴望危險的到來,這類人不是太天真就是太邪惡了。    在重大衝突結束後,之所以創建全球化的制度形式就是為了制止或限制各類重大衝突或災難的發生。但不幸的是,這些機制在最近四年遭受到了嚴重破壞,其中很多還會進一步削弱甚至在世界最需要它們的時候直接被廢除。這實在是令人扼腕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