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52歲的劉光兵,當了14年交警,17年刑警,他不善言辭卻善於動腦、善於創新,一雙總是布滿紅血絲的眼睛在訴說著疲倦的同時,卻也總是迸發出抑制不住的成功喜悅。正如他常說的,「只有親歷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的守候,才能真正享受到那種案件告破的喜悅。」
土掉渣的「科技神探」
說劉光兵是個土掉渣「科技偵探」,一點不假,問起一天沒上過警校的他如何破獲那麼多大案要案,他說沒啥訣竅,就耗時間、拼耐心。1989年,21歲的劉光兵通過一次招警考試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交警,14年的馬路生涯鑄就了他堅韌沉著的職業精神。2003年12月,揚州市公安局廣陵分局成立運東派出所。劉光兵調到這裡,成為派出所唯一的刑偵民警,自然地就承擔起整個轄區的破案工作。
刑偵業務上的一片空白,讓剛到派出所的劉光兵有點不知所措。「我才35歲,不是來派出所養老的,必須學習,必須用知識武裝自己!」於是他重拾書本,抓住一切能夠擠出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漸漸地,他從電腦都不會的「小白」成長為大家口中的「科技神探」。一次,一張夜間監控圖片上只能看到兩隻汽車大燈,劉光兵用photoshop反覆處理圖片,最後終於清晰地顯示出車牌號碼從而順利破案。
除了勤奮好學,劉光兵工作上的成就更離不開他身上那股韌性。當年,揚州市區一家洗浴城發生盜竊案。案發後,浴室一名四川籍工作人員突然離店,引起了劉光兵的懷疑,但調取其照片一看,發現他冒用了一名章姓男子的身份證。劉光兵設法與章某聯繫上後,得知一個叫李勇的雲南男子曾與章一起打過工。劉光兵憑直覺,李勇脫不了干係。
上網一查,雲南叫「李勇」的有4000多人,要確定哪個才是真正的嫌疑人猶如大海撈針。沒有捷徑,只有笨方法!劉光兵拿著李某的照片,與系統裡的4000多人逐一比對。整整三天三夜,除了吃飯睡覺,劉光兵就是坐在電腦前,盯著照片慢慢對,終於將李某從幾千張圖片中揪了出來。
大功告成!劉光兵頭一抬,眼一花,卻突然什麼都看不見了。醫生說,由於他長時間注視屏幕,患了間歇性失明。說起這事,他一點不後悔,「不吃辦案苦中苦,難嘗破案樂中樂。」
正是憑著身上這股執著與韌勁,在運東派出所擔任偵查民警和副所長期間,劉光兵主辦偵破各類刑事案件910餘起,為國家、集體和個人挽回經濟損失1100餘萬元。
「反詐尖兵」3年繞了地球三圈
說劉光兵是個精通科技手段的「反詐尖兵」,也名副其實,2017年,劉光兵主動請調到揚州市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任偵查崗位,來到反詐中心3年多他實踐中摸索總結,共參與偵破電詐案件130多起,追贓挽損3000餘萬元。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話用在反詐案件的辦理上非常恰當。」為了努力把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年逾五旬的劉光兵,時間抓得更緊了,節奏也更快了。他告訴記者,「時間對於反詐民警來說特別地寶貴,接案後的綜合研判,信息流、資金流的掌握,疑犯的抓捕都需要爭分奪秒。」
2018年9月4日,揚州廣陵警方接到江蘇油田某下屬醫院報警,稱其單位會計遭遇通訊詐騙,被他人冒充單位領導騙取匯款1700多萬元。
案件發生後,劉光兵立刻被抽調到省公安廳反詐中心,承擔起了資金追贓任務。為了搶在犯罪嫌疑人轉移贓款之前開展緊急止付,他日夜不停,累了躺在沙發上眯一會,餓了啃一袋方便麵。就這樣三天三夜,連續在崗70多個小時,他成功從3000多個銀行卡帳戶中,篩選出涉案關聯帳戶700餘個,凍結資金3000餘萬元,最終追贓1000餘萬,最大程度挽回了企業的損失。
從事反詐工作僅僅3年多,劉光兵先後總結出了「關聯孤立法」「區域人群篩選法」「資金流水追蹤法」「詐騙人員身份識別法」等一系列技戰法,完成了從「科技神探」到「反詐尖兵」的華麗轉身。有同事測算了一下, 3年多的時間,他出差追贓追逃行程12多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3圈。
30多年的奉獻無怨無悔
劉光兵從警31年,崗位雖然一變再變,但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他總是能大案破掉「一籮筐」,但談起家人,他卻總是覺得虧欠。警嫂張成萍十幾歲時患上了一種缺鈣的慢性病,嚴重時連上下樓梯都成問題,偶爾還有昏迷的風險,身邊離不開人照顧。但劉光兵工作繁忙,出差更是家常便飯,哪能時刻照顧到妻子?他只能囑咐妻子,一旦感到身體不適了,一定要迅速到醫院去治療並拜託親朋好友多多關照。
在女兒劉夢迪的印象中,父親以前在基層每天加班,現在在反詐中心每天出差,休息時候永遠在接電話。「小時候他很少照顧我。」劉夢迪以前對父親非常不理解,但劉光兵的不苟言笑、嚴肅認真和執著的自我要求漸漸也感染了女兒。劉夢迪在高考時填報了警校志願,畢業後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
有人問過劉光兵,你這樣賣力也掙不來大錢,你圖什麼?劉光兵笑著回答:「既然當了警察,就要當好,我把30多年的青春獻給了公安事業,我無怨無悔。」
一句樸實的回答,道出一名人民警察內心最深處的忠誠。
通訊員 王旭 裴雨
交匯點記者 李源 實習生 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