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IP在我們國內影響力可以說比較大,雖然正面渠道已經被「封禁」,但前期的「神級」表現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目前巨人迷們非常關注的點就是《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動畫的播出,已經官宣了日期,由MAPPA擔任製作。
在當時公布了由MAPPA製作後,很多巨人迷也開始抱怨為什麼換人了?WIT做得挺好為什麼不繼續了?這背後的故事其實我們都不知道。但就在近日,一則消息公布之後我們才發現「MAPPA」是真正的良心公司。
Newtype雜誌的最新爆料,日文大家看不懂我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翻譯。大概意思就是當初「WIT」做完《進擊的巨人》第二季之後想找人來接盤,自己不想做了,然後講談社去找下家,找了大概幾十家動畫公司後都被拒絕了。只有「MAPPA」表示自己可以考慮一下,後面我們就迎來了由「MAPPA」製作的《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動畫。
看完這個消息是不是很驚訝呢?「MAPPA」成為了《進擊的巨人》的救命稻草,沒有「MAPPA」或許《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動畫就腰斬了。道理很簡單,沒人做,只有「MAPPA」接受了。針對上面幾個點土豆君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之前《進擊的巨人》動畫製作背景如何呢?當時是波麗佳音、講談社、Production I.G 、電通出錢,然後「WIT」製作。也就是說「WIT」只擔任製作,製作完成就和他們沒關係了。
難道之前「WIT」做得不好嗎?並不是,《進擊的巨人》前幾季的內容都非常精彩,可以說是少有的「高開高走」類型。但銷量並不是太好,現在動畫不比以前,以前是看「光碟」銷量,現在主要是「宣傳」。只要作品IP影響力起來了就是成功,漫畫以及周邊的銷量都會起來,但對於「WIT」來說沒意義,因為這些和他們無關。
換句話說這樣的「知名作品」雖然粉絲群體可以,但製作成本過高,而且做不好容易砸口碑,屬於高成本低回報。在商業「動畫公司」裡就屬於「燙手山芋」,所以「WIT」不做也是情有可原。
《進擊的巨人》從當初一開播,熱血高亢的鏡頭吸引了不少人成為粉絲,至今作品都沒有高開低走,所以被很多漫迷稱之為神作。但是越往後看我們會發現《進擊的巨人》很「沉重」,內容比較深刻,這也是神作的原因之一,並不是單純、輕鬆類型的熱血番。
這就導致了受眾群體縮小,大量「低齡粉」的退出,你說火嗎?確實也火,但「低齡粉」的退出直接導致了「經濟效益」的下降。要知道低齡粉比起年齡大的理智粉更有「購買慾」。尤其是像《進擊的巨人》這種季播動畫就存在著不穩定性,換製作公司在業內很常見,能否繼續製作就要看「觀眾」願不願意買單。
在《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動畫由「MAPPA」製作的消息公布之後,很多巨人粉表示擔憂,土豆君也是,為什麼?因為「多開」的番劇太多。但現在土豆君對於「MAPPA」有足夠的信心,堅信他們能夠做好。
首先延期到12月播出這是態度,為了更好的製作水準。其次十月新番《咒術回戰》開播之後確實反響不錯,完美的製作水準,十分還原漫畫內容。再者說「MAPPA」的PV預告已經播放出,看了預告根本不用擔心,動畫製作能力非常足。
所以對於《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動畫我們還真要感謝「MAPPA」的製作,也要相信他們有足夠的水準去為《進擊的巨人》畫上圓滿的句號。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內容,喜歡文章的小夥伴別忘了點個讚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