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蕾特的椅子》同樣也是一部由石田祐康執導的動畫短片。這部動畫短片延續了石田祐康一貫精簡的風格,只用了3分半的時間,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內向的小女孩在小椅子的幫助下融入朋友的故事。
與之前的《雨之城》類似,《波蕾特的椅子》沒有任何對白,全憑藉畫面的表現力以及細節來表達動畫氛圍以及主題。
但與《雨之城》不同的是,《雨之城》用了冷色調描繪了一個感傷的故事,而《波蕾特的椅子》卻用溫暖、可愛的畫風刻畫出一個治癒系的故事,但在這種治癒系的深處,卻表達著一種感傷的基調。至於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就由淺入深,聯繫動畫中的細節,為大家聊聊關於《波蕾特的椅子》中所表達的感傷基調。
淺層:變與不變之間產生的「衝突」
小女孩的成長是變,椅子的「靜止」是不變。
《波蕾特的椅子》這部動畫主要是圍繞著小女孩展開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椅子」這一事物在動畫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在動畫中,兩者之間卻存在著變與不變的關係。
也正是由於這種關係的存在,從而建立了《波蕾特的椅子》的故事衝突,但這種衝突的作用並不是為了鋪墊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是為了展現故事的感傷基調。
從動畫01:55到02:00的這段畫面裡,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時間的關係,小女孩長大了,身高也變高了,而小巧的椅子也慢慢失去了應有的作用,被高大的椅子替換掉,放置在一旁。
從畫面中小女孩的面部表情變化可以看出,小女孩對於小椅子還是有感情的,直到實在是因為身高因素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之後,她才換掉了小椅子的,以至於之後小椅子慢慢被小女孩遺忘在角落裡。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就是時間,對於小女孩來說,時間給予她的是成長,但對椅子而言,時間給予它的卻是「靜止」,甚至是衰落,這也是造成小女孩與小椅子之間產生「衝突」的主要因素。
也正是這種「衝突」的產生,讓本來親密無間的小女孩與小椅子之間慢慢產生了一種隔閡感。
總結:時間所造成的成長差,就是小女孩與椅子之間的變(成長)與不變(靜止)所產生的「衝突」,從而造成了小女孩與小椅子之間的隔閡感。
過渡:動畫中從中年至少年的畫面轉換
在上文中說過,《波蕾特的椅子》是一部沒有對白的動畫,因此《波蕾特的椅子》中的任何一幀(動畫中每一個靜止的畫面),任何一個細節的變化都有可能是動畫想要表達的主題。
比如在動畫02:40到02:52以及02:57到03:00這兩個畫面中,分別展現了小女孩對於之前小時候騎著小椅子的回憶以及現在小椅子帶著小女孩飛奔的場景。特別是在第二個畫面中,小椅子在房頂上飛奔,這裡出現了三個人物,他們分別是有著大肚子的中年男子以及一對年輕的戀人。
這三個人物在動畫中的出現並非無的放矢,從中年肚腩的男子到青春活力的青年戀人最後再到還在成長的小女孩,這一切不正對應著時間的「回溯」麼!
時間不可逆,這是無法違背的,從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這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也是無法違背的過程,但在動畫中,卻用了相反的畫面轉換表達了動畫對於時間可逆的一種幻想,從而突出了對於時間流逝、無法挽留的感傷。
總結:動畫中所採用的從中年到青年最後到少年的畫面轉換,表達了對於時間流逝、無法挽回的感傷。
深入:動畫中採用的對比式開放結局
對比手法是動畫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用來凸顯出動畫的感情基調以及主題。
《波蕾特的椅子》動畫是以小女孩的可愛贏得了新同學的認可,融入到她們的集體之中而結束的,但這僅僅只是對於小女孩而言,對於小椅子的結局,動畫並沒有描述。
那麼小椅子最後的結局會怎麼樣呢?會依舊被丟棄到一旁,被歲月侵蝕,最後重新回到木材回收廠呢,還是會一直陪伴在小女孩身邊呢?
面對以上兩種大方向的選擇,先不說哪一種結局更加合適,我們先來看看動畫中給予我們的暗示,再來看看小椅子的結局。
在動畫01:47的這個畫面中,小椅子的腿是折掉過的,只是後面被小女孩給接上了,而對於小椅子的而言,腿為什麼會折掉?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帶著小女孩奔跑在草地上以及經歷了時間的衝刷,才造成了小椅子腿折掉的場面。
而在動畫02:39到03:15的這段畫面中,當小女孩再一次因為同齡人的冷落而失落時,小椅子又一次帶著小女孩奔跑,但這次卻不同了,不同的是力度,不同的是重量。
不同的力度:僅從動畫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與之前小椅子帶著小女孩奔跑在草地上不同的是,第一次像是小女孩騎著小馬駒在草原上奔跑,而這一次卻是像是小女孩騎著「飛馬」在空中翱翔。
所以從這兩種不同的過程來看,很明顯第二次小女孩與小椅子的奔跑要更費勁些,力度更大些。
不同的重量:上文說過,成長是造成小女孩與小椅子之間產生「衝突」的主要因素,小女孩成長了,所以體重以及身高都有所增加,而小椅子卻沒有變化,只有靜靜地等待時間的衝刷。
因此,這一次小椅子承受的小女孩重量要比第一次承受的重量多得多,因此它的負擔也會更大,面臨折掉的可能性也更大。
就以上這兩點而言,這一次小椅子帶著小女孩奔跑在空中的過程,對比於她們倆第一次在草原上奔跑的過程,明顯要吃力些。而第一次奔跑過後,小椅子的一條腿折掉了,那麼這一次呢?所以,對於小椅子而言,它的結局很大可能就是傾盡全力之後的破碎。
總結:動畫中對比式的開放結局,通過第二次奔跑的過程與第一次的對比,凸顯出了最後小椅子傾盡全力之後仍會壞掉的無可奈何。
綜上所述
從以上動畫中小女孩與椅子之間的「衝突」、中年到少年的畫面轉換以及對比式開放結局來看,《波蕾特的椅子》不僅僅是一部治癒類動畫,它還表達著更為深層次的感傷基調。
而這種基調包含了成長帶給小女孩和小椅子之間的隔閡感、對於時間流逝、無法挽回以及小椅子最後仍會壞掉的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