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波動,人生起伏,皆是常態
誰都期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什麼年齡做什麼事,財富逐漸積累,事業蒸蒸日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千百年來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我們潛意識裡會如此規劃自己的人生。
然而現實永遠不會如人所願,通往目標的道路有千百條,但沒有一條是筆直的。波動才是常態,接受了這個規律,會減少很多無謂的怨氣。
新陳代謝,萬物循環
A股雖然只有三十年的歷史,也上演了一幕幕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演變。有的公司乘時代的風口而起,繁華過後一地雞毛。產品有生命周期,行業有推陳出新,誰都不知道今天的歡鬧能持續多久。
有時翻閱股市老新聞,不禁感嘆,市場哪有新鮮事,無外乎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一個熱點消費殆盡,再奔向下一個熱點。
很多股市中人也就三十歲,對於個人尚處青年,對世事的變遷已有頗深的感觸,但還抱定入世的執著,且看後浪翻騰,誰是風流人物。
為什麼中國股市持續了10年3000點?
是中國股市十年未漲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是過去上證指數在過去的走勢圖。
從圖形上看,是什麼形狀?——尖頂圓底。翻譯成日常用語,那就是——牛短熊長。
我隨便截一個圖給大家看看。
這隻股票是不是很像上證綜指的走勢?其實它屬於周期股的範疇。
周期股為什麼是尖頂圓底的走勢呢?當周期股出於周期低估的時候,按照PB估值;當周期的風來了,開始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按照PE估值。
因為是周期股,周期一旦逆轉,利潤經常是幾十倍、幾倍的增長。但是暴利階段一般不能持續很長久,很快利潤就下去了。
所以公司在景氣周期來的時候,戴維斯雙擊;景氣周期過去的時候,戴維斯雙殺。所以公司股價表現為尖頂。
但是當公司處於持續虧損階段時,按照PB估值時,公司的淨資產波動性就小多了。所以股價跌破淨資產時,會達到一個穩態,然後不跌了。因為淨資產波動幅度很小。所以公司的股價是圓底。
上證綜指之所以走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成分股中周期股太多了。
中國股市一直是那種市場:牛短熊長
你不投資吧,總體上資金是走貶值路線的。如果投資吧,熊市漫長,股市熊,百業凋零。股市不好的時候,賺錢的機會更少。所以說,一旦有牛市跡象,不是說很多人不管風險,而是有時候相對於虧錢的恐懼,錯過的恐懼更甚。
害怕錯過不是一種對的情緒,但是,這種情緒很容易支配人心。一個個財富神話衝擊心靈,新聞裡面不停重複,這一輪上漲股民平均賺了多少多少錢,不焦急才是很奇怪的。
雖然說,大多數人既了解這是投機的心態,大多數人也知道風險是非常非常大的。有些股票上市公司反覆風險提示,都能漲7倍有餘,這反應的絕對不是企業價值,而是投資人的焦慮。
很多百姓都是在股市的大牛市中、後期進入股市,這時候在電視上、電臺、報紙上等宣傳媒體,大肆宣傳股市大好,股民能賺大錢。
一些已入市的股民朋友也宣揚自己賺了錢,百姓每個人都想賺錢,賺大錢,這是每個人都想往的!
雖然宣傳上說股市有風險,入市需緊慎。但沒入市的人親身體會不到股市有什麼大風險。
散戶虧損的根本原因
從眾心理
不少股民進出股票很大程度上會受周圍人的影響,看到別人進什麼股票自己就跟著入,沒有自己的主見。總跟別人進不但容易賠錢,還學不到實踐經驗。
而且,股票投資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投資者沒有對股票進行理性的分析判斷,育目從眾,結果肯定是虧損不斷。
死守
遇到了虧損,選擇死守也是一部分散戶常見的做法,要知道,有的時候死守就是等死。投資股票應該是該進時進,該拋時拋,該解套時就解套出局。
當發現自己的進入 是錯誤的,尤其是進在了前期暴漲的牛股頂峰時,要及時斬倉割肉,才能不被深套。而且,如果處於跌勢中,持有品質比較差的股票時間越長,風險也就越大。
賭博心態
賭博心態分為兩種,一種是個性好賭,其他分析手段欠缺;另一種是虧損累累,所剩無幾,拼死一搏的心態在作怪。
無論是哪一種心態,在投資市場採取賭博的心態其實就是過度投機心態,這種心態會導致投資者無論對勝利和失敗都會產生畸形的反應。
投資交易中,要做到三個字:「戒、定、慧」
交易中的「戒」就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溺水三千隻取一瓢,要懂得取捨,知足常樂,不要患得患失,資本市場沒有早知道和後悔藥。
交易中的「定」,筆者的理解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你選擇了自己的交易體系、交易模型後,就不要三心二意,而是一心一意的按照自己的體系來交易哦。
其次,一套理論用得越久,你對它的理解就會越深刻,你的心就會越安定。
交易中的「慧」,把一個工具用到極致,你就會越來越能夠體會到這套交易手法、交易細節的微妙之處,駕馭市場交易的整體能力也會大幅度提高。
炒股感悟與心得:
價格終將體現價值,你的耕耘不會白費
有的人把股票當作博弈的籌碼,進入就為了拋給下一個接盤的傻瓜,什麼價值、前景都是扯淡。
也有一定道理,市場短期的隨機性,能利用當然好。可我不願意讓自己陷入分分鐘猜漲跌的焦慮,腦子裡有各種噪聲打架。
既然看好進入的公司,就耐心等待價值回歸的時刻。只要公司的經營穩健踏實,能做出超預期的業績,市場終會發現其價值。
以前無法理解但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意思,想著既然付出了,憑什麼沒有回報。殊不知,一心求回報的初衷就偏了,收穫是自然而來的結果,它不會按照你的想法呈現。
耕耘與否,絕對是兩重天地,努力不會白費。
碼字很辛苦,認同觀點的可以點讚,點讚支持一下,謝謝。
大家可以點擊頂部藍色關注兩個字,關注我,有問題也可以給我發消息,我每個交易日都會給大家分享股市解讀!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下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