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聲,忠誠,信任,陪伴,感動,惋惜;這些是我看完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後突兀出現腦海裡攪動情緒,致使不能完全由自己控制的詞語。這真是一條好狗,這真是一條傻狗,這真是一條讓人羨慕不已的忠犬;這部影片將我感動的稀裡譁啦的,讓我想起了自己家曾經養過的一條名叫花花的狗,據領養他的人說在小時候在我和家人離開那個和它一起長大的農村小屋子後,它幾乎自我絕食了十來天不吃不喝,差點餓死;直到今天看完《忠犬八公的故事》後,我才知道明白原來,花花的自我絕食是一種失去家人和朋友的失落與絕望的情緒,可恨的是那時候的我年少無知,不懂這些而忽略了。
它只是你的一條狗,但你卻是它的一生。
《忠犬八公的故事》電影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講述一位教授音樂的教授,意外原因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在日本朋友幫助下取名「八公」;在飼養期間八公每天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五點鐘左右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但是這樣的時光沒有持續太久,一天意外來臨教授因病去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裡卻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也沒有離開。
這是荷華看過關於動物片子中最為讓人感動且流淚最多的電影,沒有之一;因為其真實的情節內容與狗狗八公高超的演技還有反射愛護動物,守護,忠誠,平等等現實意義,當然還有令人無比真實的替代感;在電影裡面有句話讓我特別印象深刻:它只是你的一條狗,但你卻是它的一生。
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中事實上很多人都對應著這句話,特別是一些年輕的人,貓狗對於他們來說可能真的只是貓狗寵物,丟了也沒有什麼可惜;甚至只是財產之一,可以隨意丟棄,而不是生命或者說值得守護和陪伴的家人。
就比如曾經的我也是無意中拋棄了我的愛狗花花,雖然是因為我們全家離開那個生活長久的小屋去了外地,給它送給了別人寄養,因為那時候我不知道我們全家還能包括它,也沒有想過,意識到帶它一起離開。
同樣類似的事情現實也並不少見,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每年公司年假或者大學寒暑假的時候,在一些學校裡和附近的一些小區總會要比平時多出來一些流浪貓或者狗,而表面看來導致這些出現的因為假期到來,需要離開現在居住地無法攜帶它們離開,又不知道如何處理,於是遺棄它們,讓他們自身自滅成了最好的選擇。
實際上很多人都忽略了自己養過的貓貓狗狗其實也是一條生命,他們沒有家人,夥伴,朋友,同學;但作為它們的主人是它們的全部。
可是這些作為主人的人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些被遺棄的家養貓狗不說能不能適應外面的殘酷環境;就說從情感上面來看它們應該也是絕望的,就像電影裡面八公等待主人一天月一年未歸來一般,那期待的眼神漸漸在日暮下變得失落,身上的毛髮漸漸變得髒亂焦黃;嘴角漸漸抽搐一般。
是不是有時候也會疑惑,為什麼作為它一生不可缺少的你,卻缺少了?
是不是也會堅信有一天主人一定會回來找它們?
是不是也在想主人呢?去哪兒了,我在原地守著他呢!
車站現在就相當於小八的家,每天它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出現。
這真是一條好狗;在電影裡面每位看到八公的人都是這樣說的,並且這樣認為的。
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八公聽話,每天按時上下班接送主人帕克,更多的原因是它像一個人,有著對帕克依賴和信任,以及忠誠的情緒;還有就是頗有人性。會為帕克陪它玩而非常開心,會因為帕克上班非常不舍,會因為帕克女兒有小孩子高興到忘記它而吃醋。
在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中最為令我感動的情節與畫面另一個地方,就是八公在火車站等待的時候,其背後的樹也黃綠交融,晝夜不停,冬去春來更替的時候;因為隨著畫面的黑白與綠黃翻滾,雨雪間隔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見到八公在這個火車站等待的時光流逝,然後從年輕腳下有力到老步履蹣跚。這是讓我瞬間淚崩的印象深刻的畫面。
畫面的字幕告訴我們它一共等了九年,當然對於人的時間來算它是等了九年;可是若以狗的歲月來算,它卻是等了一輩子(人的一歲據說有狗的15-18歲左右),因為不說狗狗的一生不會有多少九年,即便是人類來說九年也算是漫長的時光,當然這些都是八公回報帕克的忠誠與信任。
電影裡面說:它的生命如一注流水,一點一點在車站的青石臺上年復一年地流逝。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到底想說什麼?
1934年4月,人們在東京澀谷站前為八公樹立了銅像,以此來紀念和緬懷這偉大的故事與品質;在電影裡面很多觀影人也只是看到了狗狗八公的忠誠,來反思延伸陪伴與愛情的意義,事實上我們可以從主人的帕克角度來看看,這其實又何嘗不是一種人對動物的平等反思教育片——你給予動物們什麼,他們又能回報你什麼?
在電影裡面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帕克對於八公是如何的好,比如和它一起趴在地上玩球;和它一起吃爆米花;和它一起洗澡;會為陪它八公而延遲上班的時間;細聲細語地問它要不要和他一起走等等,完全幫它八公當作了自己的第二個小孩在養育;比現在有些家長對於自己的小孩子還要耐心。
為什麼帕克會這樣做?
就像帕克的日本朋友說的那樣,它是你的包袱,與你有羈絆這是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帕克給它八公在當作一條生命在養育而非玩具或者說寵物而是家人,所以所做的都是在以相對平等的方式對待它八公。
所以八公也用一生的等待回報了主人帕克,同樣把帕克當作了一生的羈絆,直至死去,想要見到的回憶的還全是和主人帕克的時光;關於電影想說什麼?
荷華認為,關於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應該是想通過主人公帕克與狗的故事,還有結尾其外孫養狗的傳遞精神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之處是部分種族,人類也好,貓狗動物也好有生命其實我們都應該平等地對待他們,而不是幫它們僅僅是當作狗狗貓貓或是財務;想要的時候就擁有不需要的時候就丟棄,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不愛可以,但請別傷害!
另外他們是財產同樣擁有了之後,也是家庭的一部分,有的狗狗貓貓可以陪伴人一生十年左右,對於它是一輩子,對於養它的人來說十年,同樣也是無數的陪伴時間記憶點。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愛護動物一直都是社會主流的思想,我們甚至為之制定了許多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制度條例,用以約束人類的不和諧行為;關於狗,有科學家認為是由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其壽命約十多年。
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對於狗或者貓,甚至其他動物來說太不友好了;上次新冠病毒初發的時候,某些地方某些小區就因為聽信耀眼,摔殺了不少的貓狗;甚至一些地方出現了禁止養狗,還有一些人喜歡吃狗的行為。
對於此類人,荷華建議來看看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真的是強烈推薦喲。
對了,記得別忘記先準備好紙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