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問題的態度和方法。
成功人遇到問題時,就會思考,首先會把自己定義為解決問題的人,在內心裡拒絕做個安靜的受眾,而是對問題保持亢奮的進攻狀態。
普通人可能不會逃避,這個問題我不會,這件事我做不了,然後就一直呆在原地。
當然只有態度還是不夠的,如何去對待問題,還有應該有系統的方法。
就好像我們很多人加入的早起床,那你光早起還是不夠的,你要知道你早起該做什麼,怎麼去做,這才是有效的。
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這本書中,戰略的思維能夠賦予人們跨界的自信,貌似高深的商業難題能夠被輕鬆拆解為更日常的細節。
書中用「切」這個詞來描述這個拆分這個過程。
在具體「切」問題的過程中,有很多種方法,最常用的是結構化拆分。
結構化拆分要達到兩個要求,第1個是子分類相互獨立無重疊,第2個是子分類加起來窮盡全部可能。
比如說,一家企業如何轉型?就可以用「切」的方法進行拆分,如下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機會去替一家企業操心,畢竟很少人天生是富二代,有一大批企業等著你去管理。
所以,這個方法的意義,更多的是我們怎麼把這個方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
比如說,我們如何開創自己的第二副業,如何轉崗,如何實現寫作月入上萬?
現在我們來「切」一下,如何實現寫作月入上萬這個問題。
從上面這張圖中,以下幾點值得深入琢磨:
1、寫作賺稿費是一個苦力活。
所以你看到沒有,月入上萬的,想通過賺取平臺的流量補貼,或者是稿費收入,要實現月入上萬,沒有一定的寫作功底,很難實現。
如果是初學者,一個月能上稿,賺個幾百塊,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年初寫拆書稿那會,群裡一個小夥伴,一個月寫了12篇拆書稿,也才不到3000塊。她當時在群裡說,都寫吐了,再也不想寫了。
當然也有特別牛的,一個月帶貨,淨賺30000+,不過這些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2、寫入收入也是有風口和紅利期的
寫作月入上萬,你會發現最容易實現的就是賣課程,做寫作培訓的人,就是我們經常在圈裡看到的寫作導師吧。
而這部分人恰好是有了一定寫作水平的,或者是趕上寫作紅利期的。
在2017年、2018年的時候,那時候一篇拆書稿2000-8000元,寫上5篇以上,就能輕鬆實現月入上萬。
放到現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前不久,一個寫書評的前輩籤約了一個頭部的書評平臺,待遇是:每月4篇,1000元,獎金另算;6篇,2000元,獎金另算。
所以你看,現在寫的人越來越多,稿費反而越來越低。也就是說,你導師說的月入上萬,和當前的月入上萬,是存在一個紅利期差距的。
3、怎樣實現寫作月入上萬
賺取稿費收入,開寫作培訓班,打造個人IP等,基本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點點積累才能迎來爆發。
寫作創收,首先我們需要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有寫作能力作為基礎,就可以進一步進行拓展,開發更多寫作收入項目。
光靠寫作賺錢其實也是一項苦力活,我們還需要鍛鍊自己營銷能力、運營能力、演講能力等,讓自己成為一個寫作型的複合人才。
所以說,先把自己的能力練好了,收入自然而能就能賺到了。
寫作收入上萬隻是一個節點而已,先從月入300+,800+,1000+……開始,一步一步提升。
不要急於去賺錢,賺快錢只是一時的,如果不能實現財富自由,個人覺得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以前群裡有個小夥伴3月份才開始入行寫作,寫作能力一般,但人非常聰明,5、6月份抓住了一波紅利,流量文、帶貨文玩的特別溜,月入20000+。然而,過了一段時間消失不見了。
為什麼?
一天發文18篇,絕大部份是洗稿,除了帶貨文,基本沒有優質內容輸出,一旦過了紅利期,平臺管控,被封號是遲早的事。
小結:
最後來小結一下,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分享兩個內容:
(1)用結構分析法,如何把一個問題「切」乾淨,「切」清楚。
(2)用「切」的方法,詳細分析了月入上萬這個問題。
「快樂寫稿,仗劍天涯」。
我是寫作邦,一個專注分享讀書和寫作乾貨的博主,如果你也想通過寫作給生活帶來一點不一樣的東西,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