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學捕鳩鴿,莫學打雞狗。——《寄男抱孫》
人們常說,狗是我們的好朋友,這句話想必已經在不少人耳朵裡磨出繭子了吧。狗之所以能和我們成為朋友,是因為它們很有靈性,且十分忠誠,知恩圖報。經過專業訓練的狗還可以成為「特警」,配合警察叔叔抓壞人,因著它們靈敏的嗅覺,「緝毒犬」也出現了,它們是警察抓捕毒販的好幫手。狗的祖先是狼,而經過人類長期的馴化,有一部分狼成為了狗。唐代的劉長卿有一首較為出名的詩,名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或許很多人都不太熟悉這個名字,但要是提起詩的後兩句,那麼不少人就都明了了,那就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狗都是人類最為特殊的好朋友之一,宋代毛滂在《寄曹使君》中寫過一句「老馬由來識途久」,而狗也有如此的本領。在日常生活中,導盲犬的存在也為盲人們提供了很多便利。那麼古人為什麼說「犬不八年」呢?這是因為曾經有一隻狗給男主人戴了綠帽子,甚至還把主人給咬死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聊齋志異》中有一個名為《犬奸》的故事,故事的內容講述了一位青州的賈姓人家,在家裡養了一隻大白狗。賈某為了維持生活每天四處奔波,常年在外打拼,妻子一個人在家孤獨而寂寞,最終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和家裡養的這隻大白狗有了姦情。賈某對此事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賈某回來和妻子恩愛時,大白狗突然怒撲了上來,將賈某直接咬死了。而大白狗之所以發狂,估計就是因為通了人性,吃了賈某的醋。這隻狗不僅給它的男主人戴了綠帽子,還喧賓奪主的將男主人咬死了,可見其秉性不佳。
便是因為有這樣的狗的存在,才會在古代時讓人認為,動物不能養太長時間,養太久了便會通靈。而賈某的妻子和這隻大白狗最終的結局便是被官府的人捕獲,在確認他們的罪行後,便拉著他們遊行,最終將他們凌遲處死。
但同樣在《聊齋志異》中還講述了另外一個與狗有關,但卻與《犬奸》迥然不同的另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義犬》。而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人想要關照坐牢父親,因為他的父親在牢中生了重病,快不行了。於是他準備了很多錢,準備打通一下關係,讓人照料一下父親,讓父親在牢中過得舒服一些。可在他去官府的路上,他家的大黑狗一直跟著他,怎樣都不肯回去,最後還是連打帶罵的,狗才不再繼續跟著他。可等他到了官府,他才發現自己帶的錢不見了。他趕忙往回走,看看錢是不是掉在路上了,可最終卻發現了大黑狗的屍體,而他不見了的錢,被大黑狗緊緊的護在身下。這個故事便突出了狗對主人的忠誠,甚至甘於奉獻的精神。
《聊齋志異》中的兩個故事,描述了兩隻截然不同的狗,對狗的態度也截然不同。我們都知道,《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大多都是虛構的,這些故事也不過是為了諷刺當時的社會情況或者是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但民間有不少俗語,便是因此而流傳下來的。對現代社會而言,我們如今大多都認為狗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現在的人們有的將狗養成了寵物,有的是養在家中看門護院的,還有特殊的比如警犬、導盲犬等,但無論是哪一種,對人類而言,狗都是我們最為親近的物種。
萬物都是通靈的,無論是貓貓狗狗,還是雞鴨牛馬都是有靈性的。對它們好的,它們也是有感知的,所以養久了它們對主人也更加親近,有靈性的甚至還能和主人做一些簡單的互動。因此,如果人們家中養了寵物,對待寵物的態度應該友好平等一些,不能隨意拋棄,要對寵物負責。
參考資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寄曹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