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清華-浪潮計算地球科學獎頒發,全球氣候變化受關注

2021-01-07 站長之家

近日,第七屆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青年人才獎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李忠海、清華大學張誠、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張峰三位傑出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

清華-浪潮計算地球科學青年人才獎是國內計算地球科學領域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人才獎勵計劃,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浪潮集團於2012年聯合設立,旨在促進國內地球系統科學與高性能計算交叉領域的研究以及青年人才的培養。浪潮投入500萬元作為基金以每年20萬利息作為獎金,由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和知名專家推薦候選人,經專家評審團評選確定獎項得主。

第七屆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獎在京頒發

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是今年獲獎的三位青年科學家研究成果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極端天氣不斷出現,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的白熱化,各國紛紛加大了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力度,尤其是包含大氣圈、水圈、陸圈和生物圈等的地球系統。三位獲獎者分別在固體地球系統、地球系統模式耦合、大氣輻射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果,提升了人們對地球演化、地球系統、大氣系統的認識,為揭示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以及更好的觀測、分析、預估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撐。

李忠海博士主要從事計算地球動力學研究。他一方面將宏觀大尺度的地球動力學數值模擬與微觀尺度的礦物晶格優選定向的計算模式進行耦合;另一方面,將傳統的熱動力學數值模型與地球深部的水流體運移和效應的定量化計算模式進行耦合。採用這種精細的數值模型,揭示板塊俯衝碰撞帶的多尺度動力學過程,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和好評。

張誠博士主要從事耦合技術、並行優化、模式耦合架構等相關研究。他作為核心成員之一,完成了我國自主地球系統模式耦合器C-Coupler的設計與研發,並將其用於公共集成地球系統模式(CIESM)的架構升級、實現了CESM與GAMIL的便捷耦合,打破了我國模式發展必須依賴於國外耦合器的不利局面;設計研發了「自適應數據傳輸庫」,可自適應選擇最佳數據傳輸方式,有效提升數據傳輸性能。

張峰博士專攻於大氣輻射學、雲輻射相互作用、快速輻射傳輸模式開發與雲遙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系統發展了四流累加輻射傳輸方案,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系統模式、加拿大氣候模擬與分析中心的氣候模式和清華大學地球系統模式中得到應用,提高了數值模式輻射傳輸的計算精度。

國家超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

獎項發起人、清華大學教授、國家超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表示,地球系統科學是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可替代的研究方法,需要藉助超級計算機和相應的應用軟體對地球進行巨大模型模擬和海量數據處理分析,跨學科的要求使得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清華大學與浪潮聯合設立計算地球科學青年人才基金,有力地促進了該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七年來共有34位優秀青年科學工作者榮獲青年人才獎,其中包括在2016年、2017年兩度榮膺戈登·貝爾獎的高性能計算專家付昊桓和薛巍,以及首位獲得超算領域高性能專委會傑出新人獎的中國學者甘霖。在基金的支持下,清華大學將進一步加強地球系統科學人才交流平臺建設與跨學科人才培養,促進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與應用創新,推動全球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問題的解決。

首屆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論壇

暨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

頒獎典禮同期舉辦了首屆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論壇暨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清華大學地學系宮鵬教授、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郭華東院士、地學系林巖鑾教授、白玉琪副教授、蔡聞佳副教授、楊廣文教授等專家學者圍繞地球大數據研究、公共集成地球系統模式研發、地球系統觀測與大數據分析、地球系統管理與人類健康等地球系統科學前沿問題進行了報告與交流。

相關焦點

  • 世界地球日|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殷鵬)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四川:世界地球日,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二、兩部門舉辦氣候變化形勢報告會6月11日,四川省直機關工委、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聯合舉辦省直機關生態文明建設形勢報告會,邀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專家專題報告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和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省直各部門和有關技術機構、學會、行業協會300多人參加。
  • 世界地球日:2019四川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十大事件發布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2日訊(記者 張宇)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記者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官微獲悉,省生態環境廳於22日上午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二、兩部門舉辦氣候變化形勢報告會6月11日,四川省直機關工委、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聯合舉辦省直機關生態文明建設形勢報告會,邀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專家專題報告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和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省直各部門和有關技術機構、學會、行業協會300多人參加。
  • 數字地球日全球直播,2020年世界地球日50周年主題:氣候行動
    4月22日我們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地球日,而2020年4月22日地球日剛好是50周年,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行動。今年地球日,我們有兩個危機:一個是COVID-19冠狀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另一個是人類活動對氣候造成緩慢影響的災難。
  • 一節特殊的班會課帶你了解氣候變化,關注地球水源
    河南商報訊(記者範霖林)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為引導學生了解氣候變化,關注地球水源,圍繞「氣候與水」的主題,近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創新街小學綠都瀾灣校區開展了「細數點滴,珍惜點滴」線上主題班會。    「氣候與水的聯繫密不可分,水的變化關係著人類的命運。
  • ...全球氣候變化三連講繼續開講 丁一匯院士講「氣候變化科學問題...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陸續在河海大學舉行。12月11日,全球氣候變化系列的第二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作題為《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主持。
  • 深度:從四連冠神威·太湖之光聊起,28頁PPT探秘地球科學
    其中「千萬核可擴展全球大氣動力學全隱式模擬」與「非線性大地震模擬」獲得2016年、2017年世界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於此同時,它也是世界首臺峰值計算性能超過100 PFlops的超級計算機。其峰值運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2.5億億次,「1」後面17個「0」,大致相當於200萬臺普通電腦同時運行。
  • 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尊敬的古特雷斯秘書長先生,尊敬的各位同事: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氣候雄心峰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在此,我提3點倡議。第一,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我們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講團結、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贏,福澤各國人民。中方歡迎各國支持《巴黎協定》、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南極、北極、第三極山地冰芯記錄的氣候環境變化
    冰芯研究從極地冰蓋開始,後來擴展到中低緯度山地冰川地區,對全球變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極大地推動了冰凍圈科學和全球變化科學的發展;同時,冰芯研究可從歷史角度評價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為相關環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學基礎。
  • 偶像的公益環保,BTS和Blackpink都呼籲粉絲,關注氣候變化!
    「這是我們的星球,這是我們的未來,氣候變化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她們補充道,並表示「希望你們能加入我們的旅程。」成員們還呼籲大家關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該活動定於明年11月在英國舉行,屆時將有20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齊聚一堂,討論應對氣候危機的必要應對措施。越來越多的歌手積極主動地應對氣候危機這一全球性問題。
  • 中國海洋大學校友劉偉榮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中國海洋大學校友劉偉是海洋科學領域8名獲獎者之一。  斯隆研究獎素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本次劉偉校友獲獎是繼2018年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梁鑫峰助理教授之後,中國海洋大學畢業生連續第二年獲此殊榮,彰顯了中國海洋大學多年來在海洋和大氣科學領域人才培養取得的成績。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新華社)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出現了減少,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溫度大約在3000-4500℃,太陽黑子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地球。而太陽黑子的減少,則意味著太陽溫度會下降,地球氣候也會變冷。據了解,太陽的磁極每22年變換一次,太陽黑子活動以11年為一個周期,科學家計算在2030年太陽將會進入休眠期,到時候地球會因此受到影響,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步入「小冰河期」。
  • 第七屆「大白鯨」優秀作品全球徵稿
    首獎25萬元 | 第七屆「大白鯨」優秀作品徵集「大白鯨」優秀作品徵集活動是一項以「保衛想像力」為主旨、面向全球、專門獎勵原創幻想兒童文學和圖畫書創作的徵集活動。——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  王泉根「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獎的主旨就是「保衛想像力」,這個獎會一屆一屆地辦下去,而且會越辦越好,因為想像力就是這個社會前進最重要的動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國際安徒生獎得主  曹文軒「大白鯨」優秀少兒科幻作品是富有想像力的作品,能讓孩子在年幼時就感到宇宙有多麼廣闊,生命進化有多麼曲折,而科學是多麼的奇妙動人。
  • 回歸創作 「中國科幻最高獎」第31屆銀河獎揭曉
    典禮共頒發了「最佳短篇小說獎」「最佳中篇小說獎」「最受歡迎外國作家獎」等13項獎項,反映了過去一年我國科幻文創作和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和未來方向。 此屆「銀河獎」以「回歸創作」為主題,在典禮儀式上共頒發了包括「最佳中篇小說」「最佳短篇小說」「最受歡迎外國科幻作家」「最佳新人」等大獎,其中慕明的《塗色世界》、灰狐的《三位一體
  • 北美洲首個氣候變化警示牌在美國西雅圖亮相
    意不盡網訊(葉書靈 周子俊)12月24日,北美洲首個氣候變化警示牌亮相美國西雅圖市,這是2030計劃在全球倡立的第56個「人類行為導致氣候變化警示牌(碑)」。據悉,「2030計劃」由中國環保最高獎「地球獎」獲得者,「尋找地球氣候英雄(后羿獎)」「尋找地球素食英雄」「氣候大學」發起人葉欖發起於2019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目的是喚起世人關注氣候災變,以切實有效的環保低碳行動投入到聯合國「2030年實現全球升溫低於1.5攝氏度」的號召中來,實現人類的自我救贖。
  • 氣候變化將人類引向何方?上一次全球氣候波動,給過我們參考答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氣候變化將會把人類引向何方,我們已經設想了無數次,科幻電影也用腦洞大開的故事情節和令人驚奇的場景特效為我們呈現了未來可能出現的災難畫面。比如《後天》呈現的全球冰凍的畫面,《未來水世界》呈現的全球都是海水的畫面……其實無需設想,地球在一萬年前已經給過我們一個參考答案,因為那個時候,地球也出現過一次劇烈的氣候波動。在更新世(或者第四紀大冰期,258萬年至11700年前)至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天)的過渡時期,地球溫度發生巨大的變化。正好那個時候,早期人類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
  • 首都科學講堂第637期《世界地球日:讀懂地球「表情包」》
    2020年4月18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首都科學講堂線上開講,本次首都科學講堂邀請了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為大家帶來主題為《世界地球日:讀懂地球「表情包」》的精彩講座。
  • 第十一屆湖北省優秀期刊獎、第七屆湖北省優秀期刊工作者獎評選...
    由湖北省期刊協會舉辦的第十一屆湖北省優秀期刊獎、第七屆湖北省優秀期刊工作者獎評選活動,自2020年6月啟動,至2020年12月15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