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2020-12-16 品書小妮子

當你走投無路之時,你會選擇做個不擇手段的強盜?還是選擇做個本本分分的老實人呢?都說,善惡只在一念之間。讀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作者清楚地為你講述了一個僕人從善人演變成惡人的過程,讀來讓人毛骨悚然。

故事發生在一個傍晚,一位僕人來到羅生門前避雨。就在幾天前,他剛被自己服侍了多年的主人趕了出來,現在無路可去。此時的羅生門已經荒棄,儼然已經成為強盜和狐狸的窩點,甚至有人將無人收殮的死屍搬到此處,陰森至極。

雨一直下,凍得僕人瑟瑟發抖。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僕人開始設想,要不當個不擇手段的強盜吧!但是,他沒有這個勇氣去做喪盡天良的事情。

接著,他上了城門的樓梯,環顧四周時,發現一個老婦人蹲在屍體中間,一根根拔著女屍的頭髮。此情此景,令他尤為憤怒,在他看來拔死人頭髮是罪不可恕的。

從老婦人口中得知,她拔死人頭髮是用來做假髮的。而這具女屍生前也做著同樣的勾當,她用蛇肉充當魚乾買到軍營裡去。總的來說,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聽罷老婦人的話,僕人萌生了邪念,他拿走了老婦人的衣服,然後不知所蹤。

不得不說,一開始的僕人無疑是善良的,那麼是什麼使他最後走向罪惡的深淵呢?

主人的無情,一個他服侍了多年的主人,因為經濟蕭條,將一無所有的他趕出了家門。環境的惡劣,僕人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他的下場就會跟地下的死屍們一樣,就算餓死也沒有人收屍。

老婦人的開脫,她口口聲聲說,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迫於生計。這具死屍生前也做著惡事,所以她這麼做並沒有錯。老婦人在為自己開脫的同時,激化了僕人心中的邪念,給了僕人當強盜的正當理由。

面對於邪惡,恰恰需要法律來制裁。試想,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受刑法制約的社會,那可不就亂套了。人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全然不顧道德的束縛,肆意傷害別人,也沒有人管理。生活在這樣「人吃人」的社會,我不敢想像。

對此,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治安體系完整的社會,來規範人們的不良行為。不要以為,闖紅燈、隨意丟棄垃圾是小事情,創造和諧社會恰恰需要從小事做起。

《羅生門》的世界值得我們警醒,人性的貪念被放大之後,尤其可怕。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相關焦點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靠拔死人頭髮為生,卻被一個男人扒光衣服
    在1915年,芥川龍之介以柳川隆之介的筆名,在《帝國文學》上發表《羅生門》,自此以後,日本文壇就有了他的一席之地,而這時的芥川龍之介才23歲,風華正茂時,成為了日本的一大文學家。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著名作家、小說家,代表作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
  • 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可怕的利己主義
    對於《羅生門》這篇微小說,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如今,它已是「利己主義」的代名詞了,而小說要諷刺的,正是這種可怕的「利己主義」。今天,我們要聊的,正是《羅生門》與它的「利己主義」。在了解它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了解它的作者一一芥川龍之介。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人們讀你讀了一百年
    文|大翎我有個壞毛病,讀一本短篇小說集的時候,不管故事有多精彩,最後能記住的也就兩三篇。但是,有些作者的文風卻能牢牢地記在心裡。芥川龍之介就是「有些」裡的其中之一。不得不承認,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幾乎都是深灰色的,散發著一股苔蘚和汙水的氣味。儘管《羅生門》的書封被設計成明媚的湛藍色(時代文藝出版社),但仍舊掩蓋不住書裡頭瀰漫出來的「芥川灰」。
  • 當你看不清人性時,就讀一讀芥川龍之介的小說
    「羅生門」一詞本身並沒有如今被賦予的意義,只不過因為這部電影太出名了。那麼,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羅生門》究竟講述了什麼故事呢?羅生門,其實就是日本平安時代首都的正南門羅城門。在小說中,這個城門已是十分破敗,成了無名屍體的棄置地,氣氛陰森恐怖。傍晚時分,一個不久前剛被主人解僱的下級武士為了避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無處可去,而不得不在此停留。
  • 文豪野犬:霸道總裁出沒,「羅生門」下的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舊姓新原,是牛奶小店家的兒子。遺憾的是在他九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生母得了瘋病,他便被送到舅舅家撫養,然而他十歲的時候生母還是去世了。兩年後,他被生父銷掉新原家戶籍,自此他正式成為舅父芥川家的養子。在幾代都是書香門第的芥川家下的薰陶下,芥川龍之介的文學素養漸漸養成。雖然養父母很疼愛他,但是由於血緣關係的原因,芥川龍之介總有些寄人籬下的感覺。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人性與獸性的對決!
    芥川龍之介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這篇《羅生門》了,羅生門本來是朱雀大路的南端正門。後來戰爭連連,瘟疫橫行,破敗不堪的羅生門成為了丟棄死屍的地方!一個下雨天,羅生門來了一個僕人「僕人身穿洗得發白的青布褂,在七級石階的最上一級弓身坐下,百無聊賴地望著雨絲。而右臉頰那顆大大的粉刺又給他增添了幾分煩躁」,他已經被主人家辭退,又沒有去處,只能依靠這羅生門的屋簷躲雨。此時他的心中充滿了彷徨與迷茫。究竟是做盜賊還是餓死?如果不去做盜賊那在這個世道就只能餓死,是去掠奪別人還是保全自己的德性!
  • 日本的「魯迅先生」——芥川龍之介眼中的人性地獄
    他是7788心裡日本的「魯迅」先生——芥川龍之介。正是這樣一個人,在35歲的時候選擇了自殺身亡。這陣子可以說是7788人生的低谷,發生了一件我從未想過的事情,當漫無邊際的悲哀襲來時,我突然感受到了什麼叫心臟疼痛的無法呼吸。
  • 天天都在說「羅生門」,那麼到底什麼是「羅生門」?
    而今天我們講述的《羅生門》,就是一個關於善惡的故事。《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情節取材於日本的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羅生門》,是後期再整理的作品,全書一共218頁,本書收錄了《羅生門》、《竹林中》、《地獄變》、《鼻子》、《山藥粥》、《河童》、《侏儒的話》7篇廣為人知的經典名篇。芥川龍之介想必大家早已很熟悉,他與森鷗外、夏目漱石被稱為20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上的三巨匠。相較於其他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童年經歷算得上灰暗。
  • 《文豪野犬》人物角色還原——芥川龍之介
    今天便當君要為大家還原的文豪,就是——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生後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因生於辰年辰月辰日辰刻,故名龍之介。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就是漫畫中影響織田作的那個人)、森鷗外的作品。
  • 《羅生門》:所謂善惡,不過是一念之間
    《羅生門》就是這樣一部作品。《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情節取材於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這本書在由現代出版社平裝出版,是一本非常不錯的作品。讀《羅生門》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作者,芥川龍之介是日本鬼才作家,他1892年出生,在抗日戰爭前10年,自殺身亡。他博聞強識多愁善感,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作品從來不含蓄,特別喜歡猛烈的直擊人心,一點也不會無病呻吟,作品深受大家喜歡。
  • 芥川龍之介的不朽名作
    像這種爭論不休、互推責任,但還是真假難辨的事件,我們經常把它們叫做「羅生門事件」。在我們大多數人潛意識裡,「羅生門」這個詞好像就是代表了「真相與假象」的對立。但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從更深層面看,它其實是在映射時代的混沌與人心的覺醒。
  • 「動漫人物誌」絕望的行者,漫談《文豪野犬》中的芥川龍之介
    四年來一直尋找太宰,在橫濱搞出大破壞只為了讓太宰看見自己的「成果」。這種狂熱的執念,也讓芥川成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血洗警所、獨自一人迎戰武裝偵探社;沉默寡言,但內在卻懷一顆簡單純粹的心。雖然身處黑白交向之處的灰色地帶,但這類角色自身的人格魅力同,總能讓他們受到觀眾喜愛。在黑暗之中掙扎尋找著未來的通路,芥川的不屈奮鬥也是他感動人們的關鍵。
  • 芥川龍之介:一生都在追求藝術的天才文豪
    一場眾多文壇中堅與新秀參與的盛大宴會正在召開,他們的關注與稱羨都投給了一個清瘦寡言的年輕人,所有的聚光燈都只打在一個人身上,他就是——芥川龍之介。這場宴會正是為了慶賀他的第一部作品集《羅生門》的出版。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年僅25歲的芥川龍之介,可謂少年得志,風華正茂。剛從東京帝國大學(後東京大學)英文專業畢業的他,他幾乎是一帆風順地就職,在文壇成名,寫下了《羅生門》、《鼻子》、《山藥粥》等不朽名篇。當時文壇中最熠熠生輝的明星非他莫屬。他也是太宰治憧憬的對象。當時的日本文學界偉大的雄峰夏目漱石曾有意招他為婿。一時間,芥川龍之介似乎花團錦簇,未來燦爛可期。
  • 芥川龍之介:不愛魔都愛帝都
    在中國,芥川龍之介(1892—1927)是知名度最高的日本作家之一,就排名來說,大約緊跟夏目漱石,穩居第二。這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芥川文學獎,二是《羅生門》等電影,最近又多了一部新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可是,芥川獎是在芥川歿後,由菊池寬創設的純文學獎項;《羅生門》雖然是芥川的小說,但廣為國人所知者,與其說是小說原著,毋寧說是導演黑澤明。
  • 今日讀書—芥川龍之介短篇《蜘蛛絲》
    當我了解到《蜘蛛絲》是芥川龍之介在兒童雜誌發表的童話短篇作品時,是十分吃驚的。因為《蜘蛛絲》講述的是一個作惡多端的江洋大盜在墜入地獄後,佛陀念在他在世時救過一隻蜘蛛而垂下蜘蛛絲助他逃離地獄,卻因他一心只想著自己活下去而被佛陀收回了蜘蛛絲,最終再度墜入地獄的故事。怎麼看它都與童話相去甚遠。
  • 芥川龍之介:人性之惡,無法救贖
    果然,芥川不負所望,他筆耕不輟,佳作層出,終究成為一代短篇大家。芥川小說的影響有多大?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曾將他的《竹林中》搬上電影熒幕,改名為《羅生門》,這部電影從此也讓黑澤明青史留名,獲獎無數。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實際上是芥川兩篇小說的結合體,名字是《羅生門》的,故事是《竹林中》的。
  • 文豪野犬:「羅生門」下不一樣的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的異能和其他人比起來更為酷炫,他的必殺技羅生門從背部伸出觸角,可遠攻可自保,招式獨特。芥川是個典型的高冷帥哥,黑髮黑瞳,凌厲的眼神冷酷的表情,一身的黑衣,從來沒有笑過。曾經的痛苦經歷,讓他對這個世界沒有多少的愛意。
  • 芥川龍之介:我最同情的是神不能自殺
    這種分裂和矛盾的態度在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中最能體現,芥川的時代是日本由傳統向現代快速轉變的時代,他從中學時期開始接觸西方文學理論,西方的現代文學思潮對他產生了一定影響。芥川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波德萊爾、尼採、斯特林堡等西方著名的詩人和哲人, 「深受懷疑主義、厭世主義、世紀末文學影響」。芥川的小說中呈現出來的對宗教、死亡、人性的矛盾和分裂的態度正體現了他的懷疑主義的傾向。
  • 《羅生門》:黑澤明的成名之作
    看到有人將「羅生門」解釋為人間與地獄之間的門不覺好笑,讀者多去附會文學經典,何患無辭?「羅生門」本是平安京朱雀大道的北大門,歷史蒼茫,如今徒留一根上書「羅城門」的石柱立在那裡,為平安時代守節。這種讀者與讀者之間的誤會,豈非也是「羅生門」嗎?
  • 看《羅生門》,淺析其作品內涵以及帶給我們關於創作的思考
    ——芥川龍之介最初對芥川龍之介的了解,是從他的《羅生門》開始。讀了這個短篇,一方面,我由衷感嘆道他思想的深邃和表達的尖銳,人竟然拔死人的頭髮做假髮換錢維持生計,人竟然為了能生存下去,不顧後果地相互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