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泣如訴如悲啼 嘆的是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
李谷一一曲《知音》通透婉轉,唱出了知己難尋知音難覓。那麼知音到底難尋難覓嗎?我們能不能尋覓到知音呢?或許早就定好了10年的古琴臺之約?今天先從古琴臺說起。
1.古琴臺簡介
古琴臺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是中國音樂文化古蹟、國家AAA級景區、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市文物旅遊景觀之一,與黃鶴樓、晴川閣並稱武漢三大名勝,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
2.古琴臺的起源及故事
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始建於北宋,逾時千餘年。重建於清嘉慶初年(1796年)。可見千餘年間人們對知音的重視和渴求。
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臺以紀念。
3.什麼是知音?
知音是一個漢語詞彙,一指通曉音律;二指知己,同志;三指對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確評價的人。其實知音還可以解釋為之心朋友。
在有古琴臺後的千餘年歷史中還可找到很多年代的知音故事,這裡不多說,朋友們可以自己去發現。那麼我們現在條件好了,物質生活提高了,還需要知音嗎?在通訊條件發達的情況下還那麼難找知音嗎?還需要那麼複雜的找知音嗎?人生而寂寞,每個年齡段都需要有自己的朋友,都需要知心朋友。在基本生活滿足後,在精神生活方面要求就更高了。在身邊都有三五閨密或死黨。在網絡上,很多的領域裡有你崇拜和追捧的對象。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就像知心朋友一樣。這不就是知音嗎?
或許我們已經有了十年古琴臺之約,那就去實現吧!如果沒有可以也來個古琴臺之約。試想一下,那是多麼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哦。
說明:圖片和資料來自網站,如果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