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遂寧市船山區老池鎮樊噲山村,人們總能看到幾位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她們舍小家、為大家,吃住在村、服務在村,頂著烈日、冒著嚴寒,不辭辛勞地為貧困戶發展出主意、想辦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的使命擔當。她們就是樊噲山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衡歡,駐村工作隊隊員諶潔、劉珂汐三位組成的「娘子軍」。
近日,衡歡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再次來到貧困戶陳素瓊家,進一步查看她家的生產生活情況、核實她家收入情況。
陳素瓊和老伴因為身體多病而致貧。前兩年她家的房屋年久失修發生漏雨,當時,衡歡第一時間組織協調人員和資金,幫助老兩口對房屋進行了翻修加固,並且粉刷一新。兩人也通過低保、新農保、流轉土地、地力補貼、入股分紅等幫扶措施如期實現脫貧。
陳素瓊高興地對記者說:「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好,我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感到很幸福,幹部們平時都很關心我們!」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三名「娘子軍」決定對全村的貧困戶再次進行走訪,並就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再核查。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駐村工作隊初到樊噲山村時,面對缺乏農村工作經驗、辦公條件簡陋、全村產業發展滯後、貧困戶增收難度大等問題,她們及時調整工作狀態,找準工作重點,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
「到村後第一件事就是入戶了解貧困戶家庭情況,幫助他們制定針對性的幫扶政策。」衡歡說,「同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籌集資金,改善辦公條件、改善基礎設施;積極引進業主發展產業,幫助業主搞好基礎設施,通過流轉土地讓老百姓提高收入;積極宣傳政策,通過開展農民夜校、感恩懇談會等形式,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
老池鎮樊噲山村是船山區最邊遠的貧困村之一,由原店子村和桐浩村合併而來,現轄14個村民小組、1031戶2834人。村建制調整後,衡歡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道,建強組織聚人心,壯大產業富村民,抓好治理美鄉村。立足村情實際,提出了「基礎先行、產業強村」的發展思路。採取 「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回引培養致富帶頭人3名,整合各類資金800萬元、流轉土地1000餘畝發展蔬菜種植、泥鰍養殖和光伏發電等「短平快」產業,通過產業帶動,60餘名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務工。推行「財政資金+合作社+貧困戶」入股分紅模式,與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籤訂利益聯結協議,實現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萬元。樊噲山村於2017年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84戶19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全部實現脫貧。
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駐村工作隊還牽頭組建了農資代購隊、助耕突擊隊、產品代銷隊3支隊伍,為全村800餘戶家庭解決了產品賣不出去、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產勞動力不夠等問題,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近4萬元,確保了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
同時,三名「娘子軍」還始終把增強村民獲得感、幸福感作為工作目標,堅持脫貧攻堅、鄉村治理一起抓。先後爭取項目資金近700萬元,硬化村道路、產業道路21公裡,有效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修建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1處,讓21戶貧困戶住進新家;結合「潔美家園」創建,對20戶老舊房屋進行維修加固,整個村莊環境乾淨清爽,面貌煥然一新。
脫貧攻堅路上,有奔波于田間地頭的疲憊,有面對瑣碎工作的無奈,但更多的是收穫成長和成功的欣慰。三名「娘子軍」告訴記者,她們將繼續堅守崗位,用心用情工作,提升服務質量,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圓滿收官,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船山區婦聯供稿)
原標題:《【縣、市(區)動態】巾幗在行動 ——記遂寧市船山區老池鎮樊噲山村扶貧娘子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